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自编,自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以豆瓣8.2分,成为春节档口碑排行第一的影片,超越此前热播的《唐人街探案3》。
由此,贾玲以处女座电影成为第一个票房超过20亿的自编自演的女导演。
☞1
母爱陪伴贾玲长大,即使19岁失去母爱,却也成就不凡的她;
贾玲,原名贾俞玲,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襄阳,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失败,于第二年复读,不负众望,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当时仅录取40人的相声表演冷门专业。
就在贾玲19岁那年,在北京读书的她,却遭遇母亲意外车祸去世,离家上学的她,再次见到母亲,只看见殡仪馆冰冷的母亲的尸体。从此,失去母亲的她,一些疼痛悄悄掩埋心底。
由于父母都是工人,再加上母亲去世,家境更加贫穷,大她五岁的姐姐考上中国传媒大学也只好放弃,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只能供妹妹一人上学。后来,姐姐一月800元的工资里,每月给妹妹提供500元,供她上学。
毕业后,贾玲一直北漂,哪怕7元的演出费她都愿意接纳。在北漂低谷的日子,姐姐给她找好一月3000元的稳定工作,让她回家乡发展,她依然坚持在北京打拼属于她的方寸之地。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全国相声小品大赛中,贾玲一举拿下专业组冠军。她的天赋和才华被冯巩欣赏肯定,收为弟子,并一直帮助她走向成功。
2010年,贾玲和白凯南的《大话捧逗》登上春晚,使贾玲一夜成名。2020年8月,贾玲以排名93位的名次,被列入2020年度福布斯中国名人榜。2021年春晚,贾玲的小品《一波三折》再获好评。
☞2
母爱贯穿整个电影,却也把那份沉重的母爱植入观众心灵;
每个人都在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只有失去,才知其珍贵。
19岁那年的天空本来无比湛蓝,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母亲的性命。从此,贾玲的天空被阴霾遮住,回不来的母爱一度让贾玲的心无比沉重,就像电影里令人泪目的一幕:来生,母女互换,我做母亲,母亲做我的女儿。只是,今生,再也无缘报答母亲的深恩。
由于对母亲李焕英的的深切思念,她之前,演过一个小品《你好,李焕英》,总觉得不能表达对母亲的哀悼,就有一种想法:把这个小品改编成电影。
当她想把小品拍成2个小时的电影时,却也费尽周折,最终以穿越时光和母亲成为朋友这个新颖的构思,再现母亲的青春岁月以及她和母亲之间的故事,也提醒天下的儿女们:子欲孝而亲不待。要乘父母健在,好好孝敬父母。
电影里,当母亲李焕英参加所在的胜利化工厂排球比赛获得冠军时,老厂长赞美母亲有不服输的精神,才取得成功。从一个侧面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母亲成为厂里第一个买电视机时的激动场景,却也表现母亲争强好胜,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传达孩子身上,对孩子正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尤其,电影展示父母爱情:优秀的母亲作为胜利化工厂的播音员和另一个男播音员恋爱三年,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恋爱经过,让观众更加了解80年代的爱情模样 ,理解着上一代人的不易,也见证父母的美好爱情!
那些细腻感人的情节,那些触动心灵的画面,一幕幕走进观众的心里,心与心就在偌大的影院默默交融,契合着。
这部电影就这样把小品、相声带给人的欢笑、思考和电影艺术完美结合起来,让电影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哪怕离开影院,那些情节始终挥之不去,镌刻在观众心的一隅里!
☞3
让观众笑声里有辛酸,泪水里有欢笑。贾玲在疗愈自己同时,也在疗愈观众。
这部电影把小品,相声,电影艺术巧妙结合,把艺术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听着电影里曾经熟悉的背景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迟到》。
不由唤起曾经以为消逝的记忆,时光仿佛随着画面的推移回到了难忘的80年代,也见证着父母的青春,爱情,生活。
不禁让年轻一代通过电影的镜头,触摸着,感知着,理解着,感动着。影院里的中老年人也悄悄借着电影回味着从来不用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青涩时光,幸福夹杂甜蜜的忧伤涌上心头。
一些往事就这样被荧幕打开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一部电影拽到逝去的日子里。童年的伤,用一生疗愈吗?还有青春年华,时光并没有带走它们,它们一直在一个隧道里完好无损。
直到这么一天,一部电影让一些旧时光还原。重逢就是打开,就是疗愈,内心从汹涌,奔腾,直到渐渐决堤 ,在黑暗中,在低低的抽噎里。
才知,为何电影抓住好多人的心!老少皆宜哦!票房怎么能不一路飙升!
原来这部电影不仅是贾玲献给母亲的礼物,也是在母爱的缺失中,疗愈着伤痛,更是在光线黯淡的影院里,许多人借荧幕悄无声息疗愈自己。
要不,从刚开始,电影院里笑声不断,后来变成电影越到结束时,观众席上的寂然无声。
结语:主持人马东曾在贾玲的工作室看过样片,说自己哭成了鬼。难怪,电影结束,观众都是沉默着走出,带着两个小时的心灵疗愈,带着贾玲妈妈的希冀,也是天下母亲共同的呼声: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