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想做事拖拉怎么办(孩子做事习惯性)(1)

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拖拉”呢?

1.我们应该理解孩子,降低对孩子的标准,并预留好时间。

通过平日的观察和孩子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对孩子做一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心里有个大概的预估,并且把预估的时间提前留出来。

如我们通过一段时间观察,预估到孩子起床大概需要10分钟,那么我们就需要早起10-15分钟,把这段时间留给孩子。

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之后,自己就不会那么焦躁和慌乱,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信心,降低对孩子的标准,不要过分苛责孩子。

2.教孩子一些技能,多陪他练习,进行动作拆分等。

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从开始到完成看似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每个动作都如行进中遇到的拦路虎,都是新的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把这个浑然的整体拆分为许多个小动作,并把每个动作按“暂停”按钮,让孩子加深印象并反复练习。

孩子总是想做事拖拉怎么办(孩子做事习惯性)(2)

以“穿鞋”为例,我们首先要帮孩子区分左右脚,再教孩子通过怎样的动作把脚套进鞋子里,然后再怎么系鞋带等。

事实上,光系鞋带这一个动作步骤,孩子就需要反复练习很多次才能掌握。另外,再说“穿衣”这件事,我们有时早上都赶着上班,孩子在床上磨蹭半天穿不上,与其这样看着着急,索性直接替孩子代劳了。

其实,穿衣也是需要很多动作的。国外的老师们教孩子穿衣有一个技巧:先把衣服铺地上,让孩子再把手撑到衣袖里,把衣服一翻就穿上了。重要的是家长要教给孩子这些技能,并多陪孩子反复练习才会熟能生巧。

3.发出指令时,把长指令切分成短指令。

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会自己判断一下你给的指令对他来说难不难,然后决定是否去做。急性子的家长总爱对孩子一股脑地发出指令:“快去刷牙洗脸上床睡觉!”

这么一连串的动作无疑会令他望而却步,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往往只能听到第一个。如果我们把长指令截成短的指令,一次只说一件事,至多两件事(最好用连词连接起来),那就很容易让他们理解并接受。如“宝宝,你刷牙的时间到咯”“该换上睡衣,然后去睡觉了”。

4.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孩子总是想做事拖拉怎么办(孩子做事习惯性)(3)

小一点的孩子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如设置3分钟的闹铃,让他感受时间的长度;出门之前多提醒孩子几次,让他有时间意识等。

另外,很多时候拖拉都跟生活习惯、家庭制定的时间计划表有关系。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制定的时间表是否科学,是否契合孩子的发展特点。

当您了解了拖延症和拖拉的区别后,您是不是没有那么焦虑了呢?当家长放松下来的时候,孩子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图文综合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