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多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可发现一个既有趣,同时又让人感慨的规律,即文学造诣与仕途往往不成正比。简单来说,古代大部分名满天下的才子,仕途之路都颇为坎坷,甚至一生郁郁不得志,李白、杜甫和苏轼无一不是这样,明代的解缙也未能摆脱这种魔咒。

千古无人可对的上联(大臣出一上联墙上芦苇)(1)

天分属于与生俱来之物,任何人都无法决定和改变,有人自幼聪明绝伦,有人相对平庸,解缙就属于前者。解缙智商究竟高到何种地步呢?四五岁便能过耳不忘,听一遍诗词军就可以一字不落记住,八岁时下笔成文,称他为智商爆表毫不为过。

如果你只认为解缙天分突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考试一直处于开挂状态,简直就是学霸中的学霸,院试、乡试及会试之路畅通无阻,于洪武二十一年金榜题名,当时解缙只有十九岁。咱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机会,对有才之人十分器重,毕竟需要文臣治理天下。

千古无人可对的上联(大臣出一上联墙上芦苇)(2)

放榜之后,解缙立即名满京城,风头盖过当科状元,并得到皇帝亲自召见,几个月后,又以庶吉士的身份入选翰林学士。虽然当时官职不高,但解缙潜力巨大,升职加薪只是时间问题,早点跟他搞好关系,百利而无一害,日后可以相互帮助。

有一天,礼部尚书未增进同僚之间友谊,在家中举办宴会,受邀之人皆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若是以官衔而论,解缙没有资格赴宴,但他文采斐然,皇帝眼中的青年才俊,尚书派人给解缙送一份请柬,希望他无论如何都要抽空参加。

千古无人可对的上联(大臣出一上联墙上芦苇)(3)

尚书乃正二品大臣,解缙不能不给面子,况且可以通过此次宴会结交权贵,对未来大有帮助。解缙换上最帅气的衣装,提前一个时辰,昂首阔步走向尚书家中走去。由于其他宾客还没有到达,尚书摆好棋局,跟解缙对弈一把,反正闲着也是无聊。

下象棋的过程中,尚书想到自己最拿手的莫过于对对子,何不借此机会表现一番?整理一下思绪,故作深沉地说出一上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解缙心里暗笑,很清楚尚书的用意,绝不能被他看扁了,喝下一口水,铿锵有力地对出下联: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千古无人可对的上联(大臣出一上联墙上芦苇)(4)

此次交手,两人不分伯仲,尚书意识到解缙不简单,一般对联难不住他,必须打压其嚣张的气势,让他知道姜还是老的辣。随后,尚书又给出一个上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暗指解缙年少轻狂。解缙果断用下联反击: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如此经典的下联,让尚书甚是尴尬,低着头好好下棋,再也不敢在解缙面前显摆对联。各位才华出众的网友,针对尚书的那个上联,能否对出合适的下联呢?欢迎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