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建高中(学校沿革沈北新区财落街道)(1)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东北各大城市,尤其是工业大城市的沈阳,为了防御美机空袭,市内主要工厂向山区转移,中等以上院校向农村疏散。

沈阳市第十中学三个班的师生由市内迁出,坐落在沈阳北郊大辛屯村,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将土改时已经分给农民的崔姓地主大院作为校舍。1951年2月,沈阳市第十中学分校在大辛屯村正式成立,成为当时除新城子街内的沈阳市第十五中学(后来的沈阳市第七十四中学)外,沈阳北郊农村的第一所中学,为当地学生读书创造了方便条件。同年3月,学校在当地又招收一个初中班,一个师范班(简易师范),学校已有初中班四个,师范班一个。师范班有四十余名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地方各小学工作,为建国后蓬勃发展的小学教育事业补充了师资。

1952年,沈阳市第十中学分校改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同时增建了校舍,学生增加到480人,住宿生60余人。远至新民一带的学生都来就学,学校在附近租一些民宅,解决了学生的住宿问题。

1956年,沈阳重新建制,设沈阳县,县辖四个郊区,沈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又改为沈阳县第九中学。

1957年,学校扩建校舍19间,增设六个教室,同时结束了住宿生在校外租房住的局面。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发展到12个班,任课教师30余人。8月份设立了兴隆台分校,由原来的2个班发展到4个班。

1958年,全国搞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学校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也办起了小工厂,搞烧砖,制土化肥,成立金、木工小组,养蜜蜂、奶羊等,秋季搞农田基本建设,还带领学生到外地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年秋,学校与大辛屯小学合并,试行“一条龙”办学模式,分上下午二部制上课。

1959年春,小学部撤回原校,恢复旧体制,改为全日制授课,还将附设在兴隆台小学的四个初中班改为沈阳县九中分校。1959年年底,取消县制,原县辖区又重新划归沈阳市,沈阳县第九中学改为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沿用至2011年10月。

1961年7月,兴隆台分校撤消,师生迁回大辛屯主校。

在十年动乱期间,学校是重灾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也参与了大串联,到1967年,中央发出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学校开始复课,但学校因无人管理,门窗被砸坏,教学设备丢失,教学秩序无法维持。

1968年9月,学校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二十人的贫宣队进入学校,掌管学校大权,直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贫宣队撤出学校。

1969年秋,学校校址由大辛屯迁至财落堡乡政府所在地财落堡村,位于新平公路(新城子—平罗)10公里处南侧,占地28800平方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全校师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条件也得到逐步改善。1995年被沈阳市政府命名为农村中学示范校。

1977年—1979年,学校为初中、高中合一的完全中学(中学4年,小学、中学加起来9年)。1979年—1979年改为初中3年、高中2年毕业(小学、中学加起来10年)。

1984年,学校教职工45人,初高中18个教学班。

1997年,学校有初中教学班16个,学生765名,教职员工68人。拥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微机30台)、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灯光球场等各种活动场地。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学校开设农业实习基地20亩,建温室大棚700平方米。学校还创办了线路板工厂,不但为学校增加了经济收入,还为职工家属提供了就业机会。学校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农村示范校。

沈北新建高中(学校沿革沈北新区财落街道)(2)

沈北新建高中(学校沿革沈北新区财落街道)(3)

沈北新建高中(学校沿革沈北新区财落街道)(4)

沈北新建高中(学校沿革沈北新区财落街道)(5)

图片来源:财落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号

2011年11月1日,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和财落镇中心小学、郎士小学、大辛小学合并组成沈北新区财落九年一贯制学校。像60年的轮回一样,财落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校舍又迁回到大辛屯。学校北、西两面为规划路,南面毗邻道义经济开发区,东面为天马街,占地面积3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60平方米。

学校发展情况一览表

沈北新建高中(学校沿革沈北新区财落街道)(6)


附录: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简介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位于新城子区财落堡乡财落堡村,建于1951年3月,原系沈阳市第十中学分校、校址在大辛屯。1952年独立设校,校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五中学。1956年改为沈阳县第九中学,1960年定名为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1967年学校迁到财落堡村。

1985年10月,学校有初中14个班、高中2个班,学生773名,教职工46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具有大专文化的占30%。

1985年,校园占地31466平方米,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砖木结构。设有20个教室,3个实验室。1974年办起校办工厂,年产值12万元,利润3万元,补助教育经费1万元。

版权声明:仅在今日头条发表。欢迎转发、关注,其它平台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并务必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文中的信息用于出版、发行等目的。


参考文献:

1.1998年8月,新城子文史资料第七辑,蒋蕴生,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建校史

2.2002年,新城子区教育志

3.1986年,沈阳市中小学师范学校简介

文字 | 陈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