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欧亨利和法国作家莫泊桑都是享誉十九世纪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巨匠。他们与契科夫被同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尽管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但欧亨利和莫泊桑的作品中却拥有许多相似性:他们都以一波三折的故事结构,“由小见大”来反应社会现状的象征写作手法,精巧的语言风格而获得巨大的赞誉。也因此,他们的小说都能让人很快的沉浸进去,读起来特别“爽快”。

但细细品味起来,又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手法有着诸多不同。今天,我们通过他们各自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及《项链》,从创作艺术的3个角度,分析莫泊桑和欧亨利的异同。

01.相同点:一波三折的故事结构和象征的写作手法1.相似的故事结构: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善于制造意外

欧亨利和莫泊桑的小说引人入胜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故事情节的生动巧妙,往往一波三折,吸引着人们跟着故事起起伏伏。

莫泊桑的《项链》里,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收到一封高端聚会的请柬,为了体面的参加聚会,她向朋友借了一幅钻石项链。靠着这钻石项链,她在宴会上出尽了风头。但是,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她家庭的寒酸,在丈夫来接她的时候,她急急忙忙的和丈夫一起回家了,却没想到项链居然被弄丢了。此后,她和丈夫整整辛苦了10年才偿还完项链。故事并未结束,最后的冲击在于,当她和朋友又在一次街头偶遇时,意外得知那条钻石项链是假的,他们根本无需如此辛苦10年。

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环境描写:从麦琪的礼物和项链(1)

尽管作品里充满了巧合和意外,但由于作者对人物性格刻画的真实:主人公非常爱慕虚荣,作品又具有了合理性。这样精巧的冲突设置,让人读完后还想一直回味。

欧亨利的作品也是如此。《麦琪的礼物》里,一对年轻的夫妇互相都想为对方准备一个中意的圣诞礼物。但由于贫困,他们只有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才有钱换来对方最喜爱的礼物。于是,背着丈夫,妻子德拉卖掉了她最美丽的金发,给丈夫买了表链。丈夫则偷偷卖掉了他最珍贵的怀表,给妻子买了她一直想要的发卡。直到交换礼物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礼物已失去作用了。

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环境描写:从麦琪的礼物和项链(2)

这样错愕又温情的结尾,令人笑中带泪。看似过于巧合,但对照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又觉得其实很有可能发生。

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到底巧妙在哪里呢?我们可以用LOCK系统来分析。

LOCK系统是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在《这样写出好故事》这本书中提出的。

LOCK系统分为四部分,分别代表L主角(Lead)、O目标(Objective)、C冲突(Confrontation)、K冲击结尾(Knockout)。贝尔认为,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备这4个部分。

L主角(Lead),首先是主角必须吸引人。因此,主角需要有一些不寻常的特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有着强烈虚荣心的人,《麦琪的礼物》里的主角,是为了爱情能彼此纯粹付出的人。

O目标(Objective),故事需要需要有一个强烈的目标,这时主人公就会行动,这样故事才有往前进的源动力。《项链》中,女主人公的目标,就是她特别渴望过一种富贵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故事就围绕这点开始了。《麦琪的礼物》里,男女主人公的目标就是,为彼此买到最心仪的礼物。读者自然也就会好奇,那该如何买到礼物呢?

C冲突(Confrontation),冲突是指小说里要有阻力,阻止主人公去完成他的目标,这能引起读者对主角的关注和担心,从而深入剧情。比如《项链》里的女主人公因为缺钱,所以去参加一次高级宴会时拿不出一件像样的首饰。而《麦琪的的礼物》里,男女双方也是因为缺钱,无法给爱人买礼物。

K冲击结尾(Knockout),结尾最好是给读者重重一击,有力道,让读者回味无穷。《项链》里最大的冲击,来自于为购买一条假项链而白白背了10年的债务。《麦琪的礼物》里,则是男女主人公为了给对方买了他心爱的礼物,却不知道对方为了自己把心爱之物割舍掉了,结果礼物全都派不上用场。

我们发现,欧亨利和莫泊桑的小说,全部都遵循了LOCK原则,所以才能把一部看似普通的短篇小说化平淡为神奇,让我们那么投入。

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环境描写:从麦琪的礼物和项链(3)

2.相似的写作手法:均擅长用象征手法来反映和批判社会现状

欧亨利和莫泊桑两人都处于小市民阶层,社会经历也都很丰富,因此他们的文章大部分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体验最深切的生活。也因此,这些小市民、小职员、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被他们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们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象征方式,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背后所反映的意向,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陋习和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苦。

我们可以从符号学角度来理解这一点。结构主义文论代表者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里说到,

“写作绝不是交流的工具,它也不是一条只有语言的意图性在其上来来去去的敞开大道”。

“写作是一种硬化的语言” ,它“永远显得是象征性的,内向性的,显然发自语言的隐密方面的”。

也就是说,写作所用的语言绝对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呈现,它更像是创作者用来对世界做艺术加工的一个工具。通过语言,作者创造出一个小说里的世界,因此这时语言所表现的作用就有了两个层面,一个是表面的字面意思,一个是更深层次的象征意思。

在《项链》里,项链表面上是指的物品意义上的项链,但背后象征的第一层意思,是女主人公对虚荣的追求,第二层意思,则充分反映出贫民的生活有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女主人公一家居然要用整整10年的时间,才能偿还掉这个债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一生都被这条丢失的项链给毁掉了。

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环境描写:从麦琪的礼物和项链(4)

《麦琪的礼物》里,作者也正是用礼物这个事物,来反映出19世纪美国贫民阶层生活的艰辛。两人需要卖掉自己最爱的物品,加上辛勤的打工,才能购买到对方心仪的礼物。

除了这两篇文章,在其他小说里,莫泊桑和欧亨利也都用了相似的手法。比如在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里,作者用食物来表现出贵族阶级的虚伪和自私自利,在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里,作者用流浪汉来体现穷苦阶层生活的痛苦。

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部小说的深层意义能够借由一个事物来完整的体现,也让读者读起来更觉得回味悠长。

02.不同的语言风格:莫泊桑精炼冷静,欧亨利幽默反讽

莫泊桑和欧亨利都是讲故事的好手,他们的小说读起来人物性格分明、节奏利落、情节紧凑,一个短短的故事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们创作的语言风格,又各有不同。

1.莫泊桑的语言风格精炼冷静

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因此,他的小说也继承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莫泊桑的小说里,正是用真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典型人物。

福楼拜训练他:

“只要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时不一样的。”

在这样精确和严格的要求下,莫泊桑的写作技巧日趋炉火纯青。在构建故事时,他采用精炼的叙述风格和简明的白描手法,力求用最短的话语来把一个事件准确、完整的描述。让读者能快速接收到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进入小说的节奏中去。

因此,在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时,他并不花太多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描述场景、事物的发展,和推动情节的对话,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项链》里,女主人公在有机会参加高级宴会时,反而赌气的把请柬把桌上一扔,并很愤怒的嚷嚷到:你要我穿什么衣服去丢人现眼?”通过对行为的描写,准确的展现出主人公爱慕虚荣、对现状极其不满的特点。

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环境描写:从麦琪的礼物和项链(5)

这里,福楼拜“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对莫泊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莫泊桑像一个冷静客观的讲述者,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展现和讲述整个事件,并不在上帝视角上发言,而是把评判和见解全都留给读者。

2.欧亨利的语言风格幽默中带着反讽

同为19世纪的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也属于现实主义。所不同的是,在写作手法上,欧亨利更多的展现了一种美国式的幽默,又以此来反讽社会和人物的处境,这一点上他和马克·吐温很像。在《麦琪的礼物》中,两人互相为彼此买了礼物却派不上用场后,男主人公吉姆坐在椅子上,脸上绽开了一个微笑。说:“礼物都很棒,但先不急着使用了。”男主人公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幽默,让人既感动又想哭,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对贫民阶层的不友好。

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环境描写:从麦琪的礼物和项链(6)

同样是体现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与莫泊桑不同的是,欧亨利的小说中带有作者浓厚的主观感情。他从不掩饰对笔下人物的浓厚的爱,这也让他的作品有了极强的感染力。《麦琪的礼物》最后,欧亨利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在所有送礼物的人之中,这两位似乎最为聪明的。在所有交换礼物的人之中,他们也是最为聪明的。”

这几句话透露出作者对两位主人公深深的同情和爱。

这些藏在作品深处的细节,一旦我们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两位大师创作手法的高超。

03.结语

欧亨利和莫泊桑两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尽管在情节设置、文本艺术和思想内涵上有诸多不同,但还是存在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他们的小说为我们丰富的展现了19世纪法国和美国的社会百态,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让我们能够从一个个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和生活。而他们高超的写作技巧,极富张力的故事情节,又让我们在了解生活之余得到一种艺术上的快乐体验。

我想,这也是短篇小说一直源远流长的魅力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