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7年,马六甲海峡的海盗头目陈祖义盯上了一只船队,这支船队从富庶的的大明而来,祖籍中国的他深知大明的富庶,所以他断定这支船队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可这支船队装备精良、规模庞大,令他望而生畏,所以他试图通过诈降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劫掠财富,然而正当他想入非非之时,本该蒙在鼓里的明军却实施了反突袭,将这位纵横一时的海盗头子绳之以法。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1)

这段实际上惊心动魄的经历,只不过是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一段小插曲,放在《明史》之中也不过聊聊几十个字一笔带过。在二十八年间,郑和先后七次远航大洋,期间他出过使、打过仗、擒过王,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里程碑,足以与张骞通西域相媲美,一个陈祖义还真不算什么。

这样的丰功伟绩属于郑和,也属于曾经随郑和一起战天斗浪的每一个普通人。官员、使节、士兵、水手,甚至还包括一群50多岁的老妇人。

这就很奇怪了,男人出海不稀奇,却为何要带上一群风华不再的老妇人呢?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2)

郑和下西洋概述

从1405年首次出海远航开始,郑和分别于1407年、1409年、1412年、1416年、1421年、1430年七次远航大洋,七次远航他将大明的声音最远带到了东非和红海,如果不是当时还没有贯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这位中国航海的先驱者都能去欧洲走上一遭。

七下西洋要比欧洲引以为傲的地理大发现还要早,而且地理大发现时的欧洲人完全就是奔着别人的财富去的,整个过程充满着贪婪和不义,拉开了西方殖民侵略的帷幕,自此之后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黑人备受磨难。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3)

而郑和的外交活动虽也不乏宣扬国威的目的,但基本上秉持着和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从不主动侵犯他人,几次规模较大的战争,譬如擒拿苏门答腊“伪王”苏干剌、打击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尔等都是对方先心怀不轨。客观上,郑和的外交和军事行动维护了当时正义的国际秩序。

七次下西洋在中国的对外交往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郑和也随之被历史所铭记。郑和本是宦官出身,在历史上这本不是什么光彩的身份,然而总有那么些人,他们的功绩能让人遗忘身份的不堪,譬如西汉的太史公、东汉的蔡伦还有明朝的郑和。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4)

带着老妇人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郑和下西洋的队伍中还有老妇人的身影呢?要知道郑和是率领着大量的军队一起远航的,而军队之中颇为忌讳妇女的出现,认为这是一种败坏士气的事情,西汉之时名将李陵就曾说:“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

这种想法也不能说完全有错。

其实,李陵忌讳的不是女子而是营妓,而郑和军中的妇人们自然不会是什么营妓,毕竟岁数摆在那里。事实上这些妇人主要承担着出海队伍的后勤工作,可能还有一部分纺织女工等专业技术人员。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5)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一聊,郑和下西洋的性质和规模了。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什么呢?《明史》上记载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国威。基于这个目的,郑和下西洋既不是一般的外交行动,也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而是商业贸易、外事活动、军事行动三位一体的一次海洋经略行为。

这从史实中能够很轻易地体现出来,譬如郑和曾调停苏禄东西二王以及满剌加、暹罗之间的矛盾、先后册封古里王、旧港之主施进卿、邀请外国使节访明和护送外国使节归国、赐予外国各种冠服和珍宝、讨伐不臣等等事件。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6)

如此复杂的任务和职能,决定了队伍人员构成的多样以及规模的巨大。根据《客座赘语》的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船队总人数就达到27870余人,其中包括官校、旗军、勇士、士民、买办、书手等人,宝船60多艘,再加上其他一些马船、战船、粮船、水船等不同类型船只,数量大概在200多艘左右。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7)

今后的几次的远航行动规模大致也变化不大,如果庞大的规模,如果想要正常运作必然要包含着精细的分工,郑和的船队人员大致可分为指挥人员、军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航海专业人员、外交贸易人员、手工业人员等),后勤人员等。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8)

而这些50多岁的老妇人很可能就是后勤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部分,毕竟2万多人的吃穿住行总得有人负责,而丝绸作为古代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品,也是郑和船队商品中的重要成员,它们也必然需要专门的纺织工人负责。

而专挑50岁往上的老妇人作为特殊工种,或许也是郑和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一方面这个岁数的人经历生活的磨砺,无疑更懂得为人处世,为人更加稳重,也具有更多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防止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持良好的作风和高昂的士气。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9)

其实,古代军营虽忌讳女子的进入,但女子从事后勤的事情却屡见不鲜,比较典型的就有西夏时期的“寨妇”以及西汉时期的“卒妻”,她们作为军事后勤人员成为军队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要直接披挂上阵。

《史记》中就曾记载,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后汉书》中也曾说过“男子疲于战陈,妻女劳于转运”,可见女子从事后勤工作古已有之。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10)

结语: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在明宣宗时期戛然而止,这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终止官方远航在当时或许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回头看来,却可视为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自此之后中国失去大航海时代的福利和机遇,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始落后西方一步。

解密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妇人带上船)(11)

但这也丝毫无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以及更多他背后这些默默无闻之人的功绩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完美地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其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也值得每一个后世之人铭记与学习。

参考文献:《明史》、《史记》、《后汉书》、《汉书》、《客座赘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