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成果展(璀璨非遗薪火相传)(1)

一、【活动简介】

自2013年10月以来,市非遗中心以传承绵阳非遗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传承人活态展示、现场教学为主要方式,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从校园抓起,从娃娃抓起,成功探索出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截止2018年,“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在全市82所学校全面展开,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方面成绩斐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蜀兴川”的系列指示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进行集中展示,由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璀璨非遗•薪火相传——2018年绵阳市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演将于2018年12月21日下午14:30在绵州大剧院隆重举行。

本次“非遗进校园”将以文艺演出、外场表演、视频集锦、图文资料等方式综合展示。剧院外广场将组织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学生进行沙朗、羊皮鼓舞表演。剧院一楼大厅将设置“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活动的图文、作品展示宣传。剧场内将打造一台精美的文艺演出,由各参演学校学生完成,每个节目均由非遗项目创作而成。活动还将为绵阳市第三批(2018)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现场颁牌,对2018年“非遗进校园”先进学校及优秀教师进行通报表扬。

二、【相关活动内容】

(一)时 间: 2018年12月21日下午14:30

(二)地 点:绵州大剧院

(三)主 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四)承 办: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五)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授牌

绵阳市第三批(2018)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校园类)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川剧、梓潼年画、鑫田粮艺、面塑、金钱板、平武剪纸),绵阳高新区河边镇小学(陶艺),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金钱板、川剧),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羌绣、草编、沙朗),绵阳市安昌路小学(梓潼年画、川剧),梓潼县文昌第二小学(梓潼年画)、盐亭县茶亭小学(桃子龙、蚕龙)、三台县潼川三幼(川剧)学校。

2018年“非遗进校园”22个先进单位

涪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涪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北川羌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安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州区教育和体育局、梓潼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梓潼县教育和体育局、三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三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绵阳市第九中学、绵阳市警钟街小学、绵阳市七一剑南路小学、绵阳市五里路小学、三台县七一小学、梓潼县文昌第一小学、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中心学校

2018年“非遗进校园”优秀教师

李 娅(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王松柏(绵阳市第九中学 )

赵 惠 (绵阳市警钟街小学)

贾彦端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王菱鸽(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王枝萍(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六)非遗展演节目单

外场展示:羌族沙朗 羊皮鼓舞

项 目:羌族沙朗(省级)、羊皮端公舞(市级)

演出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

开场迎宾:民乐演奏《金蛇狂舞》

项 目:传统音乐

演出单位:安州区文化馆

安州区永河镇小学

插片一《非遗中心宣传片》

节目一:舞蹈《加油向未来》

项 目:金峰雄狮

项目级别:市 级

演出单位:绵阳市游仙区七一剑南路小学

节目二:合唱《川剧传奇》

项 目:川 剧

项目级别:国家级

演出单位: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节目三 舞蹈《达嘎布告娆》

项 目:白马人花腰带制作技艺

项目级别:市 级

演出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节目四:器乐《醉忆古琴声》

项 目:古 琴

项目级别:国家级

演出单位: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绵阳剑南古琴馆

插片二《非遗进校园掠影》

非遗进校园授牌仪式

表彰优秀学校及优秀助教老师

节目五:吟诵《陋室铭》

项 目:绵州吟诵

项目级别:市 级

演出单位:绵阳市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节目六:舞蹈《桃花村》

项 目:川 剧

项目级别:国家级

演出单位:绵阳市高新区火炬三小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节目七:器乐《茉莉芬芳》

项 目:传统音乐

演出单位:绵阳市文采筝乐团

插片三《传承者掠影》

节目八:舞蹈《绣春》

项 目:羌綉传统刺绣工艺

项目级别:省 级

演出单位:绵阳市老年大学

节目九:《川剧操》

项 目:川 剧

项目级别:国家级

演出单位:绵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

节目十:《薪火相传》

演出单位: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全体演员

三、【绵阳市“非遗进校园”活动】

自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各非遗项目的大力宣传和普及传承,其中非遗进校园就是一大有力的载体。非遗进校园活动目的在于让传统非遗文化从校园抓起、从娃娃抓起,成为绵阳大文化的有力补充部分,并为当前传承难、收徒难、对外宣传难寻求到了一条新的路子。非遗进校园活动主要选取绵阳本土的适合于校园学习和传播的非遗项目,与区域内大、中、小学合作,各项目传承人和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非遗中心专业文艺骨干亲自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传承。教学成果将通过舞台、媒体等方式进行推广展示,遴选有条件的学校成为非遗传习基地并挂牌,最终形成非遗传习的长效机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让非遗文化走进学生团体的生活,回归大众,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灿烂的光芒。此项活动写入了2014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受到光明网、凤凰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等各大媒体及栏目争相报道宣传。2016年8月25日,中央电视台1套《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市非遗中心到仙海中心校开展“非遗进校园——乡村少年宫”活动的专题报道。2017年12月14日,《中国文化报》10版“巴蜀文韵”以“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保护新路子”为题,对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了专版大篇幅报道,极大的宣传了绵阳特色非遗文化,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你我的携手并进,文化高地的铸就,需要绵阳人的共同努力!保护非遗,人人有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