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一支刻刀、一把小锤、一个瓷盘,就能打造出一件优秀作品在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初一学生王继晨,他用自己掌握的刻瓷技艺,把中国画的大气和美感全部展现在瓷盘上,多幅作品被鼓楼区非遗博物馆收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最爱踢毽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爱踢毽子(爱踢毽球的)

最爱踢毽子

刻瓷,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一支刻刀、一把小锤、一个瓷盘,就能打造出一件优秀作品。在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初一学生王继晨,他用自己掌握的刻瓷技艺,把中国画的大气和美感全部展现在瓷盘上,多幅作品被鼓楼区非遗博物馆收藏。

8岁起拿起刻刀学刻瓷

王继晨的家位于东阁小区内,这里不仅是他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他和父亲王广明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对一个刻瓷作品进行修饰。圆圆的脸庞、朴实的穿着、憨厚的笑容给人一种亲切感。

“阿姨好!”王继晨非常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入工作室。五六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放一张小床、一个摆放刻瓷作品的木架和一个工作台。工作台上堆满了刻瓷工具和还在创作中的半成品。“有些乱。”王继晨挠着头笑着说,“除了上课和日常休息,其他时间我都跟着爸爸在这间工作室内创作。”

从2岁起,王继晨就跟父亲王广明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非遗艺术展和工艺博览会。8岁起,他拿起了刻刀和父亲一起学习刻瓷。开始刻瓷的第一年,王继晨的作品就参加了民间工艺博览会。其作品《葡萄》还参加了精品奖的评选,王继晨还被邀请到江苏省精品馆进行现场刻瓷表演。后来,他的《葡萄》《雷锋肖像》等刻瓷作品被鼓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收藏。

走心的毕业作品获赞

王继晨毕业于东华小学,今年7月份在小学毕业时,他花两周时间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刻瓷作品《搏》,该作品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赞。“搏代表着拼搏,我用它来激励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努力。”王继晨说,“刻瓷画并不像写字那样几分钟就可以搞定,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也不像画画,画错了还可以进行修改,这一旦刻错,就再也改不回来了。所以,刻瓷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先用画笔在瓷盘上进行简单的线条勾勒,刻出大致轮廓后,再对其进行细节的精雕细琢,这就是刻瓷的一个大致步骤。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门苦差事。一幅作品有时要敲打上万次才能成形,在刚学习刻瓷的时候,作品报废是家常便饭的事。”王继晨说,“中国古典的美术讲究书画结合,汉字本来就是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配上一点画会更好看。”听王继晨讲解自己的作品和构思时,完全想不到这是一位年仅12岁的少年,他对美的表达有自己的理解和创作方式。

当起小老师,传承刻瓷工艺

虽然只有12岁,但是王继晨已是工艺博览会的常客,暑假期间还参加了徐州市博物馆的一次民俗工艺展。王广明说:“从2岁起我就带着儿子到处参加民俗工艺品博览会,因此在传统手工艺圈里大家都认识他。大一点后,我在非遗展示区展示自己的刻瓷作品,儿子就在博览会现场四处游玩,跟着艺人学捏面人、做糖画……每一次只要他上台操作,就会吸引很多游客观看,为此还吸引了不少自己的‘粉丝’”。

此外,王继晨还担起了刻瓷工艺传承的重担。王广明说,他把刻瓷引入中小学课堂,希望通过学校的教学能让刻瓷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如果时间不冲突时,他也会把儿子带到现场,让他去讲课,因为儿子与那些孩子们年龄相当,讲起刻瓷来应该更有趣、更有活力。有一次,云兴小学邀请他去给学生们上一堂刻瓷课,普及非遗知识。他就把儿子一起带上,在课堂上儿子一边刻瓷,一边讲解,吸引了很多同学围观。

刻瓷要做到手、眼、心合一

在采访间隙,王继晨给记者展示了刻瓷这项技能。记者看到工作台上摆放着锤子、锉刀、尖刀、扁刀、斜刀、刷子和眼镜等工具。

王继晨坐下来带上眼镜后,左手拿起扁刀,右手拿起锤子,扁刀抵在兰花的一片叶上,锤子一下一下敲打扁刀的顶端。每次只敲下微不可见的一点,瓷屑却慢慢飞起洒了一层,用刷子刷走瓷屑后,接着敲。王广明说:“刻瓷时每一次下刀都要仔细斟酌,要做到手、眼、心合一。”

前几年,王继晨的作品还是十分童真童趣的,比如《葡萄》《雪夜》。经过时间的沉淀,他现在的作品有了更厚重的味道。《汉画像石》《汉魂》等作品都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寻觅着古老的汉文化,将之融汇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在提到父亲时,王继晨很是敬仰。“我爸的水平很高,你看这个线条,这个上色,我再过十年也不一定能刻成他那样呢。”王继晨说。

被问到还有哪些不足时,王继晨遗憾地说:“我要是会画画就好了,那就能有更多的发挥创作空间了。但是现在学业繁忙,为了刻瓷我每天都要在学校把所有功课做完,就为了回家后能进行这项爱好,周末我还要去踢毽球。”

有时一天转三个场地踢毽球

除了刻瓷,王继晨还十分喜爱毽球,沉迷时一天要转三个场:6点赶到淮塔,在踢毽大队里踢到8点,结束后再赶到农工商超市门前踢到10点,再转到家附近的一个小活动场和老少伙伴们再踢上一场。

如今,王继晨在许多比赛活动中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如鼓楼区毽球协会联谊赛奖杯,2018全国LDD大白毽争霸赛二等奖等,还有很多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奖状和纪念品。“儿子的毽球动作和技术都是跟着网上教学视频学的。”王广明说,在徐州所有的毽球爱好者里,王继晨是年龄最小的选手。“国内一些有名的毽球队伍都曾向他发出过邀请,但是因为年龄比较小,我们也不放心他外出,因此就一直作为兴趣爱好在发展。”

随着技术的增进,本来父子俩的活动也变成了他对父亲的指导多些。“毽球方面他比我厉害,这点我要跟着他学习。他既传承了自己的手艺,又在自己的爱好上如此优秀。”王广明谈及儿子时非常骄傲。

王继晨对记者说,“和爸爸在一起时非常开心,两个人的关系既是父子,又有种亦师亦友的情感在。”爸爸非常支持他的爱好,他也用良好的成绩为自己的童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家里出来后,王继晨为我们了表演几个毽球动作。胸部停球、抬脚扣球、翻身倒钩,小小毽球在王继晨行云流水般娴熟的操控下,忽上忽下,在身体周围翻滚飞腾,把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见习记者 季明怡 文

徐报融媒记者 秦媛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