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文末粉丝福利继续)

学易不知古天文,就不知易之根,学中医不知古天文,那与江湖骗子又有何异?不管是自命不凡的命理名家,还是趾高气扬的堪舆风水大师,以及那些声称药到病除的祖传中医,如果他连最基础的根和源头都不知道,不了解,没有建立起围绕自己所学的古天文体系,那么他的知识运用就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所以我们常常看见一种现象,一处宝地,不同的风水师却有不同的结果和看法,甚至在一些比较基本的客观的层面都有明显巨大的分歧,那么就表示其中有人就是学术骗子,没有基础的,半道出家,学了一两壶,就出去行骗了。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1)

我们推出古天文的普及和系列,是希望更多人能轻松的学习和了解所有这些听起来又玄幻又奥妙的知识,至少在我们自己有所用到的时候能有个基本的辨别能力,知道对方是不是没有真东西,肚子里有没有真货,如此而已,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足矣!

回归正题,“七衡六间图”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图?为何又称其为“万法之源”呢?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2)

古天文学家们常说的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也曾说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也是同一个意思,而“七衡六间图”实际上就是仰观天象得出的结果和理论。从最早期是“三衡二间图”、“五衡四间图”演变到“七衡六间图”,七衡六间图算是盖天论最终的总结与核心,它不仅反映了七曜的视运动轨迹,也与分阴阳四时、历法的制定、回归年的测定、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定时、河图洛书的由来、干支、八卦六十四卦气等息息相关,均可以从七衡六间图找到其来历和根据,所以在古天文学界将七衡六间图视为万法之源,万法之宗,便是如此。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3)

何为七衡?玉衡作为古时观星仪器,用其代表某一星象在天球的位置和角度,为“衡”,用衡来测量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得到七衡,七衡就代表了太阳在天球一周年间七个不同的位置,简单来讲,就是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的七个位置,如果在平面来表示,就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七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最靠近北极中心的为内衡,最外面一圈为外衡,在内外衡之间共有六个间隔,所以称其为“七衡六间图”。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4)

七衡六间图的描述,最早出现在《周脾算经》上卷中:“七衡图......凡为日月运行之圆周,七衡周而六间,以当六月节。六月为百八十二日、八分日之五。故日夏至在东井,极内衡,日冬至在牵牛,极外衡也。衡复更终冬至。故曰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岁一内极,一外极。三十日十六分日之七,月一外极,一内极。是故一衡之间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即为百步。欲知次衡径,倍而增内衡之径。二之以增内衡径得三衡径。次衡放次。”这段文字面详细的描述了每一衡的半径,周长以及角度,以及每一衡间的距离,可见古人在天文的观测和计算方面的能力已经是相当厉害了。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5)

而在《周脾算经》的下卷中继续提到了:“外衡冬至,内衡夏至。”“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冬至。”从此我们得出,最内圈的内衡其实就是夏至日时,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来说,太阳正运动至北回归线,最外圈的外衡就是冬至日时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太阳正运动至南回归线。而中衡相当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时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太阳正运动至赤道线上,古人还把内外衡之间涂上黄色,称为“黄图画”,这就是所谓的“黄道”来由。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6)

这一系列理论与现代天文学、地理学的太阳视运动以及地球五带划分理论,都是相当吻合和对应的,而且这些理论仅仅是我们古人在盖天学说的基础上观测产生的,那时候的古人根本不知道昼夜更迭以及四季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可想而知,我们古代先人的智慧了。

我们从《周脾算经》中内外衡对应夏至冬至日,其实就知道了七衡六间图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了,相当于一周年内,太阳的视运动从外衡缓慢移动到内衡,再从内衡缓慢移动到外衡的过程,共经历了“十二衡”和“十二间”。而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十二衡相对应十二个月的中气,十二间就相对应十二个月的节气了。那么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下一篇中继续解读,这里就不再描述。

七衡六间图由黄图画和青图画组成,赵爽对《周脾算经》的注曾说道:“黄图画者,黄道也,二十八宿列焉,日月星辰缠焉”表示了,我们的二十八宿也作为七衡六间图的恒星背景,列于黄道之间,而日月星辰则穿梭其中,黄图画上外衡上方标注的是牛宿,内衡下方标注的是井宿,左右两侧分别为角宿和娄宿,这四宿也分别处于四象中,这也对应了我们在二十八宿中所说到的左边东方青龙、右边西方白虎、前边南方朱雀、后边北方玄武的方位位置,由此可见,黄图画的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正好与我们现代的习惯相反。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7)

综上可见,七衡六间图上所能阐释的内容基本上是囊括我们的七曜,四象、二十八宿的视运动,以及方位位置,基本上算是古天文学的宇宙全图了,由此延伸推导出来了一系列的古天文学理论、易学体系、古中医学体系……,其奥妙实在是让我们后人回味无穷,称其为万法之源,万法之宗也是不为过的。

2021年中国举办了世界冬奥会,细心的朋友应该会观察到,我们的东奥奖牌其实大有来头,其设计理念正是我们的七衡六间图,上面的每一个点就是我们太阳视运动到二十四节气的位置,这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古人大智慧的一种最佳方式,也代表了,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七衡六间图这样古天文学上的智慧结晶,正是我们文化传承索所要重视的、所要传承的。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8)

本期的七衡六间图我们就介绍这里,下一期我们将详述二十四节气的意义与太极之间的神秘联系,撰写不易,各位老师以及爱好者在收藏的同时,能点点关注、点点赞、转发和分享,这样作者会更有动力的继续为大家解读,传播经典,传承古天文学,我们能携手同行,何其有幸,凡关注或已关注 赞赏(赞赏数额无所谓,只为了凑个人气)的新粉丝和老粉丝,请速速私信作者,你可以任意挑选两部我们的古天文典籍相赠。

古天文学为何称天文学家(古天文学为何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