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真实事件和人物,但它是一部虚构作品......

岁月如歌1993(岁月如歌连载-2)(1)

作者简介

赵丰先生: 现兼任多家公司的独董、总师、专家和研究院院长。

从业多年间,分别担任过多家大型地产集团成本总经理、首席造价师、咨询公司总工,主持重大工程的投控工作,建立了多家房企成本管理体系。 自1991年兼任RICS(皇家测量师学会)讲师至今,在建设方、设计咨询方、大学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近千场培训或论坛上,分享专业经验, 并著有的《成本决胜论》、《成本管理作业指导书》、《数据的智慧》、《工程造价咨询作业手册》。

这本自传体小说,以三十年改革开放为时代大背景,通过“我”的职业历程,叙述造价工程师的专业实践和职场智慧,辅以国内外大事件、流行歌曲、各地美食,以及设计咨询、房地产企业、承包商等的趣闻乐事。

“期望能找到合作伙伴、拍成电视剧,给更多造价同行们带去启发和帮助,让更多的人了解造价工程师的专业价值,进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尊重!”这是他的写作初心和美好心愿,我们期待着愿望实现……

推荐词一:

朱正坚,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总经理、COO:

我和作者相识于二十多年前,他是一个能实战、善总结、懂生活的人,一个典型的高情商、高智商、高要求的“三高”管理专才。这本小说是他三十多年职场历练的结晶,相信定能带给大家启发和帮助。

推荐词二:

王丽,华润置地成本管理部总经理:

房地产业已全面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而这本小说恰好反映和提供了许多案例做法和职场智慧,值得房企和咨询企业朋友们的借鉴和引用。

岁月如歌1993(岁月如歌连载-2)(2)

上工啦

第二天,我们三个就准时报到,正式上班了!

李星和我被分配在同一小组,主管简单将我俩介绍给组长后,就走开了。

我们的主管叫Bill Mok,我们都称他为“莫先生”,在香港,先生是尊称,就好像我们称某某人为“老师”一样,他长的圆圆胖胖的,一副好脾气的样子,后来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竟然还是香港空手道黑带选手呐!组长John Leung(梁治中)是个典型的香港帅哥:个头不高,精瘦,却处处透出机灵能干;小组成员中,还有一位和我们年龄相仿、木讷憨厚的FK Lee(李发强),一位是年逾六十的新加坡老头。

按照设计院-利比的协议,我们赴港是来接受培训的,但公司里人人都很忙的,有好多次我加班到晚九点等电梯下楼,电梯门一开,却看到老板手里抱着一大堆图纸,从门里走出来。因此,这里是没有专人负责系统地教你,培训形式就是安排你跟着项目小组做具体工作。我俩的第一份任务,从基础做起:计算钢筋用量。

拿到图纸一看,嗨,全英文的,好在这根本难不到我,但真要具体计算钢筋用量,又碰到难题了:这钢筋搭接怎么个算法?

国内结构设计规范明确梁板钢筋搭接长度:比如楼板筋是35d,而这里引用的都是BS标准(英国设计规范),我站起身向组长讨教。

“钢筋计算,不用考虑overlapping(搭接)!”,看着我似信非信的表情,他唰的一声从墙架子上抽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呯的一声放我桌上,用眼角瞄了一眼文件夹,下手打开,一下子就从这几百页的文件里,翻找到他要我读的内容,“赵先生请看”!他指着上面满页的英文说。

原来,这是利比的一本《Office Manual》(办公室手册),从工作要求到日常着装,从作业要点到标准表格,应有尽有,这是利比几十年顾问咨询工作的经验总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手册里找到答案。

后来没多久的一天,我又遇到疑问,就习惯性地开口请示组长:现场巡视工作中,上午的工作未完,下午还要继续核对数据,已到了饭点,可否接受承包商的工作客饭款待?

John也不直接回复我,直接从墙架子上抽出那本文件夹,呯的一声放桌上,瞄一眼文件夹,下手打开,这回是翻了两下子,从这几百页的文件里找到他要我读的内容,“你看呀”!

岁月如歌1993(岁月如歌连载-2)(3)

和梁组长(左)在利比公司的工位上的合影

从此以后,凡是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我会先去这本手册里寻找答案,再不敢贸然打扰他了!

慢慢的,我感悟到:利比,就是这样提供咨询服务并管控成果质量的!

除了这套标准化的操作手册,利比在日常运营管理上,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专设的计算小组、项目计时记录和实时统计等内部成本管控措施,这些都体现出一个国际级咨询公司的成熟和可靠。

香港居

我们的宿舍就在离公司步行10分钟的春园街旁,这是一套五百多平方英尺的两居室,不要被“五百”这个数字吓到,其实只有约五十平米。

我和黄超合住那间稍大的。李星那间屋就一张床的大小,拉开移门,跨一步就可上床,而衣柜是吊在床脚上的,躺在床上,双腿伸进柜子底下。厨房更是迷你,一般我都是站在厨房门口炒菜的 ,好在还有一个过道厅,站在窗口可看到郁郁葱葱山景,除了餐桌和两把椅子,厅里还配有冰箱、电视柜和一台电视。

迷你卫生间的墙角上霸气地装着一台胖乎乎的德国白兔牌热水器,一角还放着一台洗衣机,令空间显得更局促。每个房间还配有窗式空调。虽然这套两居室小些,但有了这些配置标准,和洗澡水还得用水壶烧、家电还远未普及的上海比较,算是稀罕宝贝了。

由此可见沪港两地当时居住水平的差距。

记得有一回,国内设计院来了许永斌等几个人,因出差费用是包干的,他们不舍得住酒店,先是找我商量暂住几晚,后又问了我们的领队李星,我也没征得咱们领队的同意,当场就豪爽地答应了,晚上我还去接了他们过来,他们进屋一瞧,还有热水器,个个都是喜出望外的,排着队洗刷完,就直接打地铺躺平在这小小的客厅里。

大概就为我这次的擅作主张,从此以后,李星就对我关上了大门,结下了几十年的梁子。后来许永斌知道了这事,反而围着讨好他。

嗨,人在江湖,与人为善是必须的,但也要看对象和具体情况,做人做事不能太单纯。

这栋住宅楼是一梯两户,房东是一位早出晚归的中年大叔,夫妻俩就住在隔壁一套屋,每月收房租时,女主人总会笑呵呵地送我们水果,和周星驰电影里的包租婆,完全是判若两人。

以房价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比例来看,香港的房价一直是全世界排名最高的前三个城市之一,这里的好多打工仔穷其一生,就是为了“供楼”(粤语,分期付款买房)。

这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北低南高,我们每天上班的路是沿着街道往下走,街道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有食肆、面包店、迷你超市、洗衣房和菜市场。橱窗里那高挂的港式烧腊、现烤的面包和鱼蛋小吃香气四溢、氤氲缭绕,香满整条小街,从早到晚,来这里吃饭的、逛菜市场的、买六合彩的,川流不息,烟火气浓浓的。

再往前走,跨过庄士敦道,就到了湾仔地铁站,边上就是终日活力四射的休顿球场了,在那里,我还和一群美国航母大兵打过篮球,也遇到过我们设计院的院花、早一年嫁到香港的欧秋萍!

朝右走上三十米,就是皇后大道东,迎面耸立云天的这栋巨大的白圆柱体,就是合和中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曾是亚洲最高大厦(建筑师就是开发商的大老细,后被位于中环的中国银行大厦超越),从底楼搭电梯直达17楼,你竟然还可以走出大楼,哇,欢迎你来到太平山!这里树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风习习,生机勃勃,曲径通幽处就是富人的豪宅区了。往远处眺望,蔚蓝色的维多利亚海尽收眼底。此情此景,和春园街上噪杂喧闹的街坊市井大相径庭,完全是两个世界!

东西文化交融,一步是都市,一步见海水,一步登上山,这些就是香港的独特魅力吧!

沿着皇后大道往东走十来分钟,靠近跑马场时,你会见到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回归前这里其实是中国政府驻港机构,门前车水马龙,一派盛世景象,只是这年4月的最后一天,社长许家屯借故治病而外逃美国,从此这里就冷清了许多。

这年在利比的圣诞晚会上,第一次听到罗大佑的《皇后大道东》,或许是唱出了当时回归前香港人的心声,这首歌在第二年获得第9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和最佳作曲奖: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这个正义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马匹一周跑两天

百姓也自然要斗快过终点

若做大国公民只须身有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岁月如歌1993(岁月如歌连载-2)(4)

shiyinren/song/1151.html(拷贝链接到浏览器可播放)

岁月如歌1993(岁月如歌连载-2)(5)

影响力

房东太太热心地告诉我们:合和中心底下有家大型超市,在当时,超市还没被引入中国!对这三个上海人来说,也是件新生事物。星期天一早,我们学着香港人的样子,穿起了新买的汗衫和大波裤,兴致勃勃地守候在超市外,门一开,就随着第一批顾客冲了进去。

黄超擅长煮饭,选了个电饭煲——Made in Japan日本产的,李星选了个锅盖是透明玻璃的炒菜锅——Made in Italy意大利产的,我就想找找咱们中国的碗筷,寻寻觅觅,居然找不到,最后也只得选了日本产品。

联想到我们在上海的弄堂房子里,冬天洗澡都是件奢侈的事。我们上工的第一天,行政部发给我们的文具包里,那德国的彩色铅笔和卷笔盒、日本的圆珠笔、以色列的涂改液。环顾偌大的超市,中国大陆的产品似乎只有拖把扫帚和青岛啤酒。嗨……颇为感性的我,禁不住发出了一声叹息!

超市里好冷(香港空调设计的室内温度设置在是23度,对比国内的是26度),大男人嘛,购物的目的性很强的,采购完毕,不敢久留,我们三位就提着大包小包的匆匆都跑出来。皇后大道两旁浓密宽阔的大榕树叶遮天蔽日,再看那大道上呼啸而过的车,川流不息,车速明显比上海的要快!“出租车是丰田皇冠(明珠系列),而私家车则多是日本和德国奔驰的”,对车子颇有研究的李星告诉我们。

红绿灯提示音滴滴哒哒地催着行人快过马路,来到香港仅几天的我,仍呆呆矗立在路边的骄阳下,此刻才真切感受到两地间的巨大差距,刚才出门时的那股热情高涨的劲儿,一下子消退冷却了许多,都忘了这里已是盛夏季节了!

这天下午,我又独自跑去逛书店,中文书多是台湾出版的,而日本出版的却真是不少。寻寻觅觅,我才在书店的一角,看见有若干大陆出版的书,可怜巴巴地躺在那儿。

那天的两份左派报纸——文汇报和大公报,都刊登了上海市长朱先生到访香港的新闻,但电视新闻里是绝无这类报道的。平时,主流媒体很少提及大陆,除了上海籍亚洲小姐利智的八卦、内地某处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就尽是些负面新闻——许家屯外逃、在香港失窃的车在广东某处被找到,或是某香港老男人娶了大陆软妹子,母子来港后跳楼身亡。。。

除了中餐馆、工程开工用烤乳猪祭拜鲁班,以及中国传统节假日外,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的香港,我们几乎感受不到来自北方大陆的影响力!

那晚,我在家信里,把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原原本本地白描下来,信的最后写到:和香港比较起来,我们上海乃至于整个国家,还是相当贫穷落后的,落后是要挨打的;我会专心致志努力工作,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利比的工料测量和工程建设全过程投资管理方法,不辜负组织上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把这里学到的都带回来,服务于国家振兴的宏伟建设中,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亦师亦友

我们那个年代的男孩子,年少时能读到的好书真不多,家里若有一本《水浒传》,你在同学老师面前,讲讲那梁山泊里的108将,为朋友两肋插刀,义薄云天的故事,别提有多风光了!正好,我家老爷子藏书丰厚,自小我不知偷拿出了多少爷爷私藏的、文革抄家漏网的“禁书”出来,以书会友,由此而交了不少朋友。

未曾想,待我离开校门,走上社会,来到香港,居然还是以书为媒,交了第一个朋友。

他,就是我的主管莫先生,不知从何开始,只记得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的coffee break(咖啡小歇时间),他直接电话,而不是通过我的组长John,把我叫去他的写字间,我懵懂懂跑去他那窗明几净的玻璃屋里,只见他笑眯眯的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呀?我更是懵了,心里想:“整日趴桌上take off(计算)工程量,一天忙下了,我的眼睛发干生疼,哪里还会想着看什么书呀?” ,不等我回答,他拉开抽屉,“我送你一本书,不知你喜不喜欢读呐”。

打开三联书店的包装纸,《雪白血红》那红白相间的封面跃入眼帘!

“这本书是讲林帅和他的四野部队的,林帅挺能打仗的,他自己还亲自画了好多作战指导图,就像我们的这本《Office Manual》……我很敬仰他!”。

哇!我真没想到,在香港,居然还有人会欣赏林彪!

那天,我俩忘了这是在工作时间,聊了好一阵子。

自那天后,我俩亲近了许多,除了谈工作,在一起聊的多是我们俩读过的书,陆陆续续,他送了我好多书刊,涉及的内容广泛且丰富多彩,从香港名人传记《数风流人物》到《舒淇写真集》,从《抗战真相》到《大饥荒——1958-1961》,从军事幻想小说《明斯克号航母出击》到《日本沉没》,真的是应有尽有。

或许是这层书友关系,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日常工作的内容安排上,比同事多了许多业务机会,跟着FK Lee一起做了香港科技馆等几个项目的相关工作:Estimate(估概算)、数据清洗及造价指标测定、Tender Report (回标分析)和Post-contract Services(合约管理)等,对“建设工程全过程投资管控”的国际惯例做法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更深的了解。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令我们的主人翁意识超强,但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多少层级观念,做事作风有点散漫和随心所欲。而香港却是一个十分讲究规则和层级的社会,例如新员工在利比工作的前两年,基本上仅被安排做算量这样的基础性工作。若你的英语水平麻麻哋(粤语,马马虎虎的意思),那么,你在香港的一年培训是学不到什么核心内容的,更不要说“了解和掌握国际惯例”了,那可真是浪费了组织给予你创造的这么好的学习和专业提升机会!遗憾的是,就在我们这一批里,以及后续外派来利比学习的相当部分同事,其实来了一年,除了见识到香港的繁华,剩下的就只学会了香港的计算规则罢了!

莫先生赠送给我的这些书,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和认知,填补了我在香港的孤独和空虚,而且,在和莫先生交流畅谈的时光里,让我看到了香港专业人士的精神风貌,切身感受到香港人和大陆人之间,其实有好多共同语言,根本上我们就是同根同源。

感谢莫先生对我的关照和厚爱,您是我的好朋友,更是我的好老师!

岁月如歌1993(岁月如歌连载-2)(6)

(未完待续)

关注公众号 成本天机 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更新!

岁月如歌 (连载-1):在英联邦国家,你知道测量师分为哪8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