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草笠舞》剧照。本栏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
|
电影《白蛇传·情》海报。 |
今年是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0周年。70年,见证了广东文艺经典频出、广东文艺家勇攀艺术高峰的不变初心。
70年砥砺前行,70年春华秋实。从欧阳山、陈残云、秦牧、吴有恒、关山月、黎雄才、廖冰兄,到王为一、红线女、杨之光、罗家宝、梁伦等,一辈又一辈的文艺家,灿若星汉、辉映艺坛。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匠心大作,到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精品热作,再到新时代的创新之作,广东文艺家们与时代同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领风气之先,创作出了一批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文艺作品,深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回顾广东文艺70年辛勤耕耘、潜心创作的激情岁月,与时代同行的经典作品闪烁于璀璨星河。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见习记者 王昕桐
深入生活▶▷让艺术与时代同行
广东曾于2010年和2015年推出两届文艺终身成就奖,表彰了一批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大师级文艺家。他们来自戏剧、美术、音乐、影视、文学等领域,代表了我省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纵观这些文艺名家,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无一不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歌曲《我爱你,中国》脍炙人口、传唱不衰。歌曲背后,是作曲家郑秋枫用近一个月时间,在海南岛兴隆农场与华侨同吃同住,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才有了这跨越时空仍震撼人心的旋律。
为画木棉,岭南“山水画掌门人”陈金章在古稀之年几乎跑遍广州木棉花开的地方,几个月后才有得意之作《报春图》,使木棉肆意、粗犷、昂扬的姿态跃然纸上。
与黎族少女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苦经历,让“黎族舞蹈之母”陈翘捕捉到细腻生动的舞蹈素材。她创作的《草笠舞》常演不衰,舞者们身着筒裙、手执草笠,顾盼生姿,将黎族少女的风韵一展无遗,成为一代经典。
心中有百姓,文艺才有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老一辈艺术家们心中常怀“艺术为百姓而声”的信念,与时代同行,肩负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许多人在耄耋之年仍活跃在文艺舞台,为文艺事业发展不遗余力,成为“不老标杆”。
“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已故粤剧名伶红线女生前在多个场合发表此番肺腑之言。1955年,她在大红大紫之时,毅然放弃香港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归内地。她对粤剧传承有当仁不让的担当,有教无类,倾尽一生心血培养了大批学生。谈及恩师红线女,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满怀感佩:“我一直不走,一直待在红老师创办的红豆粤剧团,就是要守住粤剧这个舞台。”至今,欧凯明仍在学习新角色,排练新剧,为粤剧传承尽一份职责。
凡有潮音的地方,无人不闻姚璇秋。今年85岁高龄的潮剧名伶姚璇秋退而不休,自2003年起就“以戏带人”,从身段、唱腔等各方面,毫无保留地传授经典剧目《扫窗会》。她说:“我一生都属于潮剧,只有培育好新一代传承人,才能守住这门艺术。”
继承传统▶▷艺术追求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潮起珠江。在广东这片热土上,艺术家们闯出了一条富有时代气息、广东气派、岭南特色的发展道路,让文艺百花园佳作迭出、异彩纷呈。
《雅马哈鱼档》《海外赤子》《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和平年代》《英雄无悔》等“广式”影视作品全国热播;《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信天游》《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广东音乐作品雅俗共赏、全民传唱;长篇小说《白门柳》荣获茅盾文学奖;美术强省的步子越迈越坚实,摄影大省的地位逐渐巩固……回顾经典作品的创作,“传承”和“创新”是艺术家口中的关键词。
粤剧“风腔”自成一派,这得益于创始人陈笑风的苦心打磨和创新。“我没有哪一句唱腔是绝对相同的。”他在细节处琢磨,用不同的“腔”配合人物的悲和喜,痴情之处柔情万丈、悲恸之处肝肠欲断。
广东戏剧素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姚璇秋认为,传承是根,只有把根保住了,才能谈创新和发展。早在1959年、1961年,她就尝试“触电”,分别拍摄了《苏六娘》和《荔镜记》两部潮剧艺术影片,影片发行至海外,让更多人自荧幕了解潮剧。
“任何变革的时代,创作也必然随之变革。”写出《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经典歌曲的词作家郑南曾总结,深入生活是最大的创作法宝,创新精神让他在每个阶段都不断思考歌词创作的内涵与形式。
老一辈艺术家们对创作精益求精、认真求索的精神,同样是后辈的榜样和标杆。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金旭庚曾与郑秋枫共事,谈及名家精神,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郑老对音乐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会反复琢磨,怎样把音乐做得更好,怎样打造成精品”。
艺术追求无止境,名家风骨如薪传火。有“伟人传记电影导演”美誉的丁荫楠,无论拍摄《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还是花甲之年开拍《鲁迅》,不变的是用3年以上时间“磨刀备料”、熟悉人物。这份坚持鼓舞了一代代广东电影人,用时间沉淀出《照相师》《南歌》,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等佳作。
薪火相传▶▷新秀“后浪”崭露头角
广东文艺界素来有老一辈艺术家提携后辈,无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通过“德艺双馨”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评选表彰,“1荐1”美术、音乐名家荐才行动、“新世纪之星”展演活动等举措,新一代领军人物正茁壮成长。
如今,老一辈风华正茂,青年后浪头角峥嵘。今年,由广东省曲协推荐、深圳市曲协主席刘昭创作的评书《为民服务》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广州杂技团“90后”演员唐哲以总成绩927分、超出第二名53分的优势获第41届“明日”世界马戏节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在“首届中南六省(区)十佳青年领军舞者”展演中,依力凡、向卓楠、李奥等优秀青年舞者脱颖而出……
艺术的种子正被播撒到孩童心里。14年来,超过5000名青少年在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上崭露头角,成为广东曲艺传承发展的后继力量。广东少儿舞蹈普及、创作、展演走在全国前列,成为连续四届入选“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节目最多的省份……
广东省“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活动作为推介我省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品牌活动,自199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我省一大批各艺术门类优秀的中青年文艺家许钦松、李劲堃、李仙花、倪惠英、唐彪、曾小敏、谢有顺等,业已成长为我省文艺界的领军人物。
正是这种薪火相传,令广东文化艺术领风气之先,繁荣历久不衰,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广东戏剧总共有37人次戏剧家获戏剧梅花奖,是全国夺得该奖最多的省份。
——广东美术引领风潮,涌现出黎雄才、关山月、杨之光、潘鹤等一批全国著名画家、雕塑家,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夺得金奖,美术力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广东音乐原创实力雄厚,群众歌咏活动蓬勃发展,目前,广东每年网络歌曲创作量超过2万首。
——广东影视发展生机勃勃,先后推出了《七十二家房客》《海外赤子》《孙中山》《邓小平》《雅马哈鱼档》等作品,形成了我国南派电影的风格。
——《情满珠江》《外来妹》《公关小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等“广式电视剧”曾风靡全国,《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漫家喻户晓。
——广东书坛空前活跃,近年来广东作者在全国书法展入展人数、次数,在全国各省市排前5名。
——岭南舞蹈繁荣发展,《三月三》《草笠舞》《珠海渔女》《岭南人家》等代表作生动展现了广东地方特色。
——广东摄影创下了全国影展和中国国际影展总成绩“十三连冠”的骄人成绩。
——广东曲艺发展迅猛,以黄少梅、梁玉嵘、何萍为代表的粤曲“星腔”流派风靡粤港澳,广东省内的“中国曲艺之乡”数量为全国之冠。
——广东杂技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屡创佳绩,硕果累累,“肩上芭蕾”享誉海内外。
——广东民间文艺工作成就斐然,岭南民俗文化节、民间工艺博览会将源远丰厚的岭南文化推介到全国。
——广东文艺评论开全国先河,“粤派批评”在文艺观念上独树一帜。
……
广东文艺界正勇攀文艺高峰。随着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深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东文艺家们勇担使命、书写时代,努力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岭南风格、中国风骨、世界风尚的文艺作品,续写广东文艺精彩华章。
统筹:李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