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适合我的地方(这个世界风景很好)(1)

这不是一个有关成功的故事,所以不算励志鸡汤,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人的普通十年。

因为追着雪,所以遇见山,因为看见光,就勇敢做了梦。

用尽全身力气,也只不过是活成了一个普通人。

先从一个人说起,他叫杨小华。

我与他相识在大学校园,分在一个宿舍,不是我上铺的兄弟,而是睡在我对面上铺的兄弟。

大学时间都在一个宿舍度过,说实话,那时都还不明白什么叫做生活。

在这里我想跟不少为大学文凭焦虑的年轻朋友说说,你们的学校不差,至少相对于我们的专科院校身份而言。

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过多烦心,世界上的路走过了就走过了,既然已经在路上,那就继续向前看。

回到杨小华的身上。

课堂上不冒头不吊车尾,偶尔逃掉选修课去打篮球,课后时间在游戏中发散多余的精力。10年那时候流行的游戏是地下城与勇士,然后就是穿越火线,我们沉浸在Double kill,Triple kill..甩狙、瞬狙的快乐中不可自拔。

杨小华比我更好胜一些,半夜两三点还在电脑前带着耳机奋力练习各种枪法身法。半夜起床尿尿,看见黑暗中一张映着电脑光晕的惨白的脸,没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会被吓一大跳。

懂的人自然都懂,竞技游戏就是有着不可描述的魔力。

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刚开始,已经到了要去直面生活的时刻,部分人已经在校园招聘中找到了实习的单位陆陆续续步入职场。

校园招聘对专科生而言,机会很少。我们这种平日里没有任何优点,也几乎不在老师面前露脸的人自然没有得到推荐的机会。

杨小华拗不过家里人的良言,提了一些土特产去“看望”了导师,希望他也帮忙留意一下实习工作的事情。

导师是正派导师,礼物没收。学生的事他会放在心上。

我当时也很焦虑也有想要效仿的冲动,但农村出来的孩子面皮薄、自尊心又幼稚得可笑,最后还是作罢没敢跟家里开口。

特产没收,杨小华提回宿舍给我们分着吃了。不愧是地方特色的卤鸡,好吃,但我确实吃不惯。

最后一学期已经没有课程,我们的任务也是要面临的出路就是找到实习单位,让学校的就业统计数据变得好看。

但12年的建筑设计行业情况很一般。

然后极其一般、甚至是毫无竞争力的专科应届生更是难上加难。

一无是处的简历投递出去都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年关刚过,还是正月时候,我和杨小华已经开始慌乱。

电话联系之后,我跟杨小华一拍即合,正月初六就背上行囊回到了学校,抓紧继续海投简历。

我带了800块生活费,他家里条件略好一些,要到了1000。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当时的生活成本,热干面3.5元一碗,炒饭是5元。学校食堂的小炒菜八元一小盘勉强吃饱。

当时800块钱是在学校勉强一个月的生活开支。

但是显然,我和杨小华都小瞧了生活的残忍。

回到学校半个月后还是毫无消息,每日时间充裕可以打游戏度日,但慢慢的就发现游戏已经不香了。焦虑如同绣花针,刺得内心发苦。

同时,同学和学弟学妹们也陆续回校,但我们应届生的宿舍已经很冷清。同宿舍共有六人,其中一个在老家有小旅馆生意已经不来武汉,另两个自个找到亲戚帮忙,一个去了大城市深圳,一个转行搞工程去了亲戚工地。至于另外一个兄弟,属于头铁啥都不怕的主,半年前已经离开武汉自谋出路。

我和杨小华属于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那种,只能自己等风来。

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适合我的地方(这个世界风景很好)(2)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焦虑加重,害怕别人问“你们怎么还在学校”这类糟心诛心的话。

每天如坐针毡,终于忍不住了。杨小华提议我们去已经开始实习的同学那里逛逛,看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也打听打听他们公司是否还需要人手。

不给工资都行。当时真是这么想的。

去了一个关系还不错的同学那里,这里暂时叫他强子。

谁知道强子租住的城中村房子里已经人满为患,三四个暂时还没工作的同学都挤到他那儿打地铺呢!

杨小华和我过去之后更挤。

挤就挤吧,都是男生也都是熟人,不尴尬。

但挤了三四天后也意识到对强子的生活是一种负担,他虽然管不起大家的饭,但还是得补充一下家里的矿泉水吧!

每天补充六七号人的矿泉水对于当时的强子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

所以我和杨小华离开了。

不敢回学校,那就在宇宙第一的光谷广场边的城中村找了一个日结的小旅社。

每天住宿费60元。两人一平摊,还行,勉强能活。

白天睡醒吃碗便宜的热干面3.5元,晚上点个小菜,13元的青椒肉丝或11元的青椒炒蛋改善一下伙食,点两碗米饭。

打包回小旅馆吃,为啥?

两个人点一个菜不好意思在店里开吃,寒碜,可怜。

被嘲笑都能接受,但不想被人可怜。

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大概一个星期,热干面已经吃得犯恶心。

杨小华的简历终于得到了回音。

那一刻的杨小华感觉是什么样的呢?多年后喝酒吃宵夜时他说:就像中了一张,真tm开心!

但我还是毫无信息,那一刻我的焦虑更深。忧虑几乎就是写在脸上,心情难受到极点。

第二天杨小华就一大早去面试了,但没有下文。那是一个很小的小作坊,加上老板也就六七人的规模。

继续等了两天,杨小华虽然在那里被拒,但导师终于想起了他,让他先回学校,过半个月去导师的朋友公司那里实习。

我也跟着回了学校。

终于两三天后那个小作坊竟然也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去面试!人生第一次面试,说实话说话都有些结巴,加上毫无能力,理所应当被拒绝。

但我当时已经无路可走,面试完回到学校后的第三天我终于坐不住主动给小作坊打了电话:“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吗,我可以学!”

感谢这个电话让我终于找到了实习工作,也感谢那个老板给了我每个月500块钱的第一份工资。

我开始上班了,在南湖片区。租了城中村单间,400块的房租很实惠,50块钱的网费略贵。

继续找父母要了三个月每个月600的生活费,四个月后也到了交毕业设计拿毕业证的时候。

终于我忍不了这种继续找家里要生活费而且没有转正希望的实习生活,我重新投递了简历也换了工作,每个月1500,包中餐。

还是在公司边上找了个城中村,每个月没什么消费,能存下300块钱。

杨小华的工作则没有那么顺利。

当时导师是让他去自己朋友公司实习的,但导师的朋友在筹备工作间的期间有新的计划,不想要实习生了,关键导师要求给杨小华他们包吃住。

导师是好导师,但他的朋友是生意人。

觉得给毫无工作能力的实习生包吃住不划算,所以,杨小华被鸽了。

随后的十多天简历依旧石沉大海,有少部分同学陆陆续续转了行,具体去了哪些行业我没打听,只听说一个去了啤酒厂,一个去做销售了。

杨小华不想转行,不甘心。

还好,学校的一个有自己工作室的系主任注意到了他。然后杨小华就去主任在学校的工作室里上班了。

每月工资是50块钱。

是的,我没有少写一个o,的确就是50块钱。其实不叫工资,叫工资的话会比较好笑,我至今都经常拿这个事儿打趣杨小华,当然了,旁话暂时不表。

50块钱是交通补贴,因为系主任偶尔需要杨小华出门去送送图纸,盯一下效果图公司进展等杂活。

那段时间杨小华的心情不是很舒爽,所以勉强干了两个月,学到了一些专业制图技巧后就离开了。

这次找工作还算顺利,也同我一样有1500的工资。

大武汉很大,杨小华当时在光谷,我在武昌江边。因此见面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

12年的一年时间,我和杨小华应该见过15次左右。

枯燥繁重的工作打碎了我们在学校时候的单纯憧憬,并不高端也跟设计大师毫无关联,想要成为设计大师的梦想支离破碎,只剩下埋头制图改图的枯燥。

这是一条规范技术条款繁多、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是无穷无尽的修改变更之路。

也是一条必须忍受加班加点、早出晚归的艰辛之路。

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适合我的地方(这个世界风景很好)(3)

不过抱怨就此为止。

世界上的普通大众大多数都是如此,能够自食其力并且慢慢变好,已是不错。

杨小华跟我都是很珍惜工作的人。

但我那时候还属于年轻气盛的年纪,也还有一些梦想。因此13年初,我又待不住了,我裸辞了。

喊杨小华过来吃了一顿暂时的告别晚饭。那时候宿舍另外一个家里做生意的兄弟在我那儿蹭住,因此我们三个也算是难得聚一次。

告别晚饭吃完,我独自一人去了深圳,是当时二十出头的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我想去看看,所以我去了。

深圳不愧是大都市,初来乍到的我闲逛混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在福田保税区一个办公楼找到了新工作,试用期三千五转正后四千五,算是终于在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城市暂时落脚下来。

去过笔架山,红树林,深圳湾体育中心,也隔海看过香港,觉得一切都充满新鲜和希望。

那时候有首歌很火,有句歌词是:再不疯狂你就老了!

然后拿这句话讲个杨小华听,隔三差五给杨小华打电话想让他也到深圳看看。

杨小华比我沉稳,他很心动,但没有随便挪窝。

他在光谷的第一份工作那里待了一年半的时间,生活慢慢趋于稳定,工资也涨到了每月2500元,年底拿到人生中第一次年终奖2万块钱。

杨小华跟我说起的时候,差点把我从深圳劝退回来。

那时候我在深圳的工资是四千五,很累,而且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稍微有些苦闷。

不过也交到了一个不错的朋友,一个叫亮哥的人。

亮哥比我大两岁,在我之后一个星期进入的公司,当时他一头黄色头发,扎个小脏辫到后脑。

跟他不熟之前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善类,这里我得抱歉,对黄头发和脏辫有些先入为主的不好印象。我一般会对其避而远之。

但命运很奇妙,因为工作项目配合,亮哥跟我有了交集,他来问我项目情况。熟悉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这家伙其实很随和很逗比。

“搞木鸡啊!这很简单的啦--”亮哥是海南人,但在广州深圳时间不短,广东话学得很是饶舌,关键是他也喜欢打篮球,而且篮球技术比我菜!

这就很合我的胃口了!

随后因为他需要租房子,我先前来深圳是暂时借住在朋友那里,南山区到福田区转乘地铁很远,因此就跟亮哥一起合租一个单间。

提一下,亮哥是一个会弹吉他的人!

因此我当时觉得亮哥真牛!也用他的吉他学了个把星期,亮哥实在是教不会我,双双作罢。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深圳的租房,是真的贵!而且竟然只有一个木板上下铺,连个书桌都需要自己去二手家具小店购买。

也很乱很乱。

当时我跟亮哥租的地方是一个四室一厅,每间房都住了两人,然后客厅里有床铺单独出租,一套房子里整整挤了12人!

房租太高,打工人都是各种想办法节省开支。

那时候我在尝试写小说,将学校用的老古董笔记本电脑带来了。

亮哥觉得我是个文化人,觉得写网络小说很有逼格有前途,所以心血来潮第二天就去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然后第三天我和亮哥回家的时候发现房间门头上的亮子被撬开了。

他的新笔记本电脑和我的老笔记本电脑一起不翼而飞,我有个换下的按键老手机被丢在了地上。毛贼瞧不上那个按键山寨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打电话报警,但城中村老房子只有一楼入口有监控。

我和亮哥坐着警察叔叔的车子到片区警厅自己翻看了一夜的监控录像。凌晨时刻实在坚持不住只好作罢,回家继续上班等待警察叔叔的调查结果。

没有结果,监控范围太小没有找到小偷的可能。

我和亮哥的网络小说梦就此停歇。

时间已经到了13年下半年,杨小华离职了。问题在我和另外一个大学室友的啰嗦,因为他所在的第一份工作其实不是本专业的行业,是园林景观,他算是偏航了。

我们劝他,得回到正轨,学得是建筑设计,应该继续为房地产设计事业而奋斗。这里其实也不能怪我,当时年轻,真的觉得学什么就应该做什么,建筑大师的梦破碎了但没完全破碎。

杨小华当时肯定纠结了很久,甚至可以想象,他当时内心是赞同我们的说法的。

所以他离职了,回到了本行业本专业,去了大武汉另一个地方,东西湖。大武汉真的很大,东西湖离光谷是很远的距离。

而且跳槽转行是有成本的,不是每一次都会变好......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