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社会背景

十五世纪,是从高丽到朝鲜王朝的过渡期,被视为朝鲜历史上的关键时刻。通过政治、法律、官僚结构的改革,使朝鲜的文化与社会脱胎换骨。权力集中在君王手中,官僚的权力集中,并依照新儒学的信念,引进明朝的科举制度;土地国有化;提出更公平的新赋税制度。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1)

朝鲜的王朝更替,也是帝国与文化地理学比较广泛的一次重组。明朝在1368年建国,表示蒙古在东亚的影响力逐渐消失。在东边,东亚另一个强权,日本,正开始统一进程,建立了和明朝及朝鲜的关系相对和平与繁荣的时期。

朝鲜王国的变化

为了把自己谋朝篡位的举动正当化,朝鲜太宗和他的新儒学大臣运用当时中国的“天命观”来解释王朝兴衰。只有上天能给予统治的道德权利。除了更换新的统治者,还要迁移到新首都。朝鲜把都城从松都(现在的开城)迁至汉阳(现今的首尔),并建立景福宫。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2)

朝鲜太宗让人制作两幅新地图,一幅画的是地球,一幅画的是天空。后者被称为“天象列次分野地图”,刻在一块逾两公尺高的黑色大理石碑上,展于景福宫。

这幅天文图是以中国的星象图为依据,并复制了希腊黄道十二宫的中文名称。虽然有许多地方出错,却显示了十四世纪末,太宗和他的天文学家所看到的天象位置。这张地图代表了新王朝对天空的新想象,借此对朝鲜王国赋予天命的正当性。

完成星象图后,当时大臣权近手制作了另一幅地图,第一次囊括整个世界,于公元1402年绘制完成。

从疆理图看当时中国的地位

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摹绘本是1470年的摹绘本,是公认最早、也保存得最好的版本。这副地图名称叫《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多半被简称为疆理图。是东亚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比中国和日本的世界地图更早,是李氏朝鲜最早的制图学呈现,也是最早把欧洲画出来的亚洲地图。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3)

疆理图 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收藏

疆理图是以北为上。并且在地图上,世界是一片绵延不绝的大陆,没有一块块分离的陆地或环绕周边的海洋。地图是长方形,加上正上方以陆地为主,似乎呈现出一个扁平的地球。位于正中央的不是朝鲜,而是中国,一片钟摆形的辽阔大陆,从印度西岸延伸到中国东海。表明在当时的邻国眼里,中国确实是世界中心。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4)

中国在地图上非常抢眼,印度次大陆彷彿被吞噬了,看不出西岸在哪里,而印尼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缩小成一连串圆形的小岛,沿著地图最下方颠簸前进。在中国的疆域题字下方罗列出中国历代都城,紧接著描述当时中国的省、县,以及往来各省县的路线。

虽然北边的疆界平扁无奇,地图却把朝鲜画得格外详细。标示出425个地点,包括297个县、38个海军基地、24座山、6个省会,朝鲜的新都汉阳以锯齿状的红色圆圈标示,十分醒目。

漂浮在地图右下角的是东亚另一个主要强权,日本,画在日本岛实际位置的西南方。叉状的尖端指向中国与朝鲜,颇具威胁意味。为了抵消这种明显的威胁感,故意把日本相对于朝鲜的面积缩小,地图上的朝鲜是实际面积的三倍,而且日本又比实际上的面积少了一半。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5)

更让现代人跌破眼镜的,是地图如何描绘中国以西的世界。偌大的斯里兰卡位于中国西岸外海,楔形的阿拉伯半岛很容易认出来,红海及非洲西岸也很鲜明。在葡萄牙航海探险首度发现可以环航非洲之前八十几年,疆理图就画出了非洲,包含现在世人很熟悉的非洲南端,尽管面积被严重低估。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6)

刻画在非洲上方的欧洲同样令人好奇。地中海的形状画得简单却容易辨认。 连德国都出现在地图上,根据语音拼成A-lei-man-i-a。地图最边缘有一个很小的长方形,好像是不列颠群岛。

地图产生的背景依据

千百年来,中国自视为是世界的中心,毋庸置疑,作为中国的统治者,皇帝自视为文明世界的领袖。像朝鲜这样的王国只是中国周边的一个小角色;不在中国势力范围内的民族被当作无关紧要的蛮族,根本不值一提。治理一个广大而相对疆界分明的帝国,必须由历史上最先进的前现代官僚体系来创造和管理。维护辽阔的帝国边界耗资甚巨,加上知识界坚信中国天生在政治上至高无上,在地理上居于中心,因此,不同于中世纪末期的欧洲,中国对世界其他地方兴趣缺缺。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7)

中国怎么做,朝鲜就怎么跟。朝鲜早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在这段期间,朝鲜往往是中国的附庸国,朝鲜的制图者差不多都想为王国的统治精英提供实用的地图,以达成政治统治的行政管理。

亚洲历史地图的演变(一幅十五世纪的地图)(8)

疆理图的目的也一样,但背后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地图的制作务必要符合朝鲜半岛鲜明的自然地理,以及符合朝鲜与世界中心、疆域更大、势力高高在上的中国之间的关係。

那么,这幅地图显然是在十五世纪初世界中,为新成立的朝鲜王国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十二幅地图看世界史》作者: 傑瑞‧波頓;

【2】《国朝实鉴》;

【3】《国朝宝鉴监印厅仪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