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姓氏歌课前预习 一年级下学期第二课姓氏歌(1)

一年级姓氏歌课前预习 一年级下学期第二课姓氏歌(2)

每晚九点半,小鹿来预习

同学们好,我是小鹿老师!今天我们来预习一年级下册第二课《姓氏歌》。通过预习达到三个目标:第一,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第二,姓氏的作用。第三,姓名在语文中的应用。

让我们开始吧。

听《姓氏歌》

看《姓氏歌》

今天小李在家,想起一个问题,于是问爸爸:

爸爸,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妈妈她姓什么?她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爷爷他姓什么?他姓李,木子李

奶奶她姓什么?她姓胡,古月胡

咦,为什么爷爷、爸爸和我都姓李,妈妈却姓张,奶奶姓胡?

小李这个问题啊,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首先,姓和氏是两个字,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很久以前,我们祖先就是以血缘为纽带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氏族,同一个氏族拥有同一个祖先;后来,为了适应生存发展,一些氏族组成了部落;又过了很长时间,随着部落规模扩大,一些人口比较多的氏族,以图腾或者居住地,给氏族取了个姓,和其他氏族区别开来。传说,上古时期的炎黄二帝,炎帝居住在在姬水旁,就以姬为姓,炎帝居住在姜水旁,就以姜为姓,这就是姓最早的起源。后来,随着一些姓的氏族规模再次扩大,同一个姓出现了不同分支,这个姓的部分后代,就在姓后面加了个氏来区别同一个姓的其他分支,而这个氏取名可能来自于官职、职业、地名等。这样,就形成了姓代表着来自同一个血缘的祖先,而氏则代表着这个祖先血脉繁衍的分支的姓氏组合。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孔子,他姓子,氏是孔,名为丘。就代表着他来自于一个姓“子”的祖先,繁衍下来的“孔”氏分支。慢慢地,中华民族人口越来越多,就出现了很多氏,也就是同一个姓出现了非常多的分支,一些姓甚至拥有数百个氏。汉朝时,姓氏就合二为一了,大多数就用氏作为姓氏,比如我们就只用孔子的氏 — 孔称呼他的姓氏了。

了解了姓氏的起源后,我们来看看,姓氏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前面也讲过,姓氏是为了区别人群来使用的。同一个血缘关系的人,用的同一个姓氏。一般来说,子女都是跟随父亲的姓氏,比如我们刚刚唱过的姓氏歌里,爷爷姓李,爸爸也姓李,小李也姓李。那妈妈为什么姓张?因为妈妈的爸爸,也就是姥爷姓张;奶奶为什么姓胡,因为奶奶的爸爸,也就是小李外曾祖父姓氏是胡。所以姓氏除了在同一个时间维度内区分人群;还可以让我们追溯历史上的祖先,很多姓氏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祖先是哪一个人。我们中华民族用这种方式,让我们找到和记住自己先祖。

最后,我们再看姓名在语文中的作用。姓氏是区分人群的作用,那么姓名就是起到区分每个人的作用。在姓氏区分一个人群后,再每个人起个名字,就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很少重复的姓名了。这样,在你们班就只有你一个人叫这个名字了。而姓名在语文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写一段文字,都会要求写清楚三个关键内容:时间、人物、事件。让人清楚地了解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比如这句:“小李在上课铃声响起前,抓紧时间快速地预习了一遍《姓氏歌》”。就让我们知道是小李,在课间休息时间,认真地预习了《形式歌》。

跟着做练习

这就是今天《姓氏歌》的预习内容。听完这些,小鹿老师有两个小任务。

第一个任务:用自己的姓氏,编一首自己的姓氏歌,还有用妈妈的姓氏,编一首妈妈的姓氏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个任务:明天《姓氏歌》上课之前,预习一下课本内容,尤其注意里面哪些字是自己不会读、不会写,记下来,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笔顺和意思。

晚安!

预习资料

看看课文,达成三个小目标。

1.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感,能背诵课文。

3.了解一些关于姓氏的故事,在学习中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年级姓氏歌课前预习 一年级下学期第二课姓氏歌(3)

▽ 关于小鹿预习

一年级姓氏歌课前预习 一年级下学期第二课姓氏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