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山形态各异,有的尖耸、有的圆实、有的山顶平坦、有的崖壁陡峭……
尖的是峰、平的是顶、圆的称峦、相连为岭、有穴叫岫、峭壁叫崖、崖间崖下的是岩,这些奇特的山石风貌被古人取了不同的名称,并成为中国山水画中的主角。
山水画离不了山,山则是由无数大小不等、千姿百态的石头组合而成。
一幅山水画的审美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石的表现。
▲ 关仝《关山行旅图》
山石的画法最能体现出画家的个性与笔墨功底,在山水画法中,山石的技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勾、皴、擦、染、点。
古人说“石分三面”,是为了表现山石的立体感和阴阳向背、凹凸起伏的变化,避免画成一个平面。人的视线只能看到三面,但实际并不仅限于三面,十面八面也随便你,关键是一个“活”字,石分三面是山石的最基础画法,一幅画要由千万个“石分三面”组成。
▲ 《芥子园画谱》
▲ 《芥子园画谱》
▲ 《芥子园画谱》
▲ 《芥子园画谱》
中国山水画的石头主要通过线条和皴法来表现。
要画好一块石头,线的形质至关重要。石头的形状各异,有光滑面,也有凸凹,还有棱角和转折,因此线也要随形而变。
线是以勾勒来实现的,无论一块石还是数块石,取势都可从勾勒带出。
用笔顺势为勾,逆势为勒。
勾是画石第一步,重在中锋用笔,勾勒用笔要灵动,每用笔皆有起笔、行笔和收笔。
皴法可以表现山石树木的纹理和形质,不同的山石形态和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皴法,从形态上可概括为线形皴、面形皴、点形皴。
画山石无论何种皴法,或先勾后皴,或先皴而后勾,一气呵成,不可勾自为勾,皴自为皴,皴笔要与线浑融相接,自然天成。
山石的立体感,可以通过墨色的浓淡“染”出来,染,还可以衬托显现画中的主次、虚实关系。
山水画技法中,勾、皴、擦、染、点各有作用,其中皴与点的画法最多。
点也叫点苔,点苔之法可以表现石头上的苔藓,或山坡间的蔓草,或山顶的小树,甚至不必拘泥于何物,都可以用点苔法。
山石点苔,形象笔法多种多样,但要注意与山石林木的配合,讲究整体关系的协调。
山又有土石之别。
土有土岗、土坡,石有磐石、碎石。土的质地松软细密,用笔宜松弛,多用披麻皴。石的质地坚硬粗糙,用笔宜硬朗,多用斧劈皴。土与石的颜色也有不同,画土多用赭石,画石多用花青。
▲ 以上配图选自徐晶山水小品
历代画家都极力主张师造化,亲近大自然,到真山真水中去写生,但在师造化之前,师古人也同样重要,作为山水画写生前的技法准备,研习古人的笔法、笔意十分必要,而作为一幅山水画的主体,山石的画法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