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大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迎来收官之战。

之前被疑为蓝天野孙女的蓝盈莹,最后一战中名次垫底,与成团位失之交臂,侧面破解了网传她靠蓝天野上位的谣言。

其实,关于蓝盈莹与蓝天野的关系,北京人艺早已公开辟谣,公开表示两人仅为同事关系,而且蓝盈莹目前已从人艺辞职。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1)

谁料,北京人艺的回复却引来网友们更大质疑。许多网友跑到蓝盈莹的社交平台下,询问蓝盈莹为何要离开人艺,瞬间让人艺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榜。

喜提热搜的人艺实在哭笑不得,说来令人唏嘘,这样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人艺已多年未曾有过了,不知网友们在吃瓜之余,可曾起如今68岁的人艺,一路走过的欢喜悲凉。

01、“戏比天大”

在北京人艺的小院中,好听的故事并不仅仅出现在舞台上。

无论是后台的演员还是剧场剧务,亦或是收发室里发呆的大爷,只要进了人艺这个门,每个人都像搞艺术的。

这或许无形中正迎合了人艺排练室的四个字:“戏比天大”。在这里,没有大明星,只有大角色,不管是谁,都不能把戏弄坏了。

人艺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冯远征记得格外清楚。初进人艺那年,冯远征还是跑龙套的人肉背景板,一次老前辈郑榕正在台上演着秦始皇,台下候场的准备演士兵的冯远征一时兴起,与旁边的其他龙套演员小声攀谈了几句。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2)

谁知两人的悄悄话却被台上的郑榕听见了。平素温和的郑榕突然大怒,对着台下大吼一声:“谁在下面讲话,给我滚出去!”

舞台监督立刻过来,将冯远征一行人等带到排练室罚站,自此教会了冯远征敬重舞台。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年人事几番新。1999年,已成为台柱子的冯远征,接过老前辈的接力棒,在人艺镇馆之作《茶馆》中饰演松二爷,那天郑榕来到剧场,罕见地坐在台下静静地看着冯远征表演。

谁能想到,冯远征与郑榕在台上台下的位置转换间,就是数十年时光。

演出结束后,郑榕看着冯远征,刚说了句“拿下来了”,眼眸便升起了一层水气。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3)

接过人艺老前辈衣钵的冯远征,也接过了老前辈“戏比天大”的理念,偶尔遇到台下低声聊天的新人,冯远征也会像当年的郑榕一样,对着新人怒吼道:“闭嘴!不说话要死啊。”

02、来人艺,给你解决北京户口

人艺的老观众都知道,演员中谁挑大梁演《茶馆》,谁就是公认的传承者。

但《茶馆》传到冯远征手中的时间,还是比所有人预计的都要快得多。这其中固然有对冯远征演技的肯定,但更多则是整整一代演员离去后,略带伤感底色的无奈选择。

时光退回上世纪80年代,中戏的优秀毕业生巍子刚走出校门,就一口气收到了七个国家级演艺单位的聘书,直教刚刚拿下梅花奖的巍子,生生弄出了选择困难症。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4)

众多单位中,当属人艺的实力最为雄厚,大导演林兆华根本难得打听其他单位如何挖人,直接一个电话打给巍子,说了句:“来人艺,给你解决北京户口”,便顺利将巍子招到麾下。

可惜,巍子到人艺后不久,便遇上了90年代的经济浪潮。眼看着一众个体户小演员要演技没演技,要外形条件没条件,却能一部戏动辄赚到成百上千,巍子便再难守着人艺一个月150元的工资苦磨演技了。

恰好这时,电视剧《情满珠江》邀请巍子友情客串,还承诺每集给巍子1000元酬劳。巍子一算,这部电视剧有40集,自己就能赚4万元,相当于人艺3年的工资。

想到这里,巍子立刻去找领导请假。所幸人艺的领导大都开明,没怎么多问就同意放巍子出去拍戏。

谁料这部戏拍完,巍子的胃口也大了。他转身又私自接了《天国逆子》,然后毫不留恋地向人艺提出了辞职。

出演《天国逆子》再次让巍子赚得盆满钵满。金钱刺激下,巍子就此彻底脱离话剧舞台,走上了影视剧演员之路。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5)

只是夜深人静时,巍子忍不住会回忆起当年他在人艺的那些岁月,然后颇有些困惑的想:

外面赚钱这么容易,人艺的演员们为何非得花十个月的时间辛苦排话剧?

03、拉开大幕看真的

巍子的出走,不过是人艺中坚力量的一个缩影。市场经济冲击下,年轻一代的演员很难再想老艺人们那样,甘守清贫一心磨演技了。

他们学会了名气变现,也学会了去往薪酬更高的地方,而人艺,则在整整一代青壮年演员出走后,彻底失去了昔日荣光。

1992年7月16日,首都剧场迎来了人艺重磅话剧《茶馆》的绝版演出。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等等人艺老艺人,用这场《茶馆》,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6)

老观众们很早就入场等待着熟悉的演员们,一些没买到票的观众也迟迟站在剧场门口不走,只为在老艺人们出门时,能送上一声祝福。

此时,后台的老艺人们正全力准备着接下来的演出。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于是之,对搭档蓝天野说:“等会上台了,你多帮我兜着点”。

蓝天野一边答应,一边想着自己的心思。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一开始,是蓝天野演《茶馆》,而如今,总算到了《茶馆》见证着蓝天野活到秦二爷扔纸钱的年纪了。

剧场的灯突然亮了,大幕缓缓拉开。一个个清末民初的人物出现在舞台上,按照剧情喝茶唠嗑,如一幅滚动的画轴般,将观众带到了老舍笔下的那些旧时光里。

于是之果然在台上忘了词,郑榕饰演的常四爷登台后,于是之愣愣地看着他,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一旁搭戏的演员们,不动声色地把戏接了过来,而台下的老观众们,也都会心一笑,依然给予老艺人们热烈的掌声。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7)

一曲终了,老艺人们纷纷鞠躬作别。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前排不少观众甚至跑到台前,目送老艺人们离去。

这时,台下一名观众突然大喊一声:“于是之老师,再见!”

将要下台的于是之,脚步突然一个趔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洒在舞台上,留下点点晶莹。

一个时代结束了。

纵观人艺68年历程,不禁让人们想起电影《梅兰芳》中的台词:“谁毁了梅兰芳的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人艺同样是孤单的,她如同站在山顶不染一丝烟尘的仙子,俯视山脚下无数为生计奔波的同行,然后在万千星辉中轻启朱唇,唱一段阳春白雪,字正腔圆,余音绕梁,只可叹曲高而和寡。

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个人简历(68岁的北京人艺落伍)(8)

数十年来,人艺就这么静静地呆在王府井大街22号里。任凭时空流转,任凭世事变迁,人艺只固守着它的桃花源,以匠人般的心思对待每一部话剧,只为延续老艺人们“拉开大幕看真的”的初心。

有人说人艺落伍了,市场经济时代,实在容不下人艺一心做艺术。当年那声“于是之老师,再见”,何尝不是观众对人艺的告别。

但即便如此,人艺依然倔强地守着它的一亩三分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秉持着“戏比天大”的初心,等一个来看话剧的人。

作者:梨院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