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自悟空问答)

“国学”是过去中国的一切历史与文化的统称,胡适称之为“国故学”,所谓“国学”不过是一种简称。

国学课的好处和坏处(国学是好还是坏)(1)

▲胡适

既然“国学”包含中国的一切历史与文化,那么可以想见,“国学”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那么这里面必然既有珠玉,也有糟粕,对“国学”两个字简单的以好坏区分,并不合适。

我们回顾自己生活的经历,谁敢说自己只做过好事,没做过坏事?或者只做过坏事,没做过好事?就算一个人都很难用好、坏,黑、白区分,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历史与传统了。

但因为某种特别的民族情怀,中国人倾向于将中国的历史遗产说成好的,这不难理解,我们去墓地,不可能看到哪块墓碑上刻满了对先辈的批评,而总是一片赞颂的文字。

这是人天生的虚荣心做作怪,吹嘘自己的祖先多么了不起,就好像自己也很了不起一样。但这样对于做学问实在没有什么益处,做学问第一条是要实事求是,对一件事情要保持客观性,预设立场、被情感左右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大忌。

如果一定要对“国学”分出好坏,我认为,“国学”包含的内容,大部分是坏的,少部分是好的。

嘿嘿,请先别急着开骂,让我把话说完。

我这样说,并不是看不起中国的“国学”,其实你让我评价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学”,我都会这样说。

欧洲诸国的传统“国学”怎么样,一样的,也是大部分是坏的,少部分是好的。任何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如此。

人类一切历史的学问,放在今天来看,多多少少都有点不太靠谱,或者太不靠谱。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首先很多人搞混了一些问题,与“国学”相对立的并非只是“西学”,更重要的方面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要知道人类的文明是不断进步的,我们现代的人踩着古人的尸骨前行,他们犯过的错误,我们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可以从古人那里吸取经验教训,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文明来。而古人,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知道后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怎么可能比后人更有学问,更有见识?

所以从文明方面来说,现代人的文明程度是远远超过古人的。比如说,古代社会的刑罚,动不动就砍手斫足剜肉割鼻,严重的还会五马分尸凌迟处死,这种血腥与野蛮在现代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古代实行人殉制度,连孔子都对其大唱赞歌,以至于后来进步了,改用陶俑,孔子还很不满意。你说这样的人放在现在,论文明程度,恐怕连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都不如吧,不过也没办法,这就叫时代的局限性,就算“圣人”也不行。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讲究以大部分人的牺牲换取少部分人的享乐,而现代社会废除了等级制,至少在形式上做到了人人平等,这难道不比古代好的多?我这不只是说的中国,而是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这样,西方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犯下的恶行同样是罄竹难书,总之,人类古代社会比现代社会野蛮、粗糙的多,一个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如果回到古代,是根本无法适应的。

国学课的好处和坏处(国学是好还是坏)(2)

▲殉葬的宫女妃嫔

国学课的好处和坏处(国学是好还是坏)(3)

▲宗教裁判所施刑

所以,对传统的文化,我们一定要加以警惕,要知道,传统文化、传统伦理是和传统的制度配套的,而传统的制度已经被证实是坏的,是已经被淘汰的制度,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恢复传统文化,是否还要同时恢复腐朽的传统制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与相应的制度一起被埋葬,正是应该的,不应该对其招魂。

所以对所谓的“国学”,根本不应该过分拔高,除了文化学者,一般人只要大致了解即可。而且这种学问,对大多数人来说,除了装点门面,用于炫耀之外,于实际的生活并无用处。好像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对各自的“国学”有多么重视,西方绝大多数人看不懂古英语,也并不当成大不了的事情。

至于“正课”,应该指的是现在课堂上传授的各种文化与科学知识,“国学”当然不能代替“正课”,因为当前学校里传授的,通常都是经过验证的,最先进的知识,是紧跟时代的,是可以学以致用的。我们现代人掌握的知识,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早甩得古人八条街都不止!知识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加减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迭代问题,新知识替代旧知识,新思想代替旧思想,才叫做进步。掌握了这些先进的知识,才能对社会有用,而对个人有利,这当然是陈旧的“国学”替代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