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深圳市南山区的粤海街道办火了。

因为从已经凉凉的中兴,到最近和老美死掐的华为、大疆,它们都诞生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这个粤海街道里,甚至这哥仨之间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3公里。

所谓的中美之间的冲突,其实只不过是美国和粤海街道办之间的冲突。

深圳vs苏州杭州(深圳VS苏州)(1)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块面积仅有14.23平方公里的街道上,孵化出了包含腾讯、恒大在内的87家顶级上市公司,人均GDP高达18.5万美元……

粤海街道是南山区的缩影,而南山区就是深圳的缩影。

这座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最前端科技研发的城市,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能够每年吸引着大批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公司纷纷植根于此、孵化成材呢?

02

也许我们能从深圳的最新一条政策中找到答案:

在前两天召开的2019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宣布,“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也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

或许是担心15%这个数字显得比较抽象。他还特地举了个例子:“100万年薪的个税,将会从45万减至15万,你一下子多了30万,家里面的人很高兴,所以你的日子也会更好过。

众所周知,高新技术行业的一个特征就是高薪。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其最大的成本就是研发投入,而研发投入的最大成本就是人工薪资。

深圳vs苏州杭州(深圳VS苏州)(2)

深圳明显深谙科技行业“产随人走”之道,所以它直接将人才的收入福利调制最大,功率全开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齐聚于此。

统计显示,2016-2018年,深圳先后出台“孔雀计划“、”鹏城英才计划“等政策,累计向本地高层次人才发放奖励补贴超过1万人次,共计33.63亿元。

省钱 撒钱,深圳用简单粗暴诠释了什么叫一线城市的真·人才红利。

03

无独有偶,最近苏州也准备“壮士断腕”,为的恰好也是人才。

虽然“房住不炒”已经深入人心,但作为江苏的“经济省会”,苏州的房价在2019年依旧飞上天际。仅4月,苏州二手房成交量为11,612套,环比3月上涨了75.54%,其中住宅成交10,452套,环比3月上涨了77.51%,领涨全国!

深圳vs苏州杭州(深圳VS苏州)(3)

与之对应的,是近两年来苏州几乎“佛系”的年轻人口增长数量: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加不到4万,2017年也不到6万。

这不但惹来中央直接点名,更让人才流失的苏州“痛下决心”:宣布热门区域5年限售,再把学位锁定时间从5年延长到了9年,对部分地区的土地竞拍也开始降价指导。

随后,房价激增的佛山、大连、南宁同样被强行摁头杀。

如果说一线城市能够烧钱来“开源”;那口袋空空的二三线城市,只能在房产价格下足功夫,用更低的生活成本“引流”人才。

04

在一年之前,想要吸引人才很简单,城市只要能够开放落户政策,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青壮人口涌入。西安就是凭借着户口红利,在去年实现人口增长38.7万、总人口突破1000.37万人。

可随着各地的纷纷效仿,落户政策已经很难再作为一个吸引人才的闪光点而存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考量着各个城市的政策和潜力择优而定。

深圳vs苏州杭州(深圳VS苏州)(4)

于是2018年人口净流入人数排名前4的分别是深圳49.67万人、广州40.6万人,西安38.7万人,杭州33.8万人。

于是人口净流出人数最多的分别是山东20万人,河南7万人,辽宁5.2万人。

这是一场自北向南的迁徙。而受益最多的,正是深圳。

如果说这些浩浩荡荡的迁徙孩子中,蕴藏着和多年前许家印、任正非一样的潜力股,我毫不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