近日,马正林教授专著《中国运河历史地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

《中国运河历史地理》书稿,是马正林教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科研课题而完成的。因当时地理所汇编成书时仅需要两三万字,因此,书稿未能全部面世,一直封存了四十年。近来在研究生的帮助下完成了定稿,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这部学术力作终于付梓成书。

浙江历史马教授(笔耕不辍显家国情怀)(1)

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国运河的兴起、发展和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国运河的具体路线和走向。这部学术力作,经过大量实地考证,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与现有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否定了一些错误的记载。文字严谨,图文并茂,引用有据,很多图片均为首次发表。

从历史中来,才能汲取人与水利共兴衰的珍贵经验。《中国运河历史地理》一书的出版,必将推动对水利研究的大历史观和系统思维,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科学经验,并为学术界深入研究中国运河史,提供科学的参考。对中国运河工程重新焕发生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运河发展历史悠久,其线路长度、工程难度和技术之先进,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为研究中国运河,马正林教授历时两年进行了

大规模实地考察,凡书中提到的运河,无不留下作者的足迹。

作者从已出版的旧书典籍中,搜集到有关中国运河的八十余幅地图,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并在图下均注明出处,以便读者查证。

1984 年,中国唐史学会组织了唐宋运河考察队,并进行了录像。

本书前面的 32 页彩图,记录了唐宋运河的盛况、线路、遗迹和文物,均为第一次发表,弥足珍贵,使本书连接古今,大放异彩。

陕西师范大学马正林教授,虽已退休多年,仍笔耕不辍,孜孜不倦。付梓出版时,作者又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多次校对文稿,保证了书稿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浙江历史马教授(笔耕不辍显家国情怀)(2)

附:作者简介

马正林,历史学教授,陕西扶风人。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历史地理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丰富,成绩卓著。

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近40年,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界享有一定声望,国内外许多报刊都报道过他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变迁、中国城市历史地理,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的许多难题,为当下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出版专著25部,有《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中国的大都市》(牛津英文版)等。

发表论文百余篇,有《由历史上西安城的供水探讨今后解决水源的根本途径》《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等。

《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两本专著,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填补了空白,使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水平。《由历史上西安城的供水探讨今后解决水源的根本途径》一文,为解决西安城市供水提供了科学依据,解决了一直困扰西安城市建设的一个巨大难题。

马正林教授曾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和学校的科研奖达20余次。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以表彰其对科学研究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阿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