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小芸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

死亡,离我们很远,又貌似很近。

因为,父母老了。

你跟父母聊过关于死亡的话题吗?

你想象过父母的葬礼是什么样子吗?

我们中国人向来最忌讳谈生死,认为谈论死亡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2)

而有人却说:不谈生死,就算不上活得明白。只有正确看待死亡,接纳它,才算是参透了生命的意义,才能对生命心存敬畏。

这个人就是毕啸南,一位知名作家,也是著名访谈节目主持人。他不但在脑海里设想过父母的葬礼,还把这个场景写进了自己的新书——《在你们离开以前》。

这是一本治愈系的生命自渡书,讲述了两代人之间的深情与困惑,以及那些生命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让我们跟随毕啸南一起,探索如何面对父母的老去,真正地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用合适的方式去爱他们,尽可能做到圆满,少留遗憾。

1.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3)

知乎上曾有人问:哪一刻你觉得父母老了?

有人说,是偶然瞥见爸爸脸上有了老年斑的时候。

也有人说,是意识到父母开始注重养生的时候。

还有人说,是遇到一些大事,父母总会来问自己意见的时候。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答案。在每一个回答里,我们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父母的影子,这着实令人心酸。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4)

我们慢慢长大,那两个曾经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人,却渐渐驼了背、弯了腰、没了主见。

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他们的脸庞,生活的琐碎让他们力不从心,我们也不禁开始害怕起来。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5)

在央视《你好生活》节目中,主持人尼格买提说,在等妈妈做手术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妈妈真的老了。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6)

尼格买提刚参加工作时,妈妈趁他出差的间隙,独自出去帮他租房子。找到满意的房子后,妈妈坐着地铁从传媒大学到长安街,一趟一趟地搬运行李。等尼格买提出差回来,新家已经全部安置妥当了。

那时的他,不懂心疼妈妈。他也无法体会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独自去挤地铁,不辞劳苦收拾屋子的场景。

尼格买提放下工作,带妈妈到北京肿瘤医院看病。检查结束,从医生口中,他才知道妈妈的病有多么严重。

当他从诊室出来,看到站在窗边的妈妈,他恍惚感到妈妈又变回了曾经那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妈妈远远地看着自己,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惶恐。

此时的他,才读懂了妈妈的无助。他永远都忘不了那个画面,那一刻,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他开始心疼妈妈,泪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7)

因为疫情,妈妈做手术时,尼格买提进不去医院,只能坐在车里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离妈妈好远。由于不能第一时间获得妈妈的消息,他很没安全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说到这里,尼格买提哽咽了,他说,那一刻才发现,妈妈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无所不能的女超人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就在我们的忙碌中,父母渐渐走向衰老。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8)

王琪在《万爱千恩》中唱到的那样,是否慢些长大,父母就不会变老?是否再多撒撒娇,父母便还能把我举高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不可能不长大,父母也不可能不变老,这是自然规律。

虽然不愿意接受,但我们必须承认,父母终将老去,并离开我们。

既然逃不过,那么作为儿女,是否认真地考虑过应该如何陪伴父母呢?

当我们早早做好了陪伴父母的打算,就可以减少迷茫和害怕,坦然面对父母老去的事实。

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这一切总是那么的自然、美好。

2.努力陪伴,不给彼此留遗憾

河南焦作有一位叫李琴的农村姑娘,在她经历了失去母亲、丈夫生病、债台高筑以及腹中孩子流产的种种遭遇后,也没有怨天尤人,仍然十五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植物人父亲。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9)

李琴深爱着父亲,她认为是父亲的陪伴给她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

为了让父亲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李琴在自家院子里亲手建造了一个植物园,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她还坚持每天跟父亲聊聊天,说说心事,陪父亲一起看电影,听电子书。李琴始终坚信,父亲是有意识的,回家看到父亲在,那种感觉特别好。她认为,有爸爸的孩子最幸福,就算爸爸是个植物人,也要想尽办法让他体面地活着。

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在他们老去之时,我们尽自己所能,努力去理解他们,照顾他们,并让他们体面地老去,这才是为人子女的修养。

金鸡影后颜丙燕放下所有工作,照顾患癌母亲八年,直至母亲去世。在这场特殊的陪伴中,她感受到了母亲身上那鲜活的生命力,也重新认识了母亲,最终解开心中所怨。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0)

母亲患癌之前,颜丙燕对母亲一无所知。她从小就被当作留守儿童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在她心目中,妈妈一直是个陌生的存在。

在病床前照顾母亲时,颜丙燕忍受着母亲的疯狂折磨和胡闹,并耐心地寻找一切机会,试着跟妈妈沟通,去了解妈妈的过去。

颜丙燕用爱和真心完成了与妈妈最后的告别,了却了心中的遗憾。

然而,也有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常伴父母左右,或者因为不了解父母,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在父亲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后不久,她自己也不幸患上胃癌。为了能多陪陪父亲,韩小红特意要求与父亲同住一间病房。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1)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父亲跟韩小红聊起了自己的很多愿望,比如想看世界杯,想到某个国家走走。但是,一切都为时过晚。这些不能实现的愿望,都成为了韩小红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韩小红于1997年取得了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成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工作了两年,她选择去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成归来,她又忙于创业,成立慈铭体检,一心只想开拓中国民营体检行业市场。

韩小红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自己的学业、事业上,无暇顾及父母。她总觉得父母还年轻,日子还长,从而忽略了他们,直到命运的噩耗传来,她才悔不当初。

床前尽孝,遗憾在所难免。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经历。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2)

既然离别在所难免,那就趁着现在努力去爱他们,尽力减少些遗憾吧。

趁父母还走得动,多陪他们散散步;

趁父母还听得到,多跟他们唠唠家常;

趁父母还吃得下,多陪他们享受美食;

趁父母还看得见,多带他们领略世界风光;

趁一切都还来得及,请不要吝啬你的时间和耐心,多听父母说说心里话吧。

还记得台湾女歌手赵咏华那首《最浪漫的事》吗?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句歌词,用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样合适。

3.往后余生,请允许父母为自己而活

除了努力陪伴父母,我们还要为父母留够空间,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2012年,北大著名教授赵宝煦逝世,享年90岁。而此时,他的夫人陈司寇老师,也已经91岁高龄。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3)

陈司寇老师在她生命的最后五年,选择一个人独自生活。她的三个孩子每周都会来看望她,她也非常体谅儿女们的辛苦,坚持让住得最远的儿子两周来一次。

陈司寇老师喜欢看书读报,也爱看电视、散步和做家务。她平时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并以合适的节奏来生活。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4)

陈司寇老师认为,在“走”之前,每一天都要为自己而活,而且要活得有质量。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5)

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像陈司寇老师一样,越活越通透,他们都在努力地活好每一天。

日本著名作家都筑响一也在《独居老人》一书中,记录了16位这样的老人,他们不被年龄束缚,“玩得更起劲、活得更有趣”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写照。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6)

都筑响一这样形容这些老人:他们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只不过年岁稍长而已,他们每一天都过得相当愉快。

在都筑响一的笔下,我们丝毫看不到刻板印象中有着凄凉光景的可怜老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保持对生活热爱与追求的可爱老人。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质量地生活,才是每一个生命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国父母,总想把最好的自己奉献给子女。为了让子女安心生活,他们不辞劳苦,帮子女买菜做饭、带娃做家务。

这样的父母似乎永远都不会累,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也有自己想过的生活。

海桑在《写给女儿的诗》中写到: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的确,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是,父母绝不应该只为子女而活,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7)

作为儿女,请多给父母一点时间和空间。往后余生,请允许父母为自己而活。

4.写在最后

龙应台曾说:我渐渐明白,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终将老去,我们谁也不知哪一天会变成最后一天。所谓尽孝要趁早,莫等遗憾来侵扰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在父母离开之前,我们能以合适的方式用心去爱他们,尽力减少生命中的遗憾,也许死亡就没那么可怕了。

父母过得好不好,靠的是子女的理解和陪伴。父母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对子女最好的成全;子女常常陪伴父母,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慰籍。

往后余生,希望我们都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多给父母一些爱的滋养,尊重他们的选择。

祝愿天下的父母都健康平安,也祝愿所有的子女都幸福快乐!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触及原则底线(在你们离开以前)(18)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END——❀

审稿:瑞恩、麦菽

校对:麦菽

找图:皮小芸、麦菽

排版: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