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天才”翻译家金晓宇

和父亲金性勇的故事刷屏

金晓宇从小眼睛受伤

之后又被诊断为躁狂抑郁症

但在父母的陪伴下

十年间,他翻译了22本书

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

去年冬天,他又因病住进了医院

没能见到去世母亲的最后一面

这个残酷而又充满爱的故事触动无数人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1)

△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

报道刷屏后

金性勇老人透露了一个好消息

金晓宇已经出院回家

正在刻苦翻译新书

意外左眼失明、突患躁郁症

他的世界一度充满黑暗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前不久,浙江杭州一家媒体接到一位父亲从殡仪馆打来的电话,一位鲜为人知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和他父亲金性勇的真实人生被人们知晓。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2)

△金晓宇童年时的家庭合影

金性勇和老伴是浙江桐乡人,都是大学毕业生,1967年俩人结婚,1972年生了小儿子金晓宇。六岁那年,金晓宇和小伙伴一起玩时,不慎被玩具手枪射伤左眼,从此左眼失明,只能斜眼看东西。

金性勇说,儿子从小就很聪明。高一时,金晓宇被分在尖子班,老师说他考大学完全没问题,但突然有一天,小宇告诉爸妈,“我不上大学了,也不要读高中了”。

厌学的小宇从此待在家中,性情大变,不跟爸妈说话,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会突然发脾气,情绪极不稳定”。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柜子、书架……家里的电器、家具被他砸了个遍。

小宇妈妈绝望地问金性勇:“他是疯了吗?”

后来,小宇突然又表示想考大学了,并进入一所民办高校就读,但最终还是因为个人状态没能读完。

退学后,有两年小宇埋头自学,并拿到浙江大学英语系自考毕业文凭,爸妈短暂松了一口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3)

△金晓宇少年时和父亲的合影

但不久后又出现了令人揪心的状况:小宇两次自杀,一次吃安眠药,一次上吊。

“我是研究医药化工的,孩子这些表现不是性格问题了。”金性勇回忆,他们带小宇去几家医院看后,医生都诊断是躁狂抑郁症,“也叫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会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

翻译意外成为

他和命运抗争的唯一武器

1992年起,小宇基本每年都要进医院。金性勇和妻子忽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不读书不上大学不工作不成家,他们都能接受,只要儿子活着。

虽然治病花钱,让家里经济变得困难,但金性勇还是竭尽所能满足小宇的要求。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等,各种书籍买了两百多本。

1993年,金性勇给小宇买了一台电脑。电脑从此成了小宇的另一个世界。“他也不玩游戏,主要就做两件事: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一部电影反复看,直到完全听懂。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

这些年,小宇还总往浙江图书馆跑,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4)

△金晓宇家的电脑

一次偶然机会,小宇开始接触翻译。“爸爸你放心,我翻的不会比别人差。”很快,小宇的试翻译作品得到了出版社认可,由此开始他的翻译人生。

英文小说《船热》《诱惑者》、专业译著《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十年里,小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5)

△金晓宇的首部翻译作品《船热》

“他短暂又高产的翻译生涯,是我们全家最难得最幸福的岁月。”金性勇说,自己在这十年里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我买了扫描仪、打印机,跑邮政帮他收外文样稿,买资料书,翻译完给他打印样稿,再帮他校稿、寄出样书……每本书从样稿到出版,我都是第一读者。”

让人惊喜的是,22本书、近七百万字,小宇的翻译从没出现过一个错字,“编辑部负责人来我家看过小宇,他说金晓宇译的书稿寄到编辑部,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有人打电话祝贺孩子妈妈,‘你们养了一个天才!’”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6)

△金晓宇的翻译作品

除了南大,翻译界没人知道金晓宇是谁,更没人知道这些书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翻译的,但小宇在翻译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他曾眉开眼笑地告诉金性勇:“爸爸,浙江图书馆里也有我翻译的书,有很多读者借过金晓宇译的书哦!”

每每这时,金性勇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笑着点头,“好、好”。

去年底金晓宇的病情反复

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2015年,小宇母亲的健康每况愈下,之后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接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床上躺了三年。

金性勇说,妈妈的病让小宇非常难过。“他说我能翻译书是妈妈的功劳,每次出版社寄十本样书给小宇,他都第一时间冲到床边讲给妈妈听。后来,他妈妈开始不会说话、不认得家人。”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7)

△金晓宇少年时的家庭合影

买菜、洗碗、洗脸、抱妈妈大小便,妈妈痴呆了好几年。这期间小宇从没对妈妈发过脾气,还耐心的为妈妈做了很多事。

这三年是一家人相依为命的三年,也是小宇翻译的冲刺时期,除了南大,别的出版社也找他翻译了,小宇的病症也奇迹般减少。

照顾妈妈,日夜翻书,小宇一直很安静很努力,直到去年11月,小宇再次发病。不久,医院来人将小宇带走。他呼天喊地:“爸爸救救我,我不去医院啊,不要去啊……”

更令金性勇心碎的事随之而来。11月8日晚上,老伴在家中骤然离世,“我不知道怎么办,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走了,我儿子没有妈妈了。”

2021年11月11日上午,金性勇在杭州殡仪馆放好了老伴的骨灰盒,踏出殡仪馆的门,金性勇又忍不住牵挂起小宇,“每次去那里(医院)看他,每次都听他哭叫,‘求求你带我回家,爸爸我们回家吧……’”

“天才儿子”的故事令无数人落泪

金老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很多网友看了金晓宇的故事后,表示愿意提供无偿帮助和捐款,金性勇老人听闻后婉拒了,“我们现在真的不需要这些物质帮助,谢谢大家的关心!”

17日,老人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小宇已经出院回家,等待已久的《本雅明书信集》样书也已收到,预计下月上市。目前他正在全力翻译第二本,本雅明的著作《拱廊计划》。

故事被报道,对老人来说更像是完成了一桩心愿,“我把心里话说出来,小宇看了报道,也接受了。因为有些话当着小宇的面,以前不敢讲。”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心酸话(我们的天才儿子)(8)

△金性勇老人

对许多人关心的生活问题,老人也一一做了答复:小宇的医保和养老保险一直在交,到了退休年龄就能拿到养老金,残联也有托养中心,已经办好手续,但现在不想去。

“小宇去了后,他孤单,我也孤单,等我老了做不动了,到时候我再到养老院去,他再去托养中心也可以。现在我们两个人不要分开。”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杭州日报(记者 叶全新 戴维)

祝福小宇和爸爸↓↓↓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