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在未央宫还是长乐宫(战神没死在战场)(1)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可全任——萧何语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苏轼

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战功之显赫,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题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士·念孝歌——

小时听道士先生念孝歌,有关于说韩信的五不该:“一不该朝天射一箭,折你的青春去八年;二不该九里山前活埋母,折你的青春去八年;三不该问路不明要把樵夫斩,折你的青春去八年;四不该逼死霸王乌江渡,折你的青春去八年;五不该接受高皇二四拜,折你的青春去八年。原本寿长七十二,做事恶绝寿不全,五八共计四十岁,三十二岁上黄泉。

以上孝歌是后人编唱的,听听就好,不要太较真!

可听完道士歌后,是有莫名的悲凉与哀恸的,可悲可叹,一代旷世奇才韩信早早的就离开了他杀伐征战的人世间,天妒英才!

撇开天谴看人事

人事一:

兵伐齐国导致郦食其被烹杀!

当时郦食其受刘邦的派遣去说服齐王投降,齐王听从了郦食其的说辞,表示愿意归降汉王刘邦,并放松了齐国境内的守备。韩信却听蒯彻的建议,袭击齐国,聚而歼之,将功劳归于自己。所谓贪天功为己有,大不义也。

提起高阳酒徒郦食其,这里也需要赘述一下,此人是当时一个厉害人物,靠一张嘴皮子横行天下!

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了陈留县令和守县的秦将,使得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陈留。从此,郦食其深得刘邦喜爱。后来,刘邦当了汉王,要统一天下。他又主动请缨,再次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降齐国,还真不能小看这个酒色之徒郦食其,他还真地把齐王给说服了。

但是,当时已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韩信却听蒯彻的建议认为这时候是进攻齐国的最佳时机,四个字“攻其不备”,于是毫不犹豫地兵伐齐国。齐王气得七窍生烟,大骂刘邦言而无信,郦食其是个大骗子,就把郦食其给烹杀了,也就是活活给煮死。

从维护当时统治的角度上看,郦食其利用外交的做法兵不血刃值得后世赞扬,也是对民心归附起到定心丸作用,更能维护社会治安和当地和平;但是,韩信的做法也不无道理,一举歼灭齐国的好处是以后齐王想谋反就没机会了,千里齐地再无地方政权存在,所有子民全是汉民,为大汉除了后顾之忧。

这也就不能再使韩信军事上分兵,从而就可以调兵遣将专心对付项羽这个最大的敌人了。

在兵伐齐国导致郦食其惨死,齐王被杀的这件事上,韩信此举,说是为了统一齐境,却白白涂炭了无数生民百姓,让郦食其和齐王都因此送命,最后累及一代壮士田横和其部下五百人自杀。

杀伐战功,杀戮成性,杀气逼人,终将会带来天怒人怨,再加上有眼红之人常常在刘邦和吕雉面前添油加醋、搬弄是非、煽风点火,说了不少韩信的坏话。

汉王吕后对韩信必然起了疑心,最终导致君臣失和,

——————————————————

人事二:

逼死投靠自己的故友钟离眛!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迫不得已投靠视他为故友的韩信。刘邦听说钟离昧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做楚王后,和刘邦的矛盾加剧。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是计。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眛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韩信虽然犹豫不决,但心里是听信了部下之言。钟离眛无奈,说:“刘邦之所以不敢轻易攻打楚国,正是因为他怕楚王您和我,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眛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眛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

韩信死在未央宫还是长乐宫(战神没死在战场)(2)

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降爵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出卖自己的同僚和故友,确实不是大丈夫该有的光明磊落之事,多行不义必自毙,也活该自己最后一句悲凉的叹息“敌国破,谋臣亡”!

————————————————————

人事三:

既做人臣,又事贰心!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刘邦曾经和韩信谈论各将军才能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韩信与之密谋小动作,耳附陈豨说他管辖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所在“一旦有人告发说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陈豨惊恐,最后二人达成结盟!以图天下就可以取得。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自有协助”,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不料,消息泄露,吕后知道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何命令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被吕后的侍女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

我们看韩信的时候,如果用的是现在的一些惯用的思路,只会停留在为韩信叫屈的路数上,实际上,韩信被杀已是必然!

水满则溢,人骄则损!

韩信有军事奇才,恃军功而傲!

战时,这些都没问题,一旦天下定了,军事天才没用武之地,心里落差大,加上沾染上了权力的毒药,这些问题就凸显严重了!

被贬淮阴侯之后,刘邦杀他迹象就明了,怎奈韩信不觉察!

还时常表现出抱怨的神情,待天下平定了后,却又不安分做臣子,贰心已露,且不说到底有没有被冤枉,即使没有反叛之实情,也逃脱不了最高统治者为确保权力的杀戮了!

...

下一篇讲讲战国门客思想对韩信的人生抉择影响,士为知己者死!放佛一切都是注定的~

(成语经典故事会申请入驻UC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