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新年音乐会

如期而至

◆ ◆ ◆ ◆ ◆

2010年12月28日,著名唢呐演奏家、我音副院长刘英教授在上海大剧院吹响《百鸟朝凤》,寄托着上音人的美好追求和向往。那一年,是我音首度举办新年音乐会。

今年,这首《百鸟朝凤》将再次奏响上海大剧院,而这次登上舞台的是我音年轻的唢呐演奏家刘雯雯,90后的她是我音近年来涌现出的顶尖青年演奏人才,屡屡斩获各项大奖。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1)

从2010年到2018年,

是一位音乐学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时光;

是师与生的传承与接棒;

同时也是上音民乐人走过甲子年的汇报;

更是上海音乐学院启程迈向新时代,

奔赴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的起跑线。

挥手告别2018年,

用我们最坚定的回眸,

更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

倒计时

3DAYS

2019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2)

2018年12月27日 19:15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3)

上海大剧院

节目单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4)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5)

纵观过往九年的相约相伴,

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

已成为沪上知名音乐品牌项目。

既保持学院专业性又尊重不同音乐品味,

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新的姿态和意义。

“上音出品”以高质量高水准的口碑,

成为魔都最具吸引力的迎新选择之一。

福利来啦

想看我音的新年音乐会吗?

赶紧留言给我们,

并附上姓名和手机

10位粉丝有机会获得当晚门票哦!

我们上海大剧院见~

(获奖粉丝名单将于本条推送留言区公布)

为了更好地欣赏和聆听这场音乐会,

小音先奉上重磅剧透,

一起先睹为快吧~

剧透一

亮点:中国精神

据悉,今年的上音新年音乐会以民乐为主题,旨在体现“中国精神”,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力推新人新作。

整场曲目既有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也有委约的新作品,包括我音作曲家原创的两首作品——周湘林教授的《扎年》以及王建民教授《大歌》的世界首演,充分体现上音民乐在创作、演奏以及教学全方位的成果,表达了上音人对新时代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音乐会涵盖吹拉弹唱,乐队合奏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演员包含我音骨干教师祁瑶、汝艺、邢立元等民乐系中生代力量,其中担任两首独唱的演员是11月中国艺术歌曲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获奖学生。乐队则由著名指挥吴强教授执棒我音优秀师生组成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剧透二排演:马不停蹄

11月中旬,我音首次组织百人规模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赴港演出,在香港、广州引起巨大反响。音乐会的成功演出,既是对民乐系教学成果的汇报,极大锻炼了团队,也为推动民族音乐学术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香港演出归来后,民乐系师生即刻投入新年音乐会的筹备及排演中。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乐团之一,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尤其注重教学实践中的社会平台和科研活动,成员从大一学生覆盖到研究生。依托民乐系与民族管弦乐团的教学和实践基础,去年我院率先建立“民族乐队学院”,为各类复合型民族管弦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剧透三新年曲目导赏

一、民族管弦乐《国风》

赵季平曲

以传统琴曲“梅花三弄”的主题为动机,双主题变奏交织在丰富变幻的和声色彩进行中,绵长深远,流淌其中的,既有悲苦和困顿,更多的却是忍耐和坚韧,奋进和抗争,扬我国风,中华神韵。

二、女声独唱《阿里郎组曲》

朝鲜族民歌

编配:强巍昊

演唱:李佳蔚

协奏:民族管弦乐队

我的郎君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你真无情啊,把我扔下,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春天黑夜里满天星辰,我们的离别情话千言难尽。阿里郎呦,我的郎君,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今宵离别后何日能回来,请你留下你的诺言我好等待。

三、唢呐与乐队《百鸟朝凤》

民间音乐 任同祥创作

编配:王甫建

唢呐:刘雯雯

《百鸟朝凤》是一首流传极广的山东民间乐曲,由著名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改编。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描绘了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曲调表达得风趣、热闹、高低呼应,音乐形象更加鲜活动人。用音乐语言塑造了人类向往的美好环境。是一首充分展现唢呐艺术魅力的优秀乐曲。

四、民族管弦乐《疆域》

苏潇曲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这片美丽、神秘的土地,强烈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建设着天山南北的大好河山。

巍峨的天山,皑皑的白雪,诉不尽那沧桑的岁月;无际的大漠,绵延的丝绸古道,唱不完这的民族交融;千年不倒的胡杨,浩瀚无边的天际,象征着边关战士保卫疆域的不朽信念!

创作灵感来源于新疆边关之行。用民族管弦乐与少数特色民族乐器相融合,运用多元化音乐的创作,来抒发作者感叹于祖国广袤疆域的深切情感。

五、双二胡协奏曲《乌苏里吟》

二、三乐章

刘锡津曲

二胡:汝艺 邢立元

在中国北方乌苏里江沿岸,繁衍生息着一个大陆境内人数最少的民族——赫哲族。双二胡协奏曲《乌苏里吟》就是以赫哲族民歌音调为素材,选取赫哲族最有特点的三个生活场景——捕鱼、歌唱和狩猎,演绎成三个乐章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协奏曲。

第一乐章《渔》快板 Allegro

第二乐章《歌》行板 Andante

第三乐章《猎》急板 Presto

六、女声独唱《幽兰操》

韩愈词 赵季平曲

编配:苏潇

演唱者:刘丹娜

协奏:民族管弦乐队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七、古筝与乐队《扎年》

周湘林曲

古筝:祁瑶

《扎年》是一部为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的藏族题材作品。

扎年,又称“扎木聂”或“扎木年”,是古老的藏族弹拨乐器,广泛流传于藏族地区。因有六条琴弦,汉族称为“藏族六弦琴” 。其音色独特而浑厚响亮,是西藏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谢的主要伴奏乐器,亦常用于独奏。

作品以传统古筝模拟最具代表性的“藏族六弦琴”,并以藏族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充分发挥古筝的弹拨乐器特质,在气势恢宏的管弦乐队烘托下,展现出雄浑宽广的雪域高原风貌,抒发出浓郁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情怀。

八、民族管弦乐队《大歌》(首演)

王建民曲

演奏: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指挥:吴强

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一种多声部、原生态并极具特色的自然民间合唱形式一一侗族大歌。当它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一经亮相,便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梦幻般,古老而闪光的音乐”,不愧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之瑰宝。

民族管弦乐《大歌》顾名思义,是受侗族大歌的强烈印象与感染力而作,乐曲用侗族大歌的旋律素材作为核心材料展开,用色彩斑斓的乐队手法及现代作曲技法,描绘了侗族大歌的绚丽音响及山寨欢歌载舞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赞美情怀。

剧透四作曲家简介

(按曲目顺序)

赵季平

赵季平(1945年-),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名誉主席。

曾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70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音乐创作。自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作曲以来,先后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为《大阅兵》《红高粱》《菊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烈火金钢(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炮打双灯》《步入辉煌》《黄沙·青草·红太阳》《变脸》《风月》《日光峡谷》《秦颂》《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乐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1985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和陕西省八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务。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强巍昊

强巍昊(1976年—),作曲家,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主任,副教授。东亚现代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实践基地艺术总监。全国“音中奖”作曲比赛创始人、执行总监。198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全国首届初一作曲班,师从于作曲家邓尔博教授。1993年赴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师从苏维埃国立院著名作曲家Smolinsky教授。2008级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师从作曲家徐孟东教授。

主要作品有《神望》(交响乐)《钢琴交响诗》《小提琴协奏曲》《绪》(黑管与钢琴)《民谣》(民族管弦乐)《音画》(民族管弦乐)《党旗》(男中音与管弦乐队)《梦残》(为女高音、大提、钢琴而作)《吟》(大提与钢琴)《空谷足音》(弦乐队与打击乐)等,其中《神望》首演于圣彼得堡国际艺术节,获得艺术节新作品专项奖,并受邀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专访,《错位的延伸》获日本“EACA”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还发表了《西方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循环、变奏、倒装—徐孟东<交响幻想曲>的结构特征》《宫商传承数十载,还将旧曲谱新章——记“2015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等优秀的学术论文,译著《配器法》等。

他曾多次获得“贺绿汀奖”“奖教金奖”。荣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培养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受邀于世博会艺术评估组专家,并被授予2010世博会“突出贡献奖”。荣获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奖。

任同祥

任同祥(1927年—2002年),国家一级唢呐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常务理。他自幼随伯父一一嘉祥(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学唢呐和各种民间打击乐器,参加当地的鼓乐班演出,并拜各地的行家为师。

经他整理的唢呐曲“一支花”“风阳歌绞八板”和创作的“庆丰年”等曲子, 是唢呐的保留曲目, 并录制了唱片在国内发行。1953年, 任同祥代表国家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民间器乐比赛。他以炽热奔放的激情,娴熟精湛的技艺,质朴浓艳的风韵,俏丽多姿的格调,成功地演奏了他的代表作《百鸟朝凤》等唢呐佳作,一举获得了银质奖章。1951年,他在上海歌剧院任演奏员,并兼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唢呐教师。

任同祥先生是第一位把《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在世界乐坛吹响的演奏家,扩大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国际影响,堪称中国唢呐吹向世界乐坛的第一人。

苏潇

苏潇(1983年—),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教师。其创作风格体裁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爵士乐和舞蹈音乐,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其作品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荷兰、比利时、美国、德国、英国等地以及各类音乐艺术节上演(如: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及台湾新竹国乐节等),受到广泛好评。2010年作品《烙印II》作为世博系列活动,演出于上海荷兰文化馆。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王建民教授,邹建平教授,贾达群教授,2014年留校任教。

曾获苏州金鸡湖国际交响乐作曲大赛第三名(第一空缺);荷兰新音乐团举办第二届世界华人(35岁以下)作曲比赛大奖(排名第一);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孔子颂”全国民族室内乐作曲比赛第一名;中国第八、九届“金钟奖”作品优秀奖;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新世纪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三等奖(一等空缺);中国音协举办的首届民族器乐作品(二胡与乐队)征集比赛三等奖等。他还受到过美国Roger Shapiro基金委约,是获得该项目资助的第一位青年作曲家;签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创作项目以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代表作有交响乐《姑苏繁华图》,乐队狂想曲《疆域》,笙协奏曲《天启》,二胡与乐队《烽火》,艺术歌曲《雪花的快乐》,钢琴独奏《破》,笙、手风琴与爵士小乐队《和乐飞扬》,室内乐《烙印I》、《烙印II》以及《灵动》、《旋动》、《舞动》三部曲等。

所指导的学生获卢森堡打击乐协会举办打击乐作品比赛唯一大奖,成为2018年世界打击乐演奏比赛指定曲目;全国高等音乐院校民族管弦乐作品比赛二等奖(一等空缺);中国民管学会首届笛萧小作品作曲比赛金奖(排名第一)等。

刘锡津

刘锡津(1948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国家一级作曲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团特聘艺术顾问。曾任黑龙江省歌舞剧院院长、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歌剧院院长等职务。刘锡津具有众多的优秀作品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代表作品有:声乐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我从黄河岸边过》《东北是个好地方》《北大荒—北大仓》,第六届全运会运动员之歌《闪耀吧—体育之星》、1996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第三届亚冬会)主题歌《亚细亚走向辉煌》等;器乐作品:合奏《丝路驼铃》、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双二胡协奏曲《乌苏里吟》、《为四种民族乐器而作—满族组曲》、柳琴组曲《满族风情》、大型民乐合奏《紫金宝衣之秋—众善普会》、箜篌组曲《袍修罗兰》(八首)、大型组曲《漩澓颂》(合奏)、交响序曲《一九七六》、交响诗《乌苏里》、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交响合唱《金鼓》等。

周湘林

周湘林(1963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作曲系主任、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上海音协创委会副主任。

其主要作品:钢琴独奏《随想曲》(被收入<中国当代钢琴名曲集>)、男中音与钢琴《江城子》《双声子》、四把大提琴与钢琴《溯》、为十二把二胡而作的《跳弦》、大型交响合唱《太阳礼赞》、交响组曲《大江东流》(与赵光合作)、交响序曲《海上晨曦》、交响诗《胥门随想》、民族管弦乐《二月山暖》、《花腰三道红》、为打溜子与交响乐队而作的《打家业》、为交响乐队而作的《董蒙》以及中阮与交响乐队《跳乐》、二胡与交响乐队《天马》等。

曾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管弦乐作品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大型作品三等奖;“上海优秀文艺人才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贺绿汀基金奖”三等奖;“傅成贤音乐奖学金”一等奖等。其作品多次被评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日本、韩国、法国等地上演,并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台北音乐荟萃、中国首届电子音乐节、首届中国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日本爱知世博会、韩国东亚国际现代音乐节、法国里昂打击乐系列音乐会等。

他的学生曾荣获:“第十届全国音乐作品(室内乐)评奖”三等奖、“上海市小节目评选”创作一等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乐作品比赛”二等奖、“百川奖作曲比赛”等数十种奖项。

王建民

王建民(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音协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从业以来,谱写了大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尤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颇有建树。在全国及省市的各类音乐作品比赛中,有多首作品获得大奖。其作品《二胡狂想曲》系列、《枫桥夜泊》等筝系列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久演不衰并流传于海内外。在全国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多次被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的音乐会及艺术节上演。

曾先后在各类刊物发表多首作品,并灌录和出版了几十辑CD专辑并出版了多部个人作品专集。除此之外,还多次出任各类民乐大赛的评委。

剧透五指挥及演奏家

吴强

1978年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柳琴专业,1983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学习,1987年毕业留校,1999年师从著名指挥家夏飞云教授攻读民乐指挥研究生,200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民乐指挥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首席教授,重合奏教研室主任,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艺术人才奖。

在中国乐器弹拨类演奏领域演奏风格自如潇洒,张弛有度。16岁时就荣获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她所演奏的大量柳琴、中阮作品是业界内的演奏教学范本,是全国民乐演奏领域公认的标杆性人物。

作为中国第二代民乐指挥家,吴强教授的指挥风格以简洁、精致、潇洒著称,有着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学院派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她多次执棒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上音民族乐团、浙音民族乐团、天音民族乐团登录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台湾国父纪念馆、捷克斯梅塔娜等重要演出场所,献演多场国家级重大演出,获得非凡赞誉。

作为上音民族室内乐学科负责人,吴强教授以创新性的思维与能力将该学科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一流学科,“民族室内乐教学成果”获得了高等教育最高奖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并出任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央视民乐大赛等各类比赛的评委。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6)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7)

李佳蔚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女高音。自幼学习声乐、舞蹈、二胡。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2011年考入上海声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先后师从于著名女高音唱家孟锦慧副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方琼教授。2012年考入上海声乐学院⻘年歌剧团。2016年12月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在校期间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傅成贤专业纪念奖学金。

2017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声乐金钟奖民族唱法“总决赛”优秀奖;2018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声乐(总展演)艺术院校研究生组“金奖”;2018年8月荣获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国际声乐大赛艺术院校专业组“金奖”;2018年8月荣获黄龙音乐季民族声乐大赛专业艺术院校研究生组“金奖”;2015年12月出演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创建六十年来第一部由学生创演的中国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剧中饰演“金环”;在环境歌剧《再别康桥》中饰演“林徽因”。

2011-2018年跟随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赴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举办优秀学生艺术实践音乐会等。

刘雯雯

青年唢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唢呐教师,出生于唢呐世家,师从于著名唢呐大师刘英教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及唢呐教学法硕士文凭。

2017年受邀赴悉尼歌剧院和墨尔本艺术中心参演谭盾指挥的新年交响音乐会,也是唯一一个登上悉尼歌剧院独奏的唢呐演奏家;同年,她还在谭盾指挥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上-天上-心上·丝路音乐会》献演唢呐独奏作品;2017年12月30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参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演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先生的唢呐协奏曲;2018年2月15日跟随深圳交响乐团赴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上演新春交响音乐会,也是整场音乐会唯一一个演奏独奏作品的演奏家,获得驻美大使崔天凯和华盛顿市长的热烈好评;2018年5月与郭文景合作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民族管弦音乐剧《桃花扇》,并担任独奏演员;连续五年参演“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展示独奏作品;曾连续十一次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演出活动;曾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交响乐团、法国尼斯交响乐团、上海文广民族乐团、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苏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吉林省交响乐团民族乐团、湖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等等合作独奏作品。

她曾多次与著名指挥家夏飞云、王永吉、谭盾、丹尼尔·卡夫卡等合作独奏作品。曾多次以独奏家的身份出访世界各国,把中国民族器乐带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音乐,了解中国的唢呐。

汝艺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孙文明二胡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音乐制作人、录音工程师。

14岁参军入伍,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是从吴之珉、王永德教授。并拜众多名家为师,尤其深受二胡大师闵惠芬的亲来和关爱并悉心传授。

所授学生均在全国各重大比赛中获得大奖。并在全国各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具有影响的论文,如《二胡艺术发展的“去民间化”与王建民的二胡音乐创作》《身教与言传——论闵惠芬二胡教学艺术》《孙文明二胡艺术回望与再发现——《二琴光亮》演奏“绝技”复原札记》等等。2017年11月举办了“春秋弹乐 四方流波”——汝艺独奏孙文明二胡作品(全版)音乐会。首次将失传半个多世纪的孙文明二胡演奏绝技复原演奏出来,获得巨大成功。

邢立元

两届“天华杯”全国二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二胡演奏家,二胡硕士,上海音乐学院讲师。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马友德教授、王永德教授,并获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胡琴演奏家霍永刚悉心指导。多年来,邢立元在海内外成功举办一系列个人二胡独奏音乐会,演奏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首演风格迥异的新作品是邢立元一系列音乐会的独特亮点,代表作品有:《西秦王爷》《木偶》《苗山映像》等。

2005年留校任教十余年中,邢立元指导教授的学生在各类国家级二胡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3年,邢立元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深造。2017年邢立元的二胡专业教学入选上海市教委 “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2017年12月获上海音乐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刘丹娜

民声表演专业女高音。201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201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于于丽红教授,2018 年保送研究生,师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教授。现为上海青年歌剧团成员,上海音乐学院人才库成员。

2009年“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精品展示系列活动”声乐一等奖;2012年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15年参加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协杯”声乐比赛暨第十届金钟奖声乐比赛上海地区选拔赛三等奖;2015年出演⼤型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并演出陈瑶一⻆;2016年出演《再别康桥》饰演林徽因一角,同年参演《陈良作品音乐会》《赵季平作品音乐会》及大型交响合唱《布兰诗歌》;2018年出演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贺绿汀》;2018年受邀参加由清华大学与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致敬大师——纪念黄自先生逝世80周年系列音乐会; 2018年荣获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银奖。

祁瑶

演奏家、作曲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东方古筝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艺术总监。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筝演奏专业。

曾获1989年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古筝专业组第2名;1995年由文化部主办的“东方杯”全国古筝演奏比赛青年专业组第2名等;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办(第一届)、(第二届)“刘天华杯”中国民族室内乐创作比赛第2名;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2005年“金钟奖”——筝创作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奖;由文化部主办的2010年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奖等。学生在重大专业赛事中多次获奖,如“文华奖”与“金钟奖”的最高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奖,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教材、教学成果激励计划,多次荣获贺绿汀基金奖等。

作品有室内乐《对话集》系列、筝协奏曲《荼弥》、竹笛独奏《天唱》、三弦协奏曲《天韵》、古琴与电子音乐《咏书》、为琵琶与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天歌》、大型佛乐组曲《莲颂》等,参与音乐创作的影视剧有《铜齿铁牙纪晓岚》《施公案》《古筝24首练习曲》《古筝视奏练习曲50首》等,教学专辑《秋风辞—祁瑶古筝教学示范系列》,创作专辑《天唱—祁瑶作品集》、《古筝教学原创作品集》(祁瑶师生原创作品集选)等。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由民族音乐系的优秀教师及学生组成,是一个拥有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四个声部全编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由吴强教授担任团长。乐团先后邀请了享誉全球的著名指挥家朴东生、阎惠昌、叶聪、张列、王甫建执棒。

乐团有着丰富的音乐会作品积累。曾演出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作曲家重合奏新作品专场《传说》、大型交响幻想史诗《马可波罗与卜鲁罕公主》、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现代作品专场音乐会、2010年“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二胡教学创作学术论坛”开幕式音乐会、第八届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大音之韵》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以及2013、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等。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乐团之一,尤其注重创建教学实践中的社会平台和科研活动,近百名接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乐团团员曾多次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活力与青春风采。

乐团着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交汇点,在两者之间的巨大张力空间张扬自己的人文理想,以独特的中国音乐理念充满深情的演绎传统经典,以独特的演奏艺术充满热情的推介中国当代专业作曲家的新作。在与传统、民间、当代的对话中和谐共生,是该团始终坚持的文化理想。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相约这场

扬中国精神、承民族传统、传民乐隽彩的

2019上音新年音乐会

不见不散~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改版

“星标”更方便接收上音官微消息哦

只需三步:

上海音乐会2023时间表(用一场用心演绎的音乐会)(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