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了一种数据资源,且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合理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员工雇前背景调查工作也不例外,需要收集、对比、处理候选人的个人信息,从而辨别候选人履历的真伪,并分析了解候选人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和侵权的事件也在不断发生。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利用之间势必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护大众的个人隐私,又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清楚了解哪些个人信息是可以帮助大众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又有哪些是个人敏感私密信息,是不可涉及的。

个人信息异常会影响工作吗(什么是敏感个人信息)(1)

敏感个人信息又被称为“特殊的个人信息”,我国的《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虽然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含义,但并未区分敏感与非敏感的个人信息。直到2021年11月1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才首次在法律上明确采取了敏感个人信息与非敏感个人信息的分类。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可以了解到敏感个人信息中最核心的特点——“敏感性”,即“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由此可见,敏感个人信息中的敏感就是指造成侵害或危害后果上的容易性。这种侵害或危害后果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人格尊严受到侵害;二是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根据《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我们可以推断得出,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非法使用,就会容易导致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如泄露个人的种族、民族、政治观点、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或非法使用这些个人信息,就会使个人遭受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就是对人格尊严的侵害。

而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即个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或者财产权益等遭受了侵害或者有被侵害的风险。比如说个人的行踪轨迹遭到泄露,就会容易被犯罪分子知悉,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危机;个人的银行账户信息遭到泄露,很可能会导致账户资金被犯罪分子窃取等等。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还列举了典型的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我们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一下。

个人信息异常会影响工作吗(什么是敏感个人信息)(2)

生物识别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也被称为“个人生物特征”、“个人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等等,所谓生物识别信息,是指关于个人的身体、生理或行为特征的信息,包括了人脸、指纹、声纹、掌纹、基因、虹膜、耳廓等。个人的生物特征信息是与特定的自然人唯一对应的,且难以或无法改变的,而数据化的个人生物特征可以被永久性的使用。随着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获取并被用于验证、识别和分析特定的自然人,从而形成对个人的全面监控。一旦被泄露,即侵害了个人人格尊严、迫害人格自由、侵犯个人隐私权,对个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形成严重损害。所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宗教信仰信息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宗教,这也导致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例如在美国,就有将近70%的人认为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有80%的成年人认可特定的宗教传统。这其中超过50%的人信仰基督教,25%的人信仰天主教,大约1.5%的人信仰犹太教,而这几个宗教的起源接近,但分歧却很多。所谓宗教信仰信息,就是指一个人是否信仰宗教,以及信仰何种宗教,再者信仰到何种程度的信息。如果个人的宗教信仰信息被泄露或非法使用,便容易引起宗教上的仇视,甚至是对个人的偏见和不公正对待。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故,宗教信仰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特定身份信息

特定身份信息的含义较为广泛,是指自然人基于生物或社会构建而产生的某种身份信息。典型的特定身份信息包括民族、种族、政党、性别等身份。这其中并不是说特定身份信息就都属于敏感的个人信息,而是需要分别加以分析的。比如说民族和种族,就应当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民族”是指共享某一文化的传统群体,“种族”是指社会建构的某类人群。简单来讲,民族是基于文化特征而建构的,种族是基于生物特征而建构的。之所以民族和种族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是因为现代社会有各种有形、无形的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等歧视行为的存在,而我国法律禁止任何民族和种族方面的歧视。

个人信息异常会影响工作吗(什么是敏感个人信息)(3)

医疗健康信息

所谓医疗健康信息,即个人的医疗信息和健康信息,包括个人现阶段或曾经所患的身体疾病、心理疾病等等,甚至家族病史和过敏史等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被医疗机构所收集获取。医疗健康信息涉及个人的身心健康,此类信息一旦泄露或非法被使用,极易对个人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例如患有艾滋病、癌症、精神疾病的患者的医疗健康信息被泄露,很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与排挤。故此,医疗健康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金融账户信息

金融账户信息即个人在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相关信息,包括账户名称、账号、支付密码、资金数额、股票等证券数额、交易记录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消费者金融信息,是指银行、支付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合法渠道处理的消费者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与特定消费者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信息。消费者金融信息的处理包括消费者金融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由此可知,金融账户信息与个人的金融资产密切相关,一旦发生泄露或被非法使用,很容易让个人遭受财产损失。故此,金融账户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行踪轨迹信息

行踪轨迹信息即以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个人的出行信息,简单讲就是一个人以何种交通方式在何时去过何地。这其中既包括个人在特定时间的动态地理位置,也包括个人空间位置移动而形成的轨迹,所以此信息不仅涉及个人的隐私,也与个人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一旦个人行踪轨迹信息被泄露或非法使用,很可能造成个人的隐私权被侵犯,且极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故此,行踪轨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其他敏感个人信息

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无法逐一列举所有敏感个人信息,所以使用了“等信息”来兜底进行说明。这其中就包括未提及列举出的,例如家庭成员信息等等。

除上述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之外,还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的规定范围,即所有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都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如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需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的规定。即告知个人处理事项,并取得个人的明确单独同意。

背景调查所涉及的个人信息仅仅包括与职场相关的信息,即劳动者与劳动者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信息,基本不包含敏感个人信息。背景调查所涉及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的身份信息、教育信息、工作信息、股权信息、法人信息、职业道德、有无竞业限制协议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与候选人职场、雇佣有关的个人履历信息,对于雇佣抉择有帮助性意义,不会侵犯候选人的个人隐私,更不会涉及候选人个人的敏感信息。

个人信息异常会影响工作吗(什么是敏感个人信息)(4)

正规的员工雇前背景调查必须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才可进行,为了更好地保护候选人个人信息的安全,应选择具备征信资质的专业第三方背景调查服务机构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工作,做到合法合规收集、处理候选人的个人信息。

专业的第三方背景调查服务机构配备专业的核查团队,拥有严格的背调授权流程及背调操作流程,具备严苛的信息保密机制,注重背调的合规合法性,且更注重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企业客户可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制定具体的背景调查解决方案,从而高效、准确、客观地排查出候选人信息的差异项,并归总到背调报告,为企业雇佣抉择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希望各企业在进行背调工作前能重视对候选人个人信息的保护,选择正规靠谱且具备征信资质的专业第三方背调服务机构进行背调,合理管理候选人及员工的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