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遥远‬的‬救世主‬》。

推荐一本书和推荐理由(推荐一本书)(1)

因为之前研究缠论,受缠迷们的影响,很早就听说这本书了,一直想看,终于在最近‬安排上了。作者豆豆,非常低调的一个女性作家,她早期的作品平平淡淡,并没有什么特别,直到她遇到一个名为李红英(化名)的奇人,这个人给了她一些素材,催生了她最出名的三部曲小说,《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只看书名真的觉得可能就是比较普通的言情或者商战小说,其实不然,这三本书描述的三个男主角,简直可以看成李红英人生的三个阶段,为生计劳碌、因迷茫求道,最后得觉悟独居。因此,很多人对这三本小说感兴趣的真实原因就是对豆豆背后的奇人李红英感兴趣,我也是如此,我甚至认为李红英其实就是缠论的发明者——李彪,而李彪又跟开国元帅林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虑到话题的敏感性,我也无法详尽地去展开讨论,还是说说书的内容吧。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主要就是描写了由男主人公丁元英发起的一段商战过程,并围绕这个过程探讨了人性和悟道观点,有趣的是,书中的商战用例正被现实生活中的大公司竞相模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成本压制杀手——美团,可见书中描写的一些情节真实度把握得比较好,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另外,男女主人公的一段短暂而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很值得回味,总体上,这本书属于可以持续复读的作品,它的影视作品版本——《天道》,也在2008年上映,由王志文老师领衔主演,据说王志文在了解剧本内容后,反复看了原作多次,他后来在一次采访中说到,丁元英是他表演过的最邪的角色,这个角色也给了他很多启发和人生感悟。

主要看点

要说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主人公丁元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这个世界理性的认知,很多道理我之前只是模模糊糊地有所了解,却在他这边有了很清晰的表达。比如谈到透视社会,他给了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并提出“文化属性”这个概念,他认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刚开始,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虚无的概念竟然可以去决定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行为和命运,但是从书中给出的实实在在的案例中,却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处境时,他的文化属性是怎样影响了他的观点和决策,其过程如流水遇到分叉般自然顺畅,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分叉,形成了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分层。同样,在国际上,文化属性也在做分流,美国为什么强大,不仅仅是历史机遇问题,在文化属性上与其他国家也有着强弱之分。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从客观规律的运用角度,尊重客观规律可以认为是强势文化,而蔑视甚至歪曲客观规律可以认为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塑造了科学和工业,弱势文化制造了混乱和内耗,从而分流了经济状况,科学和工业使个人、民族和国家富裕,混乱和内耗令个人、民族和国家贫穷。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不洗心革面,都去拥抱强势文化呢?为什么富人是少数而穷人却是大多数呢?其原因在于,强势文化大多难学难用,需要持续花费努力学习和实践,而弱势文化因为易学易用反而成为流行品种。所以,多读书,读一些科学类的书籍,是在对自己的文化属性进行改造,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还有从其他角度对文化属性强弱的区分,而大多人因为自己身处文化属性的大环境和大圈子而不能自知。

这本书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对于佛教的观点。丁元英在发起商战之前,因为预料到强力作用下的杀富济贫会带来一系列社会恶果,于心不安,去了趟五台山,找大师论道。他对于佛学是崇敬的,是以一种哲学的态度来对待,而对于佛教的种种形式化教义和教规不解,甚至觉得求真经就是一种谬误。这可以从他给大师的一首作为敲门砖的诗看出: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他质疑佛教中的天命、真经、前身,都属于不可捉摸的上帝式思维,假设一个不可见、不可考的规则存在,然后在这个规则下去鼓励教徒去信仰、去修正果,无异于缘木求鱼。其实,这在于其他宗教也是如此,比如基督教,以天堂为诱饵,比如道教,以长生不老为诱饵,是不是都在误人子弟呢?当然,丁元英也有自己的答案,只是他不清楚五台山的大师内心的答案是否跟他一致。好在五台山的智玄大师确实是大师,他含笑反问丁元英什么是佛教?丁元英则提出了佛乃觉性的观点,与大师的几番讨论中,将他们的观点引申而出,其实也是本书作者的观点,书中的原句就是:佛教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读到这里,我有时也会想起,小的时候父母为了让自己好好做功课,许诺一些糖果或者礼物,也是一种以幻制幻的善巧吧。

最后,其实书中男女主人公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故事写得也不错,从初次见面的无感甚至不良印象,到后面逐步深入了解,遵从内心去自在地恋爱,直至芮小丹殉职,爱情如昙花一现,我看完之后也是直呼高级,也许脱离物质培育出来的男女之情,只能在书中看到了吧。

特别是,当丁元英的好友问他,你搞这么大的阵仗,策划了一个商战,你也没从中获利,图个啥,什么时候境界这么高了?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当商战引发劫富济贫的责骂,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好友不禁感叹,我的天呢,这件事儿得折腾多少人,得起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送给一个女人的礼物。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引用一下丁元英最后的回答:“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立马一个字,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