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是不是特别讲究门当户对(老北京在称呼上的老规矩)(1)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和大家聊聊在北京老规矩中,人们彼此见面时的碰头好儿和一些称呼上的基本忌讳

咱中华民族向来是以“礼”著称,这礼仪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城,更是汇聚了咱们国家众多个名族中的优秀文化,从而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礼仪风俗。在这里素来都有“首善之区”的美称。崇尚礼仪,在北京的社会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个形形色色的礼数、和潜移默化的规定,影响到京城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过去,从皇家到民间、从官府到百姓家庭,每个阶级、阶层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社会交往,都要受到礼数的制约,因为它是维系秩序的标志,同时也是人际往来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并渗透到每一个人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

很多朋友都觉得北京人礼儿多,其实姆们这些礼儿、这些规矩都是打小儿被家大人给唠叨出来的。对于姆们来说,它能使人们之间,打着心里就觉得倍儿亲切,倍儿有面儿。那您比如说,在老北京人彼此见面儿时的问候,首当其冲的就嘚算是“碰头好儿”了。这“碰头”儿,您可千万别只从字面上理解,它可不是说在老北京俩个人儿见面时,有一种要拿脑袋彼此碰撞一下礼仪。其实这个词儿的本意,只是指两个人遇到、见到、碰面儿的意思。而“碰头好儿”,则是指人们见了面儿以后,要彼此打个招呼、问个好儿。

老北京人之间的“碰头好儿”,在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点头好儿;一类是道好儿问安。这点头儿好的形式,就是人们见了面,彼此微笑一下,相互点点头儿,这就算是问好儿了。这种问好的方式,也被叫做“点首之交”,其多用于彼此不太熟悉,老北京人称其为“半熟脸儿”,甚至是连名字都互相叫不上来的人们之间。这见面后点点头儿,也算是一种礼仪了。当然还有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您比如说两个人挺熟悉,但对于对方有些成见、有些不想搭理,但又躲闪不及、回避不了,出于基本的礼貌、礼仪,只好勉强应付着的做这个简单的点头问好儿。

对于“道好儿问安”而言则不同了,人们之间因为彼此非常熟,甚至还可能是老街坊儿、老朋友,所以大家碰了面儿,不但要道声好儿,还要彼此问安。在这种“道好问安”的礼节中,也分为两种情况:那就是一种是对“搁辈儿”、一种是对“平辈儿”而言的。这“搁辈儿”,即:不是同一个辈分的人之间的碰头好儿。过程多为:首先晚辈儿要主动向长辈张嘴道好问安,但在此之前,您切记要先叫人、来上声称呼。比如说您一大早儿出门儿,路上遇到街上遛鸟儿的李大爷,您嘚面带微笑的迎上去后,先来上一句“呦,李大爷,早啊,溜鸟儿呢你呐”,然后在开始“道好儿问安”。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晚辈儿不道好,长辈是不张嘴的。老北京人礼数多、规矩大,所以说没有长辈先给晚辈儿道好问安的。当然也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会反过来的,那就是这位晚辈儿是大官儿,最起码比您官儿大,甚至直接就是您的顶头儿上司;还有种情况就是,您正好要去找对方帮自己个忙、正巧儿是在这有求于人的时候。

还有这“平辈儿”之间的碰头好儿,他们之间一般就不用彼此称呼了,因为都是熟人了吗,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用不着客道。比如说您早上出门,见到天天在一起的老王,那就不用在叫他“老王”了,而是直接说“唉呦,您起的够早的啊,这是要到哪儿去啊?”。当然,这种道好问安的形式,多用于同辈儿或年长者之间。而同辈儿的年轻人之间,咱还是加上个称呼为好。

现在再来说说彼此称呼中,一些常见的忌讳。在老北京,对于称呼的忌讳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能“乱口儿”。这所谓的“乱口儿”,就是指有些人不懂规矩时的乱称呼。那您比如说: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晚辈儿见到长辈,您是绝对不能直呼其名的。当然了,我看到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比较在意虚荣了,于是大家好像都习惯了用什么官衔儿、职称、或者一些虚头巴脑儿的尊号相称,故此现如今您在称呼上也要格外留意,否则估计在您还没有开始聊“正题”前,就容易在称呼上得罪人,从而使得对方不高兴了。

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每年都会被造出许多的新词儿,而且人们也习惯用这些个简化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想法儿。其中这称呼也不例外。您比如说总经理,人们就会习惯的称呼为“张总、李总”什么的;对于董事长呢,人们则习惯称为“张董,李董”;对于局长,人们常称呼为“张局、李局”等。由此可见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官衔儿均被简化了。而对于有职称的人也是这样,比如说对张工程师、李工程师,则被叫称为“张工、李工”;在出版行业工作的话,遇到张编辑、李编辑,则被称为“张编、李编”等等。不过说到在这类形式的称呼中,您一定要注意,有些个姓氏是不能与简化了的官衔儿、职务、职称来组合的,比如说:您单位董事长姓“步”,您就不能称“步董”;这位部长姓“来”,那您就不能称“来部”;局长姓“甘”,您可就不能称为“甘局”;电台台长姓“矛”,您就不能称“茅台”;总编辑姓“胡”,您可千万别称“胡编”等等。

此外在称呼上,您一般也别轻易给人带什么“高帽儿”,并且另一方面呢,也不要附庸某些人的自称。这社会上,有很多无聊、也无能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喜欢自个儿给自个儿封个什么“雅号”、什么“头衔儿”的,并且还特喜欢人们把他(她)往高了称呼。比如他(她)有可能只是个4、5个人的小公司的经理,却希望别人称他(她)为“老总”、或者是“某董”;再或者他(她)只是个会写毛笔字的人,却总爱自称是“某某大书法家”;还有他(她)只是个游走江湖的、也就是所谓的术士,却喜欢让人称其为“大师”等等。所以说对于这些个沽名钓誉的做法儿,我们真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随声附和。您要是跟着起哄、跟着乱称呼了,那等于指明他(她)是在吹牛皮,并且还极有可能毁了您自己的名声,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大家肯定都知道,真正的、有资历的、有威望的书法家或大师,是很忌讳别人怎么叫他(她)的。所以您在使用“大师”啊、“名家”啊这些个溢美之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切记、切记。

当然了,说到老北京人在称呼上的禁忌,那可远远不止就上面儿提到的这些,其实还有很多,将来有机会再和各位详细的聊。那好了,今儿就先暂时和各位侃到这儿,咱们回头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