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二 期中备考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模拟卷(1)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模拟卷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标红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简陋(lòu) 轮廓(guō) 闪耀(yào) 寂静(jì)

B 愉快(yú) 草垫(diàn) 骤雨(zhòu) 幼稚(zhì)

C 燥热(zào) 厌烦(fán) 冻僵(jiāng) 炽热(zhī)

D 窒息(zhì) 酸渍(zì) 踱着(dù) 猝至(cù)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油光可鉴

B 匿名 广袤无垠 美不胜收 粗制烂造

C 粗列 深恶痛疾 郁郁寡欢 神秘莫测

D 标至 和颜悦色 诚惶诚恐 好意难却

3. 下列标红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B 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C 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D 长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本着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为原则的,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B 从5月26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娱乐广播《纪实春秋》栏目将长篇联播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力作——《任正非传》,为听众讲述任正非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以及催人奋进的创业故事。

C 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D 今年我省春茶生产总量平稳增长,多产地的烘青毛茶平均单价较上年增长了大约9%—18%左右。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_______。

① 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 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 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 吹笙鼓瑟以扬芳

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④②

6. 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这是一条多情的河水,那低缓的清波,像一首深情的紫竹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7. 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1: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2: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百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3:红色铁军一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1)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

走进东方湿地,_____________。

(2)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3)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

默写

8. 名句积累

(1)树树皆秋色,_______。(王绩《野望》)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鸟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鉴赏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中标红的字。

①晓雾将歇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怀民亦未寝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3)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_______”一句中。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②,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③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选自《板桥题画三则》,题为编者加)

【注释】①新篁:刚刚长出来的新竹。②围屏骨子:屏风架子。③冻蝇:秋冬受冻的苍蝇。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B 甚凉适也(恰好、刚好)

C 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 置一小榻其中(放)

(2)解释下列标红的字

①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

②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③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④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3)翻译下列句子

岂非天然图画乎?

(4)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的生活启示?

现代文阅读

12.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又到高考报名时。面对各地客观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纷纷采用转学、迁移户口等方法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应考。

这一大约始自20世纪80年代的“高考移民”现象,在我国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

新疆长期以来都是高考移民的“重灾区”。据不全统计,今年新疆共有8.7万名考生报名,报名阶段就已初步查处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890名,其中大部分是“高考移民”。

“一多一高二低”(招生计划多,录取比例高,录取分数低、报考条件要求低)的现状,使海南成为“高考移民”向往之地。数据显示,省外考生将户口迁入海南报名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0年293人,2001年586人,2002年增至1875人,来自24个省份,占全省考生总数的9.5%。

高考移民出现了“两头流”的趋势:一方面是大量流向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山西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是少量流向北京、上海等录取比率较高的教育发达地区。

“高考移民”的大量增加,打破了各省高考原有的平衡状态。尤其是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当地学生与“高考移民”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甚至引发罢课、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危及社会稳定。

今年3月7日,新疆霍城县三中100多名高三学生集体罢课、静坐,打出“公平竞争,反对高考移民”的横标,并选出学生代表与校方交涉。3月18日上午,玛纳斯县一中299名高三学生罢课。近年来,为遏制“高考移民”现象,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纷纷出台禁令,但效果并不理想。有关专家指出,“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我国必须从教育公平入手,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门槛”,严把报名关,杜绝腐败;一方面应着手解决一些根本问题,如降低过大的高考分数线差异;改革现有全国统一高考模式,增加高校自主考试招生的权力等。

(1)试着解释标红字含义及词语的意思。

①屡禁不绝

②愈演愈烈

(2)本消息的导语、背景分别是哪些文字?写出起讫。

(3)本消息的第三段用到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4)针对“高考移民”现象,笔者提出了哪些解决办法?

(5)消息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到“只堵不疏”的现象。传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部落首领治理大水时分别采用了“堵”和“疏”的办法。你知道这个故事吗?他们是谁?能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个故事吗?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赏析第九段标红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细读选文第十七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名著导读

14. 名著阅读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初2019级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是《_______》。

(2)本书中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_______(人名)。“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__。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 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 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作文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作了如下解释:【回味】huí wèi 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二 期中备考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模拟卷(2)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B

2. A

3. B

4. B

5. C

6. 那拍岸的惊涛;像一部悲怆的交响曲;那奔腾的猛浪;像一曲铿锵的摇滚乐(意对即可)

二、综合题

7. (1)感受盐城魅力(畅游绿色盐城)

(2)您好!我是崇文中学文学社团的学生,我们社团正在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准备进海盐博物馆参观,想请您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下,您看方便吗?

(3)示例1:举办“红色盐城”征文活动,体会抗战精神。

示例2:举办“红色盐城”演讲比赛,体会革命精神。

三、默写

8. (1)山山唯落晖

(2)白云千载空悠悠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古诗文鉴赏

9. (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10. (1)①消散 ②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③睡觉 ④只是

(2)①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1)B

(2)的;它;在;从

(3)这难道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4)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并能自学成才。

五、现代文阅读

12. (1)①绝:断绝,停止。屡禁不绝:屡次禁止都不断绝;

②愈:越。愈演愈烈:越来越严重

(2)导语:第一段。背景:第二段。

(3)体现了报道的准确、真实。

(4)第七段“我国必须从教育公平入手”到文末。

(5)传说上古时期,人间遇上罕见大水,大禹的父亲鲧(gǔn)采用“堵”法,治理失败。后来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洪水。传说禹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13. (1)善良、孝顺、体贴、细心,懂感恩。

(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

(3)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付出而感动。

(4)结构上:作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

(5)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

六、名著导读

14. (1)美国;西行漫记

(2)周恩来;“西北部”指的是延安

(3)B

七、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