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30日,我国第一艘国产的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开始了第一次航行。这一次航行的目的地是日本,但是却让人们大感意外的是,“跃进号”的首航成了它的最后一次航行。因为就在5月1号这一天"跃进号”却在海上沉没。

“跃进号”沉没之后,日本媒体抢先报道“跃进号因腹部中了3枚鱼雷而沉没…”此消息一出,美国首先出来说,不是我干的,当时美军没有军舰潜艇在该海域活动。“跃进号”很可能是被过去布置的水雷击沉的。而日本人也很快出来解释,货轮沉没的海域是渔场,没有水雷。而韩国也说和自己无关。

一时间“跃进号”货轮沉没成了一个头条新闻,那么我国的这艘万吨货轮到底为什么首航就沉没了呢?

万吨巨轮跃进号沉没(1963年我国万吨货轮)(1)

“跃进号”是新中国第一艘国产的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的设计方是前苏联的援华专家,大连造船厂负责开工建造。

“跃进号”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大型货轮了,载货量13400吨,满载时吃水深度9.7米、每小时18.5海里,马力13000匹,能够续航12000海里。按照设计要求,建成之后的“跃进号”可以中途不需要寻找港口补充,就能直抵达当时世界上的主要港口,而且还具备破冰航行的能力。“跃进号”整体可以说配置完善,自动化程度较高,船上的导航设备则是我们国家仿制的第一代航海型电罗经。

1958年9月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跃进号”,1962年完工。同年完成海试,然后花了半年的时间进行试运营。试运营结束之后,“跃进号”就开始承担中日之间的航行任务。

“跃进号”的成功建设让当时国人上下为之振奋,1960年12月15日,我国还发行了纪念“跃进号”的邮票。这套邮票可能上年纪的集邮爱好者都有印象,邮票以大海的蔚蓝色为基地,画面上“跃进号”正在大海中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万吨巨轮跃进号沉没(1963年我国万吨货轮)(2)

1963年4月30日,汽笛声声,“跃进号”终于迎来了它的首航。这一次,它将满载货物从青岛出发,驶向日本的门司港。

所有人都期待“跃进号”的首航一帆风顺,然而现实却给我们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这盆冷水冰冷刺骨,让人们一时难以接受。

1963年5月1日中午1时55分,电波中传来一份让人揪心的密电“我轮受击,损伤严重”。发出这份密电的正是“跃进号”。

更糟的是,“跃进号”在发出这一次求援信号和告知国内自己的位置之后,它就很快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了,当天晚上船员被日本渔船救起。

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而且就在“跃进号”沉没不久,日本媒体就报道了这一事件,并且声称“跃进号”是被3枚鱼雷击沉的。而美国随后澄清,当时美军军舰潜艇并不在该海域活动。

60年代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美苏对立,在没有查明事件真相之前,这样危言耸听的消息很可能会恶化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严重者还可能引发战争。

周总理对“跃进号”沉没一事相当重视,第一时间召见了被救回国的船员。

到底“跃进号”为什么会沉没?

5月2日深夜,周总理接见了船员代表。在这次会谈中,有好几名船员都提到他们在当时听到了一声沉闷的巨响,似乎是船左舷水下部位被“攻击”,随后船体发生爆炸。有的船员还说自己看的了疑似潜艇的黑影,唯独船长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那声巨响不太像鱼雷爆炸,更像是触礁了。

周总理听罢,果断指示相关部门和海军一起尽快展开调查,找到事件的真相。

当时的东海舰队接到命令之后迅速和相关部门配合,组成了一支10艘船的编队,搭载1097名人员和相关装备。5月18日上午9点,这支肩负查明真相使命的编队从上海起航,驶向“跃进号”的出事海域。

万吨巨轮跃进号沉没(1963年我国万吨货轮)(3)

出发之前,周总理严肃地要求编队“一定要有充分可靠的证据,证明沉没的原因不能是大概,可能,一定要找到这条船”

在“跃进号”沉没地点附近,有一个航海家闻之色变的区域“苏岩”。尽管船长提到当时“跃进号”离苏岩还有10海里,但是苏岩这一带海底地形复杂,对于潜艇来说很难展开攻击。基于此搜寻编队决定先把触礁当做一个可能性进行查询。

如果在苏岩礁上发现了明显的碰撞痕迹,又能在附近找到沉船,那么就可以确定“跃进号”是不是触礁沉没的。

于是在这充满危险的海底,海军先后派72人次入海探摸,同时借助军舰上的声呐设备进行探寻。终于在10多天的苦战之后,潜水员发现“苏岩礁西南礁有一个大概3.5米长,不到1米宽的突出部,整个表面已经被撞平,周围布满了岩石碎片,礁石上还发现了紫红色的漆皮”

同时海军也在附近海域找到了沉船,潜水员摸到号船体破洞3处,凹陷5处,船龙骨折裂1处。并且潜水员们在破损的钢板凹痕里发现了礁石粉末,另外也确认了苏岩礁突出部上的漆皮,恰恰正是“跃进号”船上所磨掉的漆皮。

至此,“跃进号”沉没的直接原因已经找到,并不是被鱼雷攻击,而是触礁沉没。随后我国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调查结果。

万吨巨轮跃进号沉没(1963年我国万吨货轮)(4)

然而在这触礁沉没的背后,还有着一些让人痛心的事实。

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航行中船体的航迹线会随着时间推移,偏离预定航线,这就要求船员经常用其他方法来对船位加以修正。可是在整个航行过程中,船长只亲自测定过一次船位,虽然三副曾经提醒船长“跃进号”有偏左的习惯,但是船长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位船长虽然有多年航海经验,但是已经很长时间不出海了。

“跃进号”按照预定航线应该转向90°之前,船长却命令在原航向上继续前进半小时,才转向90°。而下达完这个命令之后不久事故就发生了。

而后来按照调查的结果,发生触礁之后如果让船坐沉原地,减少海水进舱速度,采取措施排险,以延缓船体沉没时间。但是船长却在这个时候没了方寸,下令右满舵,结果海水迅速涌进缺口使跃进号沉入海底。

我们原本想打捞这艘沉没的“跃进号”,但是在这一海域打捞难度很大,加上外国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足够再买2艘万吨海轮,最后我们放弃了对“跃进号 ”的打捞。这艘新中国第一艘国产万吨货轮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深海之中。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