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一机游辽宁、“沉浸式”神话、赛格朋克遇上国风......这些极富趣味性的奇思妙想都展现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子们近期的优秀作品中。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都发生了变化,大众欣赏艺术的方式、习惯也随之调整和改变。数字艺术都表达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东软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们的脚步一探究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优秀作品

《伴听》数艺18002班 周德子健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1)

《航天中国梦》数艺20001 姜子健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2)

《畅想与共的未来》数艺21001赵梓程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3)

这三位学子均来自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东软控股产学融合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专业师资力量强劲,共有专任教师12人,高职称占比50%,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及教改项目10人,是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4)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各类大型赛事上成果斐然。在2021年“全国3D大赛精英联赛”中专业多个团队分获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在2020年辽宁省大学生动漫游戏设计创新大赛中专业多个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在第十五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辽宁省分赛区中专业学生获二等奖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优秀作品

《一机游·辽宁》数技18005 姜金良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5)

《心脏科普海报设计》数技19005 韩简印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6)

《FITNESS》数技21009 王筱 周伊婷 宋文馨 王宇纯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7)

这几位学子均来自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是辽宁省最早开展数字媒体技术本科教育的专业之一,2019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有专职教师22人,兼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近三年该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批专利7项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

近三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在各大竞赛中成绩优异。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获奖236人次,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5项,省级8项,校级125项。学生发表论文12篇,获得专利6项。

专业实践机会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依托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前后连贯的项目导向课程和项目。专业建有虚拟现实实验室、互动媒体实验室等实践实验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动画专业优秀作品

《仙 獸》动画19003 宁敏秀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8)

《赛博朋克2063》动画20001 孙铭鸿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9)

《虎年除夕夜》动画21003 彭涵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10)

这三位学子均来自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学院动画专业是辽宁省内最早开展动画本科教育的专业之一,在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艺术类)中,获评A级五星专业(应用型),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本科重点支持专业。

动画专业拥有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截至目前,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省优秀教师1人、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4人、具备双师双能素质的教师17人,已经建设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动画专业科研实践两手抓。专业已与30余家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了紧密合作,每年输送百余学生实习。专业先后累计承担科研立项60余项,申请专利36项;结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研究成果,科研团队编写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目前专业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20余项;近五年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70余项

航天服装设计小学生(翻译哑语设计航天服)(11)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未来,学校将持续构建高水平的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为辽宁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数字人才支撑。

关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官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