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悲歌37集(敕勒悲歌第43集广阿之战)(1)

上回书说到,高欢在信都起兵,打出“反暴政,灭尔朱”的旗号,正式与尔朱氏公开决裂。

一时间,对尔朱氏心怀不满者络绎来投,其中就有高欢当年在葛荣部下时的好友潘乐、任祥、王怀、张保洛等。

信都每日缇骑四出,打探消息,严密监视并州的尔朱兆、洛阳的尔朱世隆和尔朱度律,徐州的尔朱仲远的动向。

高欢在下决心之前也曾考虑到,契胡军不耐暑热,如今正当盛夏,尔朱氏未必会立即发兵前来征剿,自己准备时间能更加宽裕。

不料时间刚刚进入七月,殷州刺史李元忠就飞骑来报,尔硃兆督率侯深、彭乐、尧雄领步兵一万五,骑兵五千,东出井陉,直扑殷州治所广阿(今河北邢台隆尧)。

李元忠手中兵不满千,只得弃城退回信都。

高欢心中也自百感交集。

他很理解尔朱兆的心情。尔朱兆固然粗鲁蛮横,残忍好杀,但也热血冲动,素来视义气如生命。

当年河阴之难时,贺拔岳力主杀高欢以谢天下,就是这个尔朱兆大叫:“要杀贺六浑,先杀我吐莫儿!”

自己对他虽然是存了利用之心,但他却始终对自己情深义重,信任有加,就连自己头上这顶渤海王的帽子,也是尔朱兆据以力争得来的。

可以说没有尔朱兆,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如今自己公然反叛,与尔朱氏为敌,尔朱兆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但私义岂能废公道?高欢唯有叹息,命人加紧操练人马,同时密切关注尔朱兆动向。

尔朱兆占据广阿后,连连下令,催促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率军前来会师,共讨高欢。

但尔朱度律、尔朱仲远却浑不在意。

“高欢算什么?不过是我尔朱家的一条狗,手下一群破破烂烂的叫花子,又是当年的手下败军,成得了什么气候?”这二人根本不把高欢放在眼里。

但与尔朱兆的愤怒,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的轻视不同,尔朱世隆却对此深表忧虑。

他始终清晰地记得当年尔朱荣说过的那句:“堪代我者,唯贺六浑也!”

便以朝廷名义,严令尔朱仲远尽快从徐州启程,又命尔朱度律率斛斯椿、贺拔胜从洛阳出发,务必以泰山压顶之势,敉平高欢叛乱。

尔朱仲远、尔朱度律无奈,只得率军北上,在平阳(今河北石家庄馆陶)会师。

此时,高欢在信都已选练精锐步兵万余,但战马却不多,只有两千余骑兵,其中一千还是斛律金从塞北带来的敕勒军。

而尔朱氏三路大军合计约有步骑七万,对外号称十万,屯驻广阿、平阳,对信都呈犄角夹击之势。

敕勒悲歌37集(敕勒悲歌第43集广阿之战)(2)

黑云压城城欲摧,敌我实力相差悬殊,高欢虽面上镇定如常,其实心头颇为沉重,当即传令大会手下文武议事。

此时,高欢手下文官武将人才不少,倒也济济一堂。

文有高乾、李元忠、封隆之、孙腾、段荣、高隆之、杨愔。

武有斛律金、高敖曹、娄昭、窦泰、尉景、莫多娄贷文、贺拔仁、高慎、高季式、潘乐、任祥、王怀、张保洛、厍狄干、段韶(段荣之子)、斛律光等。

高欢在堂上正襟危坐,望着这些意气相投的战友和部下,心中不无感慨:“这些人文武兼备,云集在我高欢麾下,任前路险阻,我又何惧之有?”

当即道:“诸位,如今尔朱氏号称十万大军,兵临信都,各位有何破敌良策?”

孙腾当即拱手道:“渤海王,我有一事要禀。”

高欢道:“龙雀,请讲。”

孙腾朗声道:“大王,如今朝廷掌控在尔朱氏手中,我们顺天讨逆,拯救苍生,不能没有名分。我认为我们应该拥立一位宗室为天子,令天下人知道我们匡扶大魏社稷的决心!”

高欢道:“龙雀之言,深合我心。但该立哪一位宗室呢?”

其实,拥立之事本就是昨日夜间高欢、孙腾、高乾、李元忠等人密议好了的,不过是借今日会议公诸于世。

孙腾道:“渤海太守元朗现居冀州,他是景穆皇帝之后,十分聪慧贤明,其父章武王元融为国战死沙场,臣民多有怀念,是我们另立新君的不二人选!”

高欢点头道:“不错,元仲哲素有贤名,我觉得不错。”

众人都知道这只是高欢抬出来的一尊木雕泥塑,自然没有二话,一致赞成。

十月壬寅日,十八岁的元朗在高欢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信都城西,举行登基仪式,改年号为中兴。

敕勒悲歌37集(敕勒悲歌第43集广阿之战)(3)

元朗加封高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

高乾为侍中、司空,高敖曹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孙腾为尚书左仆射,新近从洛阳赶来投奔高欢的光禄大夫魏兰根为右仆射。

其余众人也皆有封赏。

高欢拥立新君的消息传开,尔朱氏众人这才意识到高欢所图不小,连另立朝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这是铁了心要跟咱们对着干呀,于是开始向信都方向进发。

高欢又采纳窦泰建议,命人广布谣言,进行反间。

一时间,尔朱兆军中盛传“尔朱世隆对尔朱兆极为不满,密令尔朱度律、尔朱仲远兄弟趁机诛杀尔朱兆。”

尔朱兆早知尔朱世隆等人对自己独霸晋阳,以尔朱荣接班人自居非常嫉恨,听此谣言不由不信。

而尔朱度律、仲远军中则盛传“尔朱兆和高欢密谋合伙诛杀度律、仲远兄弟,吞并他们的底盘和人马。”

无人不知尔朱兆与高欢交情莫逆,高欢一步步坐大,尔朱兆居功至伟,度律、仲远听了,更是深信不疑。

如此一来,双方猜忌极深,互相观望,都不敢贸然进兵。

高欢纵反间,云“世隆兄弟谋杀兆”,复云“兆与欢同谋杀仲远等”,由是迭相猜贰,徘徊不进。——《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一》

但大军不能统一号令,终究不是办法,尔朱度律就屡次命斛斯椿、贺拔胜前往广阿,召尔朱兆来平阳会商。

尔朱兆犹豫再三,还是率领三百全副武装的卫兵赶到平阳,进入尔朱度律、仲远大营。

三人在中军帐中同坐,各说各话,各怀心机,越看对方越觉得面目阴森可憎,越听对方的军事布置越觉得居心不良。

尤其是尔朱兆坐在帐中,但闻帐外有金戈碰撞、马匹经过之声,就心惊肉跳,不时走至帐外四处观察,凝目眺望。

所谓“先入为主”就是这个道理,尔朱兆见远处鸟雀飞起,沙尘浮动,只觉得四下都有陷阱,处处都是杀机,终于再也坐不住,也不跟度律、仲远招呼,索性跃上战马,率领卫兵冲出了大营。

度律、仲远惊闻尔朱兆已去,也是惊疑不定,难不成吐莫儿今日是来我们军中试探虚实?此刻不告而别,是不是就要和高欢联手杀过来了?

惊惧之下,又命斛斯椿、贺拔胜追去询问原委。

尔朱兆见斛斯椿、贺拔胜还敢来追,不禁大怒,心道:“看来是真的要害我了,居然还想将我诓回去,当老子是笨伯吗?”

当即命三百人一拥而上,将斛斯椿、贺拔胜拿下。

贺拔胜心中窝囊委屈,心道:“这叫什么事,自己人跟自己人搞得这般剑拔弩张,如何能成大事?”又未得到厮杀的命令,只好束手就擒。

度律、仲远听闻斛斯椿、贺拔胜被擒,越发断定尔朱兆已经图穷匕见,慌得没处钻。

两人一合计,干脆撤吧!

管你吐莫儿与贺六浑这对好基友有什么阴谋诡计,咱兄弟恕不奉陪!

两人连夜分家散伙,尔朱度律撤回洛阳,尔朱仲远自回徐州。

却说尔朱兆将贺拔胜擒回广阿,将他绑缚军前,厉声道:“贺拔胜!当年你袭杀卫可孤,这是你第一桩罪!天柱大将军遇难,你不随尔朱世隆返回,反而投靠元子攸,还奉他之命去抗拒尔朱仲远,这是你第二桩罪!老子早就想干掉你了,你现在还有什么话说?”

贺拔胜傲然不屑地道:“卫可孤身为反贼,我诛杀他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当时天柱大将军也奉命平叛,杀的六镇叛军可不比我少,难道天柱大将军也有罪?”

尔朱兆一呆,顿时说不出话来。

贺拔胜又义正词严道:“天柱大将军之死,是天子诛杀大臣,即使有是非曲直,但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又有什么可说?我贺拔胜向来以忠义为本,宁可对不起天柱大将军,也不能对不起朝廷!”

尔朱兆见他词气慷慨,神威凛凛,也不禁为之心折。

贺拔胜见尔朱兆脸色缓和下来,又见斛斯椿对他杀鸡抹脖子般地大使眼色,怕他激怒尔朱兆,自己二人没好果子吃,便又放低声调道:“今日之事,生死任凭大王发落。只可惜如今强敌在侧,我们却自相残杀,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做而不败亡的。我贺拔胜不怕死,只是为大王你惋惜呀!”

一旁侯深、尧雄也帮忙劝解,尔朱兆念及叔父当年对此人颇为赏识,也就不再坚持,命人将斛斯椿、贺拔胜释去。

二人赶回平阳,见已是人去营空,无奈又去追赶尔朱度律不提。


却说信都斥候打探到尔朱度律、仲远已去,回报高欢,众人大喜。

但尔朱兆两万精锐还像钉子一样驻扎在广阿,显见是对信都志在必得。

众人纷纷请命,要求进军广阿。

高欢反复盘算手上筹码,毕竟尔朱兆实力超过自己一倍,万一有个闪失,自己这点本钱就要赔个精光,一时仍下不了决心。

这时,高欢的外甥、段荣之子,时年十七岁的少年段韶挺身而出,道:“姨父,我军气势正盛,为何不乘势破敌?”

高欢见这个外甥英气勃勃、跃跃欲试,有心考较他,道:“铁伐(段韶小名),敌人兵力在我军之上,而且尔朱兆擅骑兵突击,尧雄擅步军攻坚,侯深擅穿插奇袭,彭乐勇冠三军,都不是易于之辈,我们以寡敌众、以弱攻强,这一仗恐怕不太好打呀!”

段韶大步走至帐中,迎着众人目光,坦然道:“所谓‘众’,指的是能得人心,令人效死;所谓‘强’,指的是顺应民意,天下归心。尔朱氏上杀天子,中屠公卿,下害黎民,大王顺应天心民意讨伐尔朱逆贼,必然如沸水浇雪,他们又何强之有!”

段韶语音朗朗,掷地有声,众人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敕勒悲歌37集(敕勒悲歌第43集广阿之战)(4)

高欢也觉欣慰,又道:“铁伐,你说的虽然有理,但我们终究是以小敌大,如果没有天命相助,恐怕还是难以成功。”

段韶却信心满满,亢声道:“我听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尔朱氏贪残暴虐,英雄不为其效命,智者不为其出谋,兵士不为其效死,人心丧尽,怎么能说我们没有天命相助呢?”

众人见他小小年纪却一派大家风范,无不赞许,就连素来眼高于顶的高敖曹也不禁目露异彩。

高欢大喜,道:“铁伐真吾家千里驹也!既然如此,三日之后,我们全军出击,共破契胡!”

当夜,高欢秘密将潘乐、任祥、王怀、张保洛四人唤来,低声嘱咐一番,便命其离去。


十月,辛亥日,黎明。

尔朱兆得斥候来报,高欢率万余步卒西出信都,往广阿而来。

听到“高欢”二字,尔朱兆就心头火起。

“贺六浑呀贺六浑,我今日非要将你生擒,把你的心挖出来,看看你究竟生了怎样一副心肠!”尔朱兆心中暗暗发狠。

当即命尧雄、侯深与彭乐各率五千步兵分居左右,自领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居中,迎击高欢。

尔朱兆跨马横刀,在阵前眺望。只见前方旗幡招展,烟尘蔽日,万余步兵分作四个方阵,列阵而来。

尔朱兆见高欢军容颇为整齐,心道:“贺六浑倒也有些本事,把一群叫花子训练得有模有样。”

但又暗自冷笑:“步兵对抗骑兵,至少要以三敌一,你高欢万把人,如何能与我五千重甲骑兵抗衡,难道你忘了当年天柱大将军在滏口的神威了吗?”

敕勒悲歌37集(敕勒悲歌第43集广阿之战)(5)

当即传令侯深、尧雄护住两翼,自率骑兵缓缓加速,步兵殿后,向高欢阵势冲来。

高欢见尔朱兆一马当先,五千契胡重骑随后缓行,他久在契胡军中,知道三箭之地后,契胡军必然要加速冲锋,当即命步兵收缩,呈密集方阵准备迎敌。

果然,契胡军行至三箭之地外,尔朱兆大喝一声,将金刀一举,五千契胡骑兵轻磕马腹,慢慢俯下腰身,开始加速。

高欢握紧手中紫金刀,瞳孔收缩,双目一眨不眨盯着前方,心如擂鼓,满手冷汗。

待到一箭之地外,契胡骑兵腰身已几乎贴在马背,速度也提至最高,直扑高欢大阵。

马蹄如雷,铁流滚滚,地面轻轻颤动,声势惊人!

高欢知道普通弓箭对这些具装铁骑作用微乎其微,索性不命放箭,只将手中令旗举起,全军一声轰雷似的呐喊,前阵已举起了一人高的巨盾,盾上竖起密林似地拒马长枪。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五十步!

“轰隆!”一声巨响,巨浪般地契胡铁骑已狠狠拍在了前阵上。

碗口大的马蹄踩在盾牌上,巨大的冲击力岂是人力所能抗衡!

顿时,前阵步兵不是被踩于马下,就是被撞飞至半空,口中喷血。

虽然也有契胡骑兵被拒马长枪贯穿,挑在半空,但更多的契胡冲入阵中,狂呼劈砍,将前阵无情撕裂。

高欢眼角微微跳动,却冷峻如岩石,手中令旗缓缓摇动,指挥两侧方阵有序填入前阵,保持前阵的深度与韧性。

尔朱兆挥舞金刀,大砍大杀,他神力惊人,刀法猛烈,挡者披靡,眼看前阵就要被他凿穿。

忽见前方兵士左右分开,一队步兵身无片甲,手持短刃,矮身冲出。

尔朱兆正莫名其妙之间,却见自己的契胡骑兵纷纷惊呼摔倒,扬起一片尘沙。

尔朱兆这才看清,原来这些短刀兵竟然悍不畏死,以血肉之躯钻入马群,手中短刀拼命砍向马甲无法覆盖的马蹄。

尽管很多人被马蹄踩得肠穿腹烂,脑浆迸裂,但也有不少人仗着身形敏捷,躲过马蹄践踏,连续将契胡骑兵的马蹄斩断。

尔朱兆心中一沉,一个念头划过:“好厉害的战法,但为何这些人会如此奋不顾身地为贺六浑卖命?”

深感不解之际,尔朱兆厉声大喝:“兵分两路,绕过这些短刀兵,直取中军。”

原来,这是侯景为高欢提出的用以克制契胡骑兵冲击的短刃步兵战术。

但这种战法需要士兵不着铠甲,使身形灵活,便于躲闪。

而且要绝对忠诚,能无惧生死,故此侯景自己多方尝试,始终也练不出这样一支短刀兵。

但高欢却成功了,因为六镇鲜卑早已视高欢为父母,甘愿为高欢抛头颅洒热血,故此一声令下,便有千余人应募,今日果然令尔朱兆攻势受挫。

尔朱兆并不气馁,又扬声高呼:“有擒斩高欢者,封万户侯!”

契胡骑兵分作两路,准备效仿当年尔朱荣滏口破葛荣之计,向斜刺里杀出,绕到高欢身后攻击。

这是骑兵对步兵最有效地战法,步兵方阵移动缓慢,根本无法及时移动调整,一旦被骑兵从后阵攻入,必然任人宰割。

就在契胡军分作两路,杀出阵外时,高欢猛然丢弃令旗,擂响了身前一面巨鼓。

“咚咚咚......!”

沉浑的鼓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心头,尔朱兆不禁心头一紧,正迷茫间,忽听后阵一阵如雷的马蹄声响起,为自己殿后的五千步兵身后,两支千余人的骑兵竟杀了出来!

契胡后军顿时大乱,被这两只骑兵如利刃般切开,左翼骑兵正是斛律金、斛律光、厍狄干统领,右翼骑兵则是高敖曹、娄昭、窦泰为首。

尔朱兆惊怒交加,大声喝问:“侯深、尧雄在哪里,叫他们护住两翼,为何毫无反应?”

但此时已经没有人能为尔朱兆回答这个问题。

斛律金、高敖曹两支骑兵如风卷残云,从后方插入已经分兵的契胡骑兵阵中。

骑兵的优点是启动之后势不可挡,冲击力惊人,缺点却是无法勒马回身,如果贸然回身,要么被自己人撞倒踩死,要么被敌人冲上斩杀。

尔朱兆见左边斛律金所部犀利异常,右翼高敖曹更是马槊如风,身前无一合之敌,顿时惊得面无人色,手中金刀几乎脱手。

敕勒悲歌37集(敕勒悲歌第43集广阿之战)(6)

眼看高敖曹杀气冲霄,吼声如雷,直奔自己而来,已顾不得许多,急忙催马往斜刺里冲出,口中大呼:“撤军!撤军!”

刹那间,契胡军四分五裂,尽数溃散。

高欢将鼓槌交给莫多娄贷文,重又举起令旗,指挥全军掩杀。契胡军哪里支撑得住,全线彻底崩溃。

而侯深、彭乐和尧雄各领一支人马已退至广阿城下,并不上前迎战,任由斛律金、高敖曹等追逐溃兵,大砍大杀。

原来,高欢向来奉行斗智不斗力的原则,他知道与尔朱兆同行的是侯深、彭乐、尧雄,心中早有了主意。

三日前,他就命潘乐、任祥、王怀、张保洛四人潜入广阿,分头说降。

这些人原本在葛荣麾下就是战友,后来在尔朱荣麾下又是袍泽,且与高欢、斛律金等人相交莫逆。

如今尔朱氏倒行逆施,人心丧尽,这几人原就起了异样心思。如今高欢来说,又许以高爵,自然都表示愿意阵前投诚。

故此,尔朱兆绝没想到斛律金、高敖曹竟能神不知鬼不觉穿过他的左右两翼,绕到了自己身后,这才有了今日之败。

此战,尔朱兆损失过半,经井陉关狼狈逃回晋阳。

高欢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俘获战俘五千余人,缴得兵仗铠甲无数,一时名震天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