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小旦唱腔探索点滴雁北北路梆子剧团赵翠英

北路梆子旦角(北路梆子小旦唱腔探索点滴)(1)

我是一个中年演员,工闺门旦,兼花旦。1957 年学艺,1959年入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团,1963年拜北路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贾桂林为师;72年调入雁北地区北路梆子剧团。

忻县地区和雁北地区的北路梆子虽然同出一源,但在唱腔流派上都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对这两个唱腔流派艺术的不断探索,使我获益不浅。

贾派艺术在改革发展北路梆子唱腔上有过很大贡献。贾老师主工青衣,我主工小旦,所以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贾老师的唱腔。在探索小旦唱腔艺术的过程中,我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和发声特点,通过唱腔的处理,竭力表现少女那种娇柔甜美的神态;发声力求吐字清晰轻巧;行腔圆润丰满;花腔委婉动听,尽力克服北路梆子那种刚有余而柔不足的弊端。同时,我还特别注意“采百家之花,以酿自家之蜜”。例如我唱“四股眼”,一般是采用贾派唱腔;唱“二性垛板”有时则采用包头北路梆子的唱法,在行腔上结合了雁北的韵味,这样一结合,既丰富了我的唱腔,又有助于刻画和塑造人物。如我在唱“英台吊孝”一场中,“杭州城共砚深造”这句是用了贾派唱腔的“霸王硬上”:“你一眼睁来一眼闭”这句是包头北路梆子老艺人的唱腔“慢二性”。为了充分运用唱腔艺术来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和感情,我还吸收了其它剧种的唱腔特色。例如,在“英台吊孝”中的“滚白”转“平板”时,由悲痛转为回忆,感情发生了变化,如果用传统唱法“四股眼”的第一句显然不能表达英台当时的情感,所以我在唱的时候揉进了蒲剧的韵味;当唱到“夹板”时又吸收了豫剧的一些凄凉的旋律。为了表现深沉的情调,我也有时采用须生的唱腔。这样,都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