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准备考研的上海海事大学大三学生倪同学,从同学那里得知,学校新开了一个“爱心书屋”。与一般书店不同的是,该书屋的图书大都由毕业生捐赠,而来光顾书屋的学生,皆可免费领取自己需要的书。慕名到“爱心书屋”寻书的他欣喜地发现,自己想在网上买的几本考研书,这里竟然都能找到,且八九成新。“爱心书屋”是今年上海海事大学倡导建设节约型校园,继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后,校园里又出现的一种节俭新风尚。
“爱心书屋”最初是由学校热心的“送水叔叔”黄曙光和校内的一群学生志愿者搞起来的。黄曙光是一名送水工,他在上海海事大学工作已有13年,每年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他都会免费帮助学生驳运行李,并且不断资助贫困学生。
黄曙光发现,每年毕业生离校前,都会留下很多图书,有考研的、考托福的、司法资格考试的,还有一些文学书籍、专业用书等等。“这些书大部分都是新的,但没有渠道回收,只好把它们当废品一样处理。”黄曙光说,之前他会把一些书和日常用品收集起来,送给下一届的贫困学生。后来实在太多,处理不过来。“很多书,其实低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用到。”黄曙光想,如果在学校建立一个学生二手图书捐赠平台,把毕业生留下的书转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进行循环再使用,不仅节约了资源,也帮低年级学生省下一笔买书的费用,很有意义。
他的想法与一群热心的学生志愿者不谋而合。“整洁的教材如果能循环使用,那该多好!”物流工程学院电气专业大四学生代欣鹏,目前是这个爱心图书捐赠志愿团队的队长,也一直是学校的平安校园志愿者,正面临毕业的他,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定价1000多元的书,要是当废品卖掉,还卖不了10块钱。”代欣鹏说,国家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倡导节约。在高校里,节约不仅只限于餐桌上的“光盘”行动。
在学校后勤中心的支持下,10月初,黄曙光和志愿者们一起建立了“海大图书爱心捐赠群”。没想到捐赠群很快扩大到400多人,爱心书架则由学校北广场的一些商铺捐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们捐赠的图书达到一万多本。不少老师也纷纷来赠书。
“现在都是学生志愿者在管理,涵盖各个年级。我就送水之余拉拉书,早上过去搞下卫生、消消毒。”黄曙光说,学生志愿者起初都是来捐赠书的,后来发现“爱心书屋”需要日常管理,捐来的书也要进行整理分类,就踊跃地做起了志愿者。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张超,曾是浦东机场卫星厅综合演练志愿者、校内迎新志愿者;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乐斐卿,也是一名老志愿者,曾经在上海博物馆和巴金故居做志愿服务。
“爱心书屋”的捐赠留言簿上,写满了前来赠书的学长学姐们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希望收到书的人,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祝学弟学妹考研成功上岸!”“希望这些书对他人有所帮助,加油!”“感谢海大四年来的点点滴滴,阅读使人明智,给人快乐。愿海大学子以书籍为阶梯,早日实现人生理想。”
据悉,学生们不但捐来了书,还捐赠有暖瓶、盆子、衣架、插线板、简易学生桌等。此前,新华社报道称,我国教科书用量巨大,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节约费用可援建约4万所希望小学。
“学校下一步会在宿舍楼等区域,开辟专门的二手图书和二手日常用品放置区,把‘爱心书屋’延展为‘爱心之家’,让宿舍楼大厅变成二手图书和日常用品的漂流站,供学生自由选择。这会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爱心工程。” 上海海事大学后勤中心党总支书记孙庆祥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