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身锵玉珮,

举袖拂罗衣。

对檐疑燕起,

映雪似花飞。

写莺歌燕舞的古诗(读萧德言的咏舞)(1)

这首诗出自唐朝,作者萧德言。这个萧德言,是兰陵人,后全家搬到关中。萧家是官宦世家,萧德言的父亲在当时很有名望,官做到了吏部侍郎。萧德言也做官,他做过东宫太子洗马,后来又担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作家,兼大学教授。

萧德言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饱读诗书,广阅经史,尤其偏爱《春秋左氏传》,对此颇有研究心得,文笔好,经常发表些文章。那个年月,没有自媒体平台,诗人们的作品在坊间以歌咏的形式流传,或者,以文字作品形式被保留下来。

萧德言的这首《咏舞》廖廖数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体态轻盈舞姿曼妙的女子的优美形象。舞女环珮绕腰,在舞动中发出悦耳的声响,她的皮肤一定是白而细腻,纤纤玉手在空中伸展,动作娴熟灵活,时而如敏捷的燕子凌空飞舞,时而如轻柔的雪片慢慢飘落。广袖飞扬,香风入鼻,叮铛悦耳,通过诗人之笔,一场视听觉盛宴鲜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中出现的两个字锵,檐,用于表现舞蹈动作。

锵:读音同枪,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另外,有一种乐器叫锵,这是维吾尔族的打击弦乐器,也就是新疆扬琴。在本诗中锵应作动词用,舞者低头,用手划动腰间环珮,发出悦耳的声响。

檐:读音同严,指屋顶伸出墙壁的部分,或者,指某些形状象屋檐的部分。在本诗中,檐指舞者做出了一个伸展的动作。

萧德言做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唐朝政治经济相对稳定,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在唐朝,文艺事业兴盛,朝廷设立专门的“教坊”来管理演员,并有宦官专项负责。遇到大型宴会或大型活动,教坊艺人要去表演吹拉弹唱及舞蹈才艺,烘托气氛,教坊的女艺人一部分来自犯罪官员子女,一部分来自民间,从乐器的弹奏,到歌舞表演,有专业的教师有细致的教学内容,唐朝的教坊将音协舞协以及艺术学院融为一体,集行政与教学于一身。唐朝的教坊制度逐步完善,后代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明朝,改名为“教司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