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提起“老龙头”
可能只有中老年朋友才有些依稀的了解
但要说起天津站
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其实,“老龙头”便是一百二十年前天津站初现雏形时的称谓。百年沧桑,“老龙头”发展成为今日的天津站,不仅记述了天津城市和中国铁路发展的许多史实,也印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特别是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更是从一个侧面,生动、形象地记录和反映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光绪十四年(1888年)随着一声声竣工礼炮的响起,一条由钢铁铸就的“巨龙”终于突破了封建王朝的重重束缚,降临于神州大地之上,昂首在津城海河之滨。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一个叫做“老龙头”火车站的地方开始被津城的百姓所熟知,一个关于津城有“龙”的传说也就从这时悄然开始……
“老龙头”火车站横跨天津市河北、河东两区,靠近海河湾的水运码头,并与邻近的工厂、仓库修有铁路专用线,极大地促进了天津的水陆联运、城乡交流。庚子年以前,河东一带极其偏僻,自有了“老龙头” 火车站以后才逐渐兴旺起来。
图为当时车站附近以拉货为生的村民
说起“老龙头”火车站,就不得不说说其名称的由来。“老龙头”一称从何而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地理位置说。据《天津县志》记载,修筑天津站的这一带地区被称作老龙头,因而得名。
二是名人效应说。在车站专门修建有停放“金龙”车厢和“龙”号机车的花车房及机车房,因而得名。(见下图)
三是形象比喻说。可能是因为火车行驶时似龙舞,因而得名。
三建三拓,荣辱同国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中,天津站与国家共命运,与人民共患难,三次毁于战火又于战火中重生,用铮铮钢筋铁骨展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一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近代工商业逐渐兴起,天津被迫开为商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决定将国内商埠中第一座火车站修建在天津海河东岸旺道庄。(左图:天津火车站初建之外景)1888年(光绪十四年)10月,天津火车站正式运营。(右图:火车站初期运营状况)
二建
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旺道庄西侧“半里许”,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又兴建了新设客运站,包括花车房、机车房、候车房、公事房、站台等建筑。这就是俗称的“老龙头车站”。(图为老龙头火车站东停车场)
三建
1900年“庚子兵变”(光绪二十六年)车站被毁。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命名为“天津紫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为“天津东站”。(图为被毁后重生的天津东站)
一拓
共和国开元,老龙头庆澍。195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天津站旧貌换新颜,扩建后的候车室达1000多平方米,车站站舍得到了进一步的翻新,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客运量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图为扩建后的天津东站)
二拓
1987年4月15日10时50分,天津站建设工地打下了两根18米长的基础桩,标志着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全面展开。1988年10月1日恰值“老龙头”火车站百岁诞辰之际,一座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设计美观,具有亚洲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新车站以雄伟壮观之姿屹立于海河之滨。(左图:原铁道部部长李森茂为天津新站开站剪彩;右图:过渡中的临时客栈)
三拓
2007年,天津站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中国首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2007年1月15日,天津新客站改扩建工程开工。经过一年半夜以继日的紧张建设,新客站于2008年8月1日顺利开通运营至今。(图一:扩建后的新客站)(图二:车站旅客通道及列车到发电子显示屏)
新的天津站主要由站房、站场等两部分组成。站房包括城际北站房、高架候车室、地下进站厅、无站台柱雨棚及高站台、东西侧旅客地道、东西侧行包通道、既有南站房,总建筑面积达20万余平方米。
光阴流转,时代和列车飞速向前。天津站川流不息间不曾停歇的日与夜,目睹着无数怀揣梦想之人的归去来,讲述着天津铁路的成长、交通方式的进步,更见证着建国以来天津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END
文字/王 岩 图片/天津站提供
编辑/付 政 实习编辑/吴尚南 郭骁勇
投稿邮箱:rmtzkywb@163.com
你想当什么?我想当接触网工
立减400乘专列!大美南疆等你来!
惊!这里的机械化程度堪比科幻片?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