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1)

偶尔心明,自然灵感。

大家看电视或者读书的时候,一般都喜欢看一些喜剧作品,放松自己的心情,但事实上,悲剧作品却往往能够让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故事中人物的悲惨经历和曲折的情节,常常会让他们很受感动,甚至会跟着落泪。比如在很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一部非常出色的悲剧作品,一本叫做《三毛流浪记》的连环画。

相信这本连环画一定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吧,哪怕是一个小孩子,也许都能说出三毛流浪的故事。一提起这个名字,大家就会立刻条件反射,脑子中浮现出一个非常瘦弱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头上只顶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的形象,而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但大家都知道三毛,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者,那就是非常优秀的画家张乐平先生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2)

从小生活贫困,接触绘画艺术

1910年,张乐平出生在浙江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里。说是普通,但其实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非常好,因为家中一共有三个孩子,但只有父亲一个人有稳定的工作,而这份工作是教师,工资并不是很高。但是,虽然童年时张乐平在物质方面并不是非常富有,但他却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乐平的母亲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灵手巧,她不仅擅长刺绣,而且还精通剪纸,常常做出一些非常精美的艺术品,而这也让小小的张乐平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张乐平在艺术方面的天赋也渐渐展露出来,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一切条件练习画画,一开始只是自己的小爱好,没想到后来却被别人看到了。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3)

1923年张乐平完成了一幅漫画,《一冢负五元》。虽然这幅画画的非常简单,但背后的寓意确实很深刻,反映了张乐平对于当时政治的讽刺和批判,而那时他才只是一个小学生而已。上完小学之后,迫于生计张乐平开始工作,他来到了一间木行当学徒。但幸运的是,木行的老板非常善良,平时还喜欢书法,所以得知张乐平会画画以后非常支持他。

老板给予了张乐平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帮助,让张乐平可以继续追求自己喜欢的美术。不久以后,他还来到了一所私立的美术学校,进行更深层次和更高标准的学习。在画技达到一定境界以后,张乐平就开始把画画当成自己的工作,比如为书籍画插图挣钱,这时他已然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4)

塑造三毛形象,原型是流浪儿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可一点儿也不差,让张乐平产生三毛这个形象创作灵感的,正是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几个流浪儿。那时他的主要工作还只是画插画,并没有什么名气,所以生活比较艰难。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雪,天气非常寒冷。张乐平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三个流浪儿,他们身上只披了一个破麻袋,瑟瑟发抖的抱在一起。

这个麻袋连他们的身体都遮不住,更不用说为他们提供任何保暖功能了,所以即使围坐在一个火炉旁,他们看起来还是非常冷,尤其是这个火炉看起来还快要熄灭了。当时张乐平心里非常难过,他很想帮助这几个流浪儿,可是自己的物质条件也不是很好,所以只好走开了。可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发现那三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经冻死在街头了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5)

看到这幅场景,张乐平心里十分难过,甚至大哭起来。而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拿起了画笔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因为没有任何人支持,所以他的创作过程异常艰辛,甚至因为生活条件过于艰难而患上了肺病。在后期创作的时候,张乐平甚至还出现了咳血的现象,但他依然坚持着

作品引起轰动,资金用于公益

从1947年,《三毛流浪记》正式开始连载,而且刚一出现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让漫画更加写实,张乐平和很多流浪儿做朋友,甚至还深入到他们的群体中去,所以当大家阅读漫画时,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它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让人感触良多。

因为漫画情节过于真实,张乐平甚至还受到了一些权贵的威胁,但他坚持自己所做的事是正义的,所以丝毫不畏惧,依然坚持创作。在漫画的连载过程中,他的肺病也不断加重,几乎每天都会咳血,但他依然没日没夜的作画,只为了把作品给完成,最后,这部作品的全篇终于完整地发表了出来。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6)

1948年,这部漫画还被拍成了电影,由昆仑电影公司制作,还邀请了许多著名电影演员出演,也为它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1949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张乐平还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通过这次画展,他们筹备到了一笔资金,而张乐平决定将所有资金都用来收留流浪儿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结语

在当时,《三毛流浪记》这部作品的出现引发的影响可以说是轰动性的,因为当时大家都身处那样一个社会中,却很少有人主动发声,可是张乐平做到了。他通过自己的漫画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状,对于漫画界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经典,同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7)

《三毛流浪记》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一切都是因为作者张乐平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一个好的文艺创作者,就应该到群众中去感受真实的生活,扎根实际,才能创作出让人们感同身受的作品。文艺作品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发声,而人民和社会生活也是文艺作品取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