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是西方进化心理学对于佛学的一些解说,名字叫《为什么佛学是真的》,颇有感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心理学中的佛教的人生观?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理学中的佛教的人生观
最近在看一本书,是西方进化心理学对于佛学的一些解说,名字叫《为什么佛学是真的》,颇有感触。
这本书里,提到了几个问题很有意思。
问题一,恻隐之心到底好不好?
问题二,求佛到底有没有用?
先说问题一,假设恻隐之心是好的。
恻隐之心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作共情。大概意思就是,看到了别人的情况,联想到了自己。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正在逛街,忽然看到了一个小孩子,睁着大眼睛,浑身脏兮兮的在要饭。我们一看,哎哟这小孩子太惨了,帮帮他吧。
这个时候我们就算是动了恻隐之心,动了多少的标准,是小孩子到底有多惨。
如果我们帮了小孩子,给了他一些钱,那么这会造成两种后果。
第一种是,卖惨挣钱。
第二种是,坏人弄一些孩子,把孩子弄得惨惨得来挣钱。
一旦出现了这两种情况,就将会产生很大的不公平。
那些不愿意不惨的人,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帮助;那些好好的孩子,会遭到迫害。
如果是这样的话,恻隐之心还是好的吗?
下面说一下第二个问题,求佛到底有没有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张三非常穷,他想要钱,然后就去求佛。
如果求佛有用,佛就会给张三钱。这样一来,佛就满足了张三的愿望。但是,佛会满足张三的愿望吗?
要知道,想要钱的愿望,其实也是一种欲望。可是,在佛法里,欲望这东西是有害的,是要抵制的。
这两个问题,看似不同,其实核心道理却是一样的,都是在讲空。
在心经当中,“色即是空”这句话非常的著名。
“色”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空”就是不真实。
“色即是空”翻译过来意思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都是不真实的。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猴子是非常喜欢果汁的,我们把它关到一个笼子里面。每当摇起铃铛的时候,就喂它几滴果汁。
猴子在吃到果汁的时候,大脑会瞬间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这就说明猴子很快乐。当猴子摸清规律后,知道铃铛一响就有果汁。铃铛再次想起的时候,就会瞬间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而吃到果汁时,多巴胺的分泌则会减少很多。
在这个实验里面,猴子以为果汁就是快乐,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像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其实人类也有。
人类都是喜欢甜的。在于物质不丰富的时候,这种认知是对的。可是,现代的物质极其丰富,喜欢甜这种认知,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个时候,这种对于甜的认知就是错的。
佛陀讲空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摆脱这种错误的认知,把所有情绪给我们带来的错误诱导消除,找到事物背后的那些真实认知。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善良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是脑洞大仙,有对佛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科学作者和进化心理学学者罗伯特•赖特,写的这本《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文章最后,在这里向大家求个关注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