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就是成亲,文雅些,叫百年好合、喜结连理、秦晋之好等;通俗些,称办喜事或娶媳妇;民间则称结婚为“办事儿”。结婚这天,称大喜的日子。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

过去没有婚姻登记制度,婚礼是结婚的发布仪式,也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既然是大事,就要办得像样儿些。

男方娶媳妇,至少得给新人安置一套新房、添些新家具、做套新衣服,娶媳妇过门,不能让人家太委屈,常言说的“养起猪打起圈,娶起媳妇管起饭”,就是这个意思。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

女方有女儿出嫁,俗称“打发闺女”,怎么打发?主要是准备嫁妆,一般人家的嫁妆除嫁衣、被子之外,还有桌椅箱柜等,富裕人家还要陪送金银首饰。

把闺女养活大了,再赔上嫁妆嫁出去,娘家觉得委屈,就称儿女为“赔钱货”,男方也觉得挺过意不去,得提前送些彩礼给女方,让女方有充足的资金安排嫁妆,这样,双方都觉得体面。

如果硬把送彩礼和买卖婚姻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武断,因为嫁女儿毕竟和卖女儿不是一码事。男方经济条件不好,女方还非得索要大量的彩礼,这种现象肯定有,不过,不通情达理的父母毕竟是少数。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3)

佳期到来,男方请厨师张罗宴席,同门、亲朋提前上门帮忙。找一个族中威望高又懂礼节的人统筹婚礼,这个人称“管事儿的”,在他的统一安排下,各司其职。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4)

婚礼头天晚上,安排人勘察迎亲的路线,去的路和回来的路不能重复,俗称“不走回头路”。

新娘家的同门和亲戚也要在婚礼的前一天聚集在一起,把嫁妆收拾停当,给新娘梳洗打扮,等候迎娶。婚礼当天早上,大门、小门上都要张贴“喜”字和婚庆对联。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5)

从前迎亲,城镇多抬花轿,农村多赶马车。花轿容易辨认,马车则应搭一棚子,棚子上盖有红毯或红毡。还要在本族中挑选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去抬嫁妆,这些人佩戴大红布条,甚是喜庆。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6)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7)

迎亲队伍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族中一个机灵活泼的儿童,一对儿女双全又精于应酬的夫妇。儿童称“压轿孩儿”,这对夫妇称“叫女客”,男的称“正客”,女的称“女客”,但是这对叫女客一年内只准当一次。俗称“喜事不能用乏客”。他们携带一红包袱,内装红盖头和催妆衣,催妆衣俗称“应衣”,包括鞋袜、一身内衣和一身棉衣,到了女方家中后,新娘里里外外都要换上叫女客带来的衣服,即使是伏天,新娘也要穿上那套棉衣,棉袄、棉裤叫“烧锅棉袄、烧锅棉裤”,如果不穿,娶回来的新媳妇不做饭怎么是好?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8)

到了女方村头,燃放一挂长鞭炮,意在告知女方:迎亲的来了!

女方听到鞭炮声,马上出门迎接。

压轿孩儿却在轿上不下来,因为大人提前嘱咐过,女方封了礼金后才下轿,如果赖着不下轿,人家就会多封几次礼。小家伙很机灵,也得会耍赖,无论怎么劝,死活就是不下来,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9)

女方堂屋备有酒席,但那只是礼节上的摆设,迎亲的长辈入席,象征性地喝一点水酒,但不准动筷子,边和女方长辈聊天,边等待新娘换衣打扮、其他人装嫁妆。

传说,闺女出嫁时,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则娘家就会变穷,所以新娘上轿时,富家红毯铺地,一般人家用席子铺地,穷人家则用“传口袋”的方法:找两条口袋铺在地上,新娘踏上前面的口袋,赶快把后面的口袋移到前面,反复向前传递,直到上轿。有的干脆用椅子把新娘抬出去,半点土也带不走。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0)

闺女收了上轿礼,方会上轿,一上轿,就成了人家的“新媳妇”。临行前,新娘要向父母行礼告别,有些地方还要求新娘哭着告别,以示恋恋不舍。新娘入轿,迎亲一方燃放鞭炮,撒喜糖打发前来观礼的街坊邻居,然后返回。迎娶的队伍走后,女方多设宴款待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

回去的路上,迎亲队伍在半路上要歇一会儿,大家都明白,该搜嫁妆了。女方提前备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嫁妆里,是怕迎亲的人在半路上挨饿而准备的。其实大家都不饿,但还是争先恐后地哄抢食品,为的是增加喜庆气氛。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1)

迎亲车仗一到家门口,一人跑步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吉利”的谐音。提犁铧的人边跑还要边说:“左三圈儿,右三圈儿,不出朝廷就出官儿。”

随后,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也是要给几次新娘才下来。新娘下来时,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实(石)地”之意。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2)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3)

点燃两堆谷秆,新娘从中间穿过,传说谷秆火能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盛有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在粮食上插一杆秤,杆秤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新娘在两名少女的搀扶下,手扶斗沿跟在兄长后面,缓步进入家院。到了院子里,小孩给新娘端洗脸水,新娘给小孩少量的礼金。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4)

拜堂是婚礼的重要礼仪。

在家院正庭前摆一方桌,称“天地桌”,方桌盖红色桌布,上面放有香炉、烛台和本门兄长引新娘进家的那个斗。新郎从头到脚一身新装,旧时还要穿大衫、戴礼帽、十字披红。此时他不可乱露面,得一直在屋里老老实实呆着。

吉时一到,开始拜堂,新娘先就位,而新郎却还不能露面,新郎的母亲喊着新郎的名字说:快出来拜堂吧!新郎再猴急也不能马上出来,等母亲叫喊几次后,才假装腼腆,扭扭捏捏地出来拜堂。

新郎父母面南背北分坐天地桌两边,新郎新娘面对父母、男左女右并立于天地桌前。拜堂的礼仪大同小异,把拜堂的程序写在红纸上,在司仪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和父母就位,燃放鞭炮,喜乐高奏,按照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的顺序行礼,行过礼,就成公认的夫妻。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5)

结婚又称办喜事,婚礼的整个过程都要突出一个“喜”字,如果按照规定的礼数、一板一眼地把婚事给办了,婚礼是很乏味的。那么,喜从何来?是闹出来的。

拜堂应该是婚礼上最庄重的时刻,拜了天地,天地可以为新婚作证;拜了父母,婚姻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夫妻对拜,意味着互敬互爱的爱侣生活正式开始,而闹剧的序幕也正是从这时候拉开的。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6)

新郎、新娘鞠躬行礼时,本门弟弟或晚辈按住新郎、新娘的头不松手,把一对新人弄得像犯罪分子一样低头认罪,夫妻对拜时,猛地发力,新郎和新娘的头就会碰在一起,碰出包的都有。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7)

另外,拜堂之后还有追加节目,如果让新人讲一讲恋爱经过,还算斯文;用细线吊起糖块或苹果让新人同时咬住,在新人咬的时候把细线向上一提,新人就当众接了个吻,这也算比较斯文;而把一枚红枣或花生仁从新娘的脖子里塞进去,让新郎当众摸出来,就显得有辱斯文了。一对新人被折腾得眼里噙泪,也不能发火,毕竟是办喜事,大家笑得越开心就越“喜”。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8)

终于拜完堂,新郎新娘入洞房。进入洞房后,新娘在本家婶子帮助下脱下催妆衣、除去盖头,换上礼服后重新梳妆,此时,婶子们把催妆衣挂到门鼻上,并喊道:“催妆衣挂门鼻儿,孩子生下一大群儿。”然后把新娘的辫子盘成髻,标志着新娘由姑娘变成了媳妇,婶子们边盘头边说:“拢拢鬓角,生出一窝;拢拢心门儿,生出一群儿。”新娘羞得满脸通红,大伙儿笑得前仰后合。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9)

新娘梳妆完毕,就会送来一碗饺子,饺子煮得半生不熟,新娘咬一口,就会有人问:“生不生?”新娘必须回答:“生。”这是图吉利,意为新娘能“生育”。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0)

还有人在外面喊:“新砖砸皂角,问问新娘糙不糙?”会有许多人一齐应答:“糙!”“糙”字在方言中是“早”的意思,“问问新娘糙不糙”就是“问问新娘生孩子早不早。”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1)

接下来,新娘把箱柜的钥匙交给新郎,表示新郎从此便成为当家的、掌柜的,新郎把柜子打开,向里面连抓三把,每把都要抓出些东西,决不能抓空,否则不吉利。

新郎抓过之后,大伙一拥而进,哄抢柜子里的油馍、烧饼,这些食品是新娘娘家提前放进去的,传说,谁抢到这些东西谁有福,幼儿吃了这些食品则不流口水。

走形式,新郎新娘进去后还得出来,继续招呼宾朋,在婚宴上忙活。喜宴多设在中午,宴席非常丰盛,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还要给所有的客人逐一敬酒。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2)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3)

婚宴结束后,就等着晚上别人闹洞房了。如果说拜堂时唱的是武戏,那闹洞房就是文戏了。

闹洞房本来是同辈兄弟或晚辈干的事儿,那些辈分高的年轻人也跟着凑热闹,如果有人赶他们走,他们就拿出“结婚头三天无老少”的习俗作借口。说是闹洞房,其实并不闹,他们坐在洞房里和新人聊天,至多开开玩笑,很安分的样子,可就是不走,累了就躺在床上休息,有的甚至还睡上半宿,俗称“压大铺”。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4)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表面上不闹,心里却在偷笑。过去,结婚之前男女一般是不会同居的,新婚之夜真的是一刻千金,闹洞房的人就是不走,一对新人也没办法,如果赶人走,新郎、新娘是会被人笑话的,所以,这种“文静”的闹腾方法更狠。

闹洞房的人好不容易打发走了,一对新人喝了交杯酒,但并不会安心就寝,他们知道肯定还有下文:有人要偷听墙根儿。

传说,洞房之夜,常有鬼怪作祟,窥视新婚夫妇,如果有人在窗下偷听,鬼怪就不敢靠近,新郎的母亲很是操心,她一直在留意那些听墙根儿的人,人走完了,就赶紧把一个大扫帚竖在洞房的窗户边,表明还有人在偷听,这是专门用来吓鬼的。

因为是偷偷地蹲在窗下的墙根儿处偷听新郎、新娘说悄悄话,所以叫“偷听墙根儿”。第二天听墙根儿的人就把偷听到的内容加工一番,当笑话四处宣扬,有些笑话会成为新郎、新娘的永久性话柄。

按理说,新郎、新娘是婚礼上的主角,所有的恶作剧都应该冲着他们,但新郎的父母也逃脱不掉,宴席上,人们往他们脸上抹锅底灰,后来出现了鞋油,有的人就把黑色鞋油当了锅底灰的替代品,因为鞋油不容易擦掉。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5)

这也是有说辞的,包拯的脸很黑,脸抹得像包拯一样,就成了“包黑”,而“包黑”在方言中有体谅和宽容之意,当上了公婆,今后就应该多体谅儿媳,使得家庭和睦,这是人们的美好祝愿,所以,尽管被涂抹得看不出鼻眼,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公婆的心里仍是美滋滋的。

婚后第二天,新娘的妯娌们用细线在新娘的脸上轻轻地刮来刮去,称“绞脸”,目的是除去新娘脸上的汗毛,让新娘容光焕发。新娘悉心打扮一番后,由本家嫂子或婶子领着,到本族各家认亲,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新娘发磕头礼。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6)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7)

第三天,新郎、新娘上坟祭祖,磕头烧纸,告知祖先婚配情况。回来后,新郎把新娘送回娘家,有些地方是新娘的娘家弟弟来邀请姐姐娘家,称“回门”。回门的这天中午,娘家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宴席的规格,不次于男方的婚宴。新娘在娘家停留的时间不等,有的是当天返回,有的要住几天。有些地方的习俗,新娘在婚后一个月,要回娘家小住几天,称“对月”。

新婚后的第一个夏季,立夏之前,新郎要带上礼品到岳父家走亲戚,称“催扇”,意思是天气渐渐热了,姑娘、姑爷刚刚组成新家庭,持家很辛苦,岳父、岳母要疼爱疼爱,送把扇子消消暑。初伏那天,岳父家便带着衣服、鞋子、水果、油馍等礼品和两把扇子到门婿家,称“送扇”。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8)

之后,新婚程序全部结束,夫妻进入正常的生活,但新婚燕尔是留在人们心中永恒的甜蜜。

百年好合幸福万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9)

作者:韩晓民

原创: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