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中国投入近30万兵力抵御日军入侵。此役李宗仁、白崇禧、张自忠、王铭章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然而同样奋勇杀敌的汤恩伯却一直饱受争议。

汤恩伯,黄埔系骨干精英,抗日名将。台儿庄大战时,任第20军团司令长官,手下3个军,7万余人。蒋介石虽有拿杂牌军当炮灰的习惯,但是台儿庄一战,中央军的主力都顶到了第一线,蒋本人也在战斗最激烈时,亲临台儿庄南站,可见国民党抗战的决心之大。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严令汤恩伯出兵(李宗仁自私地撒了一个谎)(1)

(汤恩伯)

蒋介石把汤恩伯划归第五战区,李宗仁给汤恩伯下达的前两道命令,20军团都坚决完成,并给予日军以痛击。可就在第三道任务上出现了争议,这也是汤恩伯背负骂名的导火索。

孙连仲的西北军奉命东进守卫台儿庄,在日军的轮番攻击下,损失惨重。李宗仁命汤恩伯立刻南下,增援孙连仲,可汤恩伯一直姑婆山区,并没有第一时间执行命令,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保存实力、畏敌避战的行为。

汤恩伯准确判断了战场局势,死死盯住濑谷支队的主力,只有他们南下后,李宗仁包饺子的想法才能实现。所以汤恩伯拒绝南下,而是绕道枣庄、岷山一带侧击敌人,将日军赶入包围圈。以至于在战后,国民党行政院评价汤恩伯时说:

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一直以来,关于汤恩伯在战场台儿庄战场上的表现,海峡两岸的认识截然不同。汤恩伯在大陆之所以被人误解,主要都源自于李宗仁晚年的回忆录。李宗仁说,汤恩伯一直逡巡不敢进,直到他以韩复榘为例,要严办时第20集团军才南下。

同为桂系大佬的白崇禧在台湾对汤恩伯的评价却是:汤恩伯用兵适宜,迂回包围日军,和孙仲连里应外合才是致胜的关键。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严令汤恩伯出兵(李宗仁自私地撒了一个谎)(2)

(台儿庄战役后,蒋介石与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白崇禧两人可是半辈子的好兄弟,为何在晚年因为汤恩伯,却要隔着海峡打嘴炮。他们同为第五战区指挥官,难道对战局没有统一的认识吗?

台儿庄大捷后,国民党论功行赏,汤恩伯、孙连仲都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李宗仁为何当年授勋时不提出异议,反而要在晚年回归大陆时才说?

李宗仁这样说的可能性有两个。首先,李宗仁深知汤恩伯是个强硬的反共分子,早年在对苏区“围剿”时,可是和红军结下了深仇大恨。第二,台儿庄战役,桂系的李品仙、廖磊等部一直在津浦线南边坚守防备日军,并未直接参战。战后论功行赏,桂系将领也无一人授勋。李宗仁这样说,很有借贬低汤恩伯之机,将功劳都归于桂系之嫌。

挖掘历史有意思的另一面,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史料不辑”(slbj001)长按可加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