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春运第十二天,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此前一天,全国发送旅客1011万人次,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动车大数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动车大数据
2月12日,春运第十二天,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此前一天,全国发送旅客1011万人次。
人脸识别、高铁WiFi、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让这个春运显得特别魔幻,无数旅客感受到了这些黑科技带来的巨大便捷。
2018年春运,高铁旅客占铁路春运一半以上。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3.9亿人次,动车组列车每天开行将达5600余列,占总开行列车的65%;日均发送旅客将达500余万人,占日均总发送量57.5%。
其实,在旅客看不见的幕后,这5600余列动车组以及相关铁路设备的检修凭借的也是大数据等黑科技,保障了铁路设备检修更加精准和高效。
2月12日凌晨,科技日报记者来到福州动车段调度指挥中心。
“CRH1A-1157车组00车A架左侧发生过空气弹簧故障,要提前对该车组开展空气弹簧重点整修。”在灯火通明的指挥中心,依据大数据信息,中心主任丁勇布置了新一天的动车组检修工作。
丁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动车组每天运行时要产生数以兆亿计量的数据。以前,只有在发生故障时,才作为还原真相的“线索”使用。“好比人体,生病了才能根据症状得出病相报告,效率较低。”丁勇比喻说。
在大数据下,动车载了多少人、哪个车轮的“刹车片”需要更换,以及电路是否正常等全方位“图样”,都纤毫毕现。“我们凭借数据上的‘蛛丝马迹’就可以预判动车可能发生的故障。”丁勇自豪地说。
12日6时55分,福州电务段。在确认机房系统设备正常后,无线闭塞中心工长朱鑫辉给出信号,首趟福州至南京南G1672次动车满载旅客准时发车。
无线闭塞中心是高铁信息处理的“最强大脑”。每趟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指令,都从这里的服务器发出,指挥列车实时运行。
“庞大数据量的报警案例在这里汇总信息,形成故障判断树形图,迅速判断、查阅故障现象和数据,提升判定故障的准确率。”在控制中心,面对无线闭塞显示屏,朱鑫辉对赶来的科技日报记者说。
接触网悬挂是确保机车受电弓从接触网上取电,供动车组奔跑的接触网设备。
对福州供电段长庆供电工区工长张兴黔来说,以前都是边检查边作业,而现在则用上了数据实时分析。通过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作业车,给接触网设备做“CT”,再对比识别图片中的缺陷,为日常检修维护提供依据。
在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作业车上,记者看到了安装在车顶的30台3000万像素高清相机。“这些相机对接触网进行正反两面拍摄,采用精确定位和高速图像采集等技术,迅速判断裂损、缺失等异常情况,保证了列车正常取电。”张兴黔说。
不仅是福州,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资料显示,全国铁路均应用大数据对动车组的“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监控和养护,确保所有动车能够合理安全地使用,也做到使用最大化。(矫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