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爱情至上。

这是网友对她的普遍评价,但如果你去细读原著,去品读她那法国颠沛流离12年的细枝末节,你便会如同书中那群男女老少般深深地喜欢并佩服这样一个奇女子。

人世间周蓉最后和谁结婚了(人世间从不缺男人的周蓉)(1)

12年

周蓉得知玥玥被冯化成带到法国的时候,立马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蔡晓光,飞到了法国。

义无反顾。

她在法国费时费力费钱地寻找着父女二人,精疲力竭。

当她在修道院找到狼狈的父女二人时,周蓉接连扇了冯化成几个耳光。可玥玥不愿跟她走,她气得晕倒在了路边,最终被好心人救起来。小旅店的店主甚至打算报警,因为她的样子像极了要自杀。

第二天,冯化成将玥玥带到了周蓉的面前,说到底他别说养活玥玥了,连顾好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于是她把玥玥这个包袱甩给了周蓉。

一日夫妻百日恩,哪怕她原谅了冯化成的出轨,记着他拐走女儿的仇恨,她依旧想给他一些钱的,可想到玥玥的未来和口袋里那所剩无几的钱,她还是沉默了。

人世间周蓉最后和谁结婚了(人世间从不缺男人的周蓉)(2)

而之后在办理回国签证的时候她遇到了严重的问题,不知道自己上了什么名单,百般辩解也毫无作用,于是在法国就这么一待就是12年,而其实她也并非一定要待12年之久,可为了女儿,她妥协了。

12年里,周蓉可以说是东奔西走,身兼数职,连头发都白了许多,明显地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

节省。

她节省到什么程度呢?她会亲自修剪她和玥玥的头发去省下理发的费用,直到把自己的剪发技术练到了专业理发师的水平,她和女儿的鞋子、从里到外的每一件衣服甚至生活用品大都是她从旧货市场货比三家买来的。

学习

周蓉虽然有一定的发音基础,但是想在法国生活需要她更加刻苦地学习,于是她像古代武林高手苦练高强武功般废寝忘食、起早贪黑的学习,加之她的语言天赋和兴趣,她的法语水平提高很快。

最终,她不仅能熟练地运用俚语,对法国著名文学作品和引用《圣经》语录都是手到擒来,不仅令那些本地的知识分子自愧不如,并对她刮目相看,心生敬意。

人世间周蓉最后和谁结婚了(人世间从不缺男人的周蓉)(3)

而她对文学有多么热爱呢?中学时代她就把很多法学名著读了个遍,摘抄了5个半笔记本的名言,然后在最特殊的时期冒着风险带到了贵州,又从贵州带到北京,再从北京不远万里带到了法国。

其实很大程度上,我觉得她并非是爱情至上而是文学之上,正如当时她也不知自己爱上的是冯化成这个人还是他的诗。

不过到底周蓉还是落后了,于是她又如饥似渴地读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法语书籍,然而她的努力不仅来源于热爱,还来源于生活所迫。

身兼数职

十二年,她在法国居无定所、身份合法又不合法,为了谋生她到处漂泊‬,多次身兼数职。

她的脸庞依然动人,身材依旧苗条,但值得高兴的事情太少,笑起来眼角爬满了鱼尾纹。有时候她也想染一下头发,却又被价格劝退。

她时常用法语跟女儿交流为的是提高孩子的法语水平,她在瓷器店做过推销员,凭借着法语、英语和瓷器故乡的优势,她的工作完成的十分出色,常常让人误以为她是法语广播员,工资高于当地人的她惹来了不少人的嫉妒,但却能用自己的亲和力成功的把他们团结起来。

她在法国出版过两本书,《庄子和他的言行》、《老子和孔子有什么不同》,挣来的稿费用于供女儿上学。

人世间周蓉最后和谁结婚了(人世间从不缺男人的周蓉)(4)

她还做过导游,当时她立志做欧洲区的导游,一是避免遇见中国人,二是励志写一本关于向中国介绍法国及邻国风情风光的书,而面对别人的质疑,她宁肯丢掉工作,也强烈的维护祖国的尊严。

她肯定改革开放会勇往直前,肯定中国人会走向全世界,最终她意外地以特殊优待成功应聘。

而在此期间,她还兼顾辅导女儿的功课,为那个不太聪明的女儿下了好一番苦心。周蓉真的是很能吃苦的一个人,自立又自强,而其实她也不是没有捷径可走。

洁身自好、维护祖国

12年里,能让周蓉聊以自慰的不仅是女儿学业上的小有所成,更是她从未给周家丢脸,也从未让祖国蒙羞。

曾有一位言谈举止都很绅士的六十多岁的英国老先生热烈地向她求婚,而她几乎每一次都婉拒他的邀请,她不为他的收入、别墅所心动,也主动承认自己是有夫之妇,她说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

是啊,她与蔡晓光一直都有联系,但她过得那么辛苦,却从未开口要过丈夫的帮助,而彼时的蔡晓光是国内的知名导演,妥妥的小富豪,可她不提、他不说,一个是自立自强,一个是因为太爱,选择尊重。

其实,周蓉在法国是有好友古思婷的帮助的,她不仅拯救了她患有精神病的姐姐,还深得好友一家人的喜欢,他们不仅欢迎他们在家里随时居住,还把他们至亲的通讯方式手写给周蓉,告诉她可以随时联系寻求帮助。

她无法拒绝对方的真诚,于是小心翼翼地收藏着那本通讯录,却从未翻开过。

人世间周蓉最后和谁结婚了(人世间从不缺男人的周蓉)(5)

她的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勤奋上进让她散发着一种特有的魅力,对比那个在国外不会说法文、找不到工作的冯化成,高下立见。甚至当她知道女儿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去接济冯化成的时候,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而周蓉不仅在工作上努力、生活上自立自强,她还十分维护祖国的形象。

她很敏感于法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人,她经常觉得她应该是中国职业女性的形象使者,于是哪怕经济拮据,她始终把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她为自己所吸引的特别是法国女人的目光而骄傲,她依旧有很高的回头率,气质略显忧郁又高傲。

她甚至会在不富裕的情况下借钱给她曾经的学生并无让其归还之意,却在得知他们想移民法国的时候感到心痛,她内心在想祖国更需要大学生啊。

甚至在法国文学教授认为中国女性贫穷愚钝可怜兮兮或者珠光宝气俗不可耐的时候,是周蓉用自己不凡的气质以及那独立思想为国家正了名,令老先生吃惊不已。

而她对女儿说得那番话更令人对她肃然起敬。她说:

永远都不要做不拿祖国当一回事的人,如果你不幸变成了那样的人,那么任何国家的人也不会拿你当一回事。

周蓉对中国的思念强烈无比、归心似箭。在那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深深地感到与祖国的骨肉难离,不管曾经或者现在哪怕未来。

新女性

周蓉是当之无愧的新女性。

我不否认她在为人子女和为人父母的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但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我并未对她的做法深恶痛绝。

那个年代,把孩子扔给父母兄弟姐妹的大有人在,我当然不是认同这种方式,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无奈,一开始周蓉也没有把孩子扔给父母,那回家路上的遭遇迫使自己做出了选择,又因为北京求学而耽误了几年,其实也无可厚非。

那几年哪怕是丈夫频繁出轨,周蓉都是一心扑在学业上的,尔后她回到了家乡,当了教授,她也承担起了女儿和母亲的责任,虽然缺失的无法弥补,但至少她在努力。

人世间周蓉最后和谁结婚了(人世间从不缺男人的周蓉)(6)

而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她在人生迷失方向的时候,把爱情当做唯一的信仰,因为除了爱情她无法也不敢信仰别的东西。

可说到底,她从未把爱情当做唯一。她有挚爱的文学,独立的思想,她也并非自私自利。

她为父母付出过,为哥哥弟弟操心过,为女儿牺牲过,也原谅了蔡晓光与她婚姻存续期那4个情人的事实。

而周蓉生平第一次送礼是为了拿到去法国的护照,她不仅向往那个国家,更想跟导师汪尔淼以学者的身份去一次。可由于财政吃紧,只能去一个人,所有人都支持她去,但她却坚持写了导师的名字,还为导师借来了衣服,为他省下了服装费用。

而回国后她更是能正视自己的现状,放下所谓的自尊去民办学校当老师,并且特意选了数学,因为那所学校的数学是短板,她想为学生做点什么,但其实周蓉更擅长文学类的科目。

她脚踏实地地从一名老师熬成了副校长,并且出版了自己的书籍。退休后她经常到偏远的农村“旅行”,上一个月课,兼做心理辅导,她像哥哥一样,努力地以一己之力为孩子们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人世间周蓉最后和谁结婚了(人世间从不缺男人的周蓉)(7)

结语:

其实周蓉一生都不是爱情至上的,而是思想独立为王。

在那样一个年代,她对学问的研究,对人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当初为了爱情的一腔孤勇,还是回家路上为了爱国的奋不顾身,亦或是那法国流亡的十二年,她的洁身自好、学习之上进、独立之精神、爱国之赤心,都在奉行着一名女性的英雄主义。

我想大肆地批判她在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的不足并非是《人世间》的本意,或许我们更该学习她的探索之心、独立之精神,把这样的英雄主义延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说呢?

作者介绍:一笑清欢Echo:一笑慰风尘,一味是清欢,愿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逢未晚。

往期精彩文章:

《人世间》原著:周秉义下的那一盘大棋直到他死,周秉坤才懂了

《人世间》原著:至死不进周家的金月姬,她的手段无人能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