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0月25日电(记者詹彦 刘扬涛 王怡静)落日余晖洒在太行山蜿蜒的山脊上,一曲《爱的人间》唤醒了宁静的村庄,三三两两的村民搬着小凳子循声而来,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不一会儿就围满了人。

正在演出的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他们说起鼓书舌灿莲花,唱起民歌高亢嘹亮,演起小品神采飞扬。台下观众欢笑连连,原计划90分钟的演出,在乡亲们“再来一首”的不断吆喝中演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载着曲艺队员的汽车驶出视线,人群才渐渐散去。

一个用音乐传递灵魂的人(他们用音乐触摸世界)(1)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在演出中。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这是我第一次在正式演出中弹琴,琴声响起的时候,仿佛自己就在舞台中央。”王文杰说,“这是梦里出现过很多次的场景。”

王文杰先天视力残疾,八年前来到盲人曲艺队,队长靳文莲告诉记者,王文杰的音乐天赋并不算出众,但他有股拗劲儿,唱歌遇到抓不准的调,他会反复地听,一遍遍地练。练了两年小号,因身体原因无法再吹奏,他就转而学习电子琴。为了弹好琴,他连吃饭时都要对着空气练指法。

一个用音乐传递灵魂的人(他们用音乐触摸世界)(2)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队员王文杰在演出中。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50多人组成的盲人曲艺队中,有十几名像王文杰一样的青少年,他们除了学习曲艺和乐器,也要接受文化教育。宋学敏是盲文班的一名老师,也曾是这个班的第一批学生。他回忆说:“1995年,曲艺队一下来了8个孩子,老队长侯松锁面对我们这群盲童,决定办一个盲文班。”

2003年,宋学敏考入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推拿专业。毕业后,他婉拒了老师推荐的推拿工作,回到了盲人曲艺队。

一个用音乐传递灵魂的人(他们用音乐触摸世界)(3)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队员焦路来(前右)在学习盲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这些年来,不管多苦多难,盲文班始终没有断过。2007年,陵川县教育局批准了盲人曲艺队关于成立盲童特教班的申请,孩子们注册了学籍,领上了补助。2014年,当地政府给盲人曲艺队在原有基地边上盖了一栋新楼,学生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室、练习室和图书室。如今,盲文班已培养了超过100名学生,其中有20多人考上了更高级别的院校。

29岁的焦路来因为眼盲,6岁就来到盲人曲艺队,这些年她跟着曲艺队参加过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等不少大型演出。“我走出大山,坐上高铁,去过不少城市,如果不是在曲艺队里,很难想象一个盲人能有这样的经历。”她说,“在曲艺队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几年前我出嫁的那天,是大家把我送出门,送上婚车,这里就是我的娘家。”

一个用音乐传递灵魂的人(他们用音乐触摸世界)(4)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队员焦路来(中)在演出中。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宋学敏希望在盲人特教班里帮助更多盲人孩子,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喜欢盲人曲艺队,让这个团队能够一直传承延续下去。

王文杰平时喜欢在手机上搜索各种钢琴曲,虽然还没真正摸过钢琴,但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道路。”王文杰说,“在音乐的世界里,我找到了那个闪着光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