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沈阳中心城市行动纲要(沈阳推出一中心)(1)

摄影孙福星

2025年,沈阳经济总量突破10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还有更多“大数据”将走向现实。10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据悉,沈阳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

1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到2025年,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

围绕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沈阳提出到2025年,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突破10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打造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的现代化都市。

为加快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宏伟蓝图,沈阳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高水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信息枢纽,构建国际国内战略通道,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造开放高效、智慧先进、面向东北亚的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城市,2025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1000列以上,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二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打造一批“大国重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8%以上。三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浑南科技城建设,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力量,打造“创新沈阳”品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5年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万家。四是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全国资本市场“沈阳板块”,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五是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六是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老工业基地协同创新样板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七是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开放新高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搭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城市。八是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实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重大民生工程,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2

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到2025年,两者规上产值

分别达4290亿元、4080亿元

《沈阳市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全省作出示范的行动计划(试行)》提出,到2025年,“老字号”“新字号”规上产值分别达4290亿元、408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达1800亿元、力争实现2000亿元,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强。

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该行动计划提出“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产业生态体系、淘汰落后产能”5方面工作;并确定到2023年,汽车及零部件(不含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装备、石化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机床及功能部件、电力装备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2880亿元、366亿元、310亿元、65亿元、270亿元。聚焦培育壮大“新字号”,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数字赋能、强化强链补链、培育产业生态”4方面工作;并确定到2023年,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航空、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机器人、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320亿元、60亿元、720亿元、320亿元、140亿元、270亿元、245亿元、1470亿元。

沈阳“清单化”梳理列出了136个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重点项目。51个“老字号”项目、85个“新字号”项目,涵盖了扩大产业规模、实施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加快数字赋能等重点领域。

3

引育壮大新动能:

到2025年,全市瞪羚、独角兽企业

达到300家

到2025年,沈阳将在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沈阳市引育壮大新动能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提出,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做强创新平台、积极引育创新人才等四个方面,为全省作出示范。

到2025年,这些科技“大数据”值得期待: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00项,新增重大创新产品150项;每年入库培育企业3000家以上,全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300家;全市科技评估师达到300名,每年发布科技创新成果1000项;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创投基金达到10只以上,6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实现上市;科技领域的全面创新改革持续深化,为全省做出表率和示范;高标准建设浑南科技城、沈北科教融合园,推进3个国家级开发区晋位升级,高水平建设37个科创组团,“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动能培育主阵地、创新生态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活动60场以上,沈阳科技条件平台成为都市圈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核心枢纽;沈阳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投入使用;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0家,全市技术转移机构达到100家;全市各类双创载体达到300家,创建专业化双创载体15家;新增科技领军人才100人、“带土移植”团队100个;培养青年科技拔尖人才500人,服务基层的科技特派团达到100个;形成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年均7.5万套(间)人才住房保障能力。

4

绿色低碳发展:

到2025年,主导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沈阳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主导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7%以上。明确以“双碳”战略目标为引领,“做好1个表率、树立5个标杆”,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为全省作出6方面示范。

全市围绕31项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指标,市发展改革委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见效。做好高质量碳达峰表率,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开展区域碳达峰试点、碳中和生态示范区等试点建设,确保2030年前高质量实现碳达峰。树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标杆,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树立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到2025年,绿色制造名单数量达到200个。树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树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以上,城市公交、市区出租车清洁能源比例达到100%。树立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标杆,建设“无废城市”,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以上。

5

一网通办:

到2025年底前

“都市圈通办”实现全覆盖

今年以来,沈阳累计优化调整395项政府职能,1233项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建设上线316个服务场景,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为进一步在“一网通办”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在全国叫响“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的沈阳品牌,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已形成了《沈阳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试行)》,聚焦职能调整、数源对接、场景上线、平台支撑、监督管理5个方面形成30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包括强化职能优化调整,在实现政务服务规范化作示范。强化数源汇聚治理,在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作示范。强化场景应用上线,在实现政务服务便利化作示范。强化平台能力支撑,在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作示范。强化监督管理考核,在实现政务服务制度化作示范。

按照计划,2022年底前,80%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一件事一次办”场景数突破1000个;2023年底前,90%申请材料在市、区范围“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改革效能延伸至都市圈范围;2025年底前,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均等化全面实现,“都市圈通办”实现全覆盖,“一网通办”跃居全国领先水平。

6

一网统管:

到2023年底

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沈阳市全面推进“一网统管”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底,“一网统管”建设实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在设施建设、数据治理、感知处置、功能集聚、协同指挥、慧城惠民等6个方面为全省做出示范;到2023年底,基础设施、中枢平台、行业应用等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前列,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该行动计划提出6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建设“两地三中心”,数字底座支撑能力步入全国前列;中枢系统覆盖能力达到国内领先;物联感知和安全防护能力达到东北领先;实施移动门户融合统一,实现政务网站集群管理,为全省共性应用集约建设提供样板;建设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字管理移动驾驶舱,建成东北地区功能最完备的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总枢纽;优化“好政策”“好停车”“好游玩”“好就医”“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品质养老”“城市精细化管理”“疫情防控大数据”等标志性应用场景,打造“基层治理”“信访大数据”“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智慧生态”“智慧交通”“综合管线管理”“数字法治”等创新性应用场景,实现城市“全域智治”,数字化水平比超国内先进城市。

7

制定“1 5”制度体系

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

为进一步充实完善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的行动纲领,为全面推进“一中心、五示范”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近期,沈阳制定了“1 5”制度体系,即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四零”社区建设和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进社区行动计划等“1 5”制度体系。

据悉,该实施意见提出了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高社区环境质量、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加强社区工作力量等5项重点任务。《沈阳市“四零”社区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关口前移,动态清零”,全力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明确5个部分20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零疫情、零事故、零案件、零上访”“四零”社区建设走深走实。《沈阳市舒心就业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促进舒心就业民生工程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重点对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暖心工程、社区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工程等三大工程作出具体安排。《沈阳市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社区“一老一幼”两个重点服务群体,重点对建设标准化教室、打造多元化课程、配置专业化队伍、开设教育政策“直通车”、培植放大示范点的引领作用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沈阳市健康沈阳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水平,重点对抓好社区“一老一幼”服务、社区慢性疾病防治、社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社区健康科普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沈阳市品质养老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对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主体、养老服务项目进社区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