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看我这病还能治吗?老家医院就让我在家呆着,吃点药。”
“四根向大脑供血的动脉全都闭塞了,您还活着,真是生命奇迹。”
“啊,那我这病还能治吗?”
“风险很大,但能治。”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收治了这样的一位“奇异”病人——山东患者老周双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及右侧椎动脉开口处都闭塞,仅靠右侧的颈深动脉及颈升动脉向颅内代偿供血,他最近总是头晕脑胀,1个月在家晕倒好几次,脸部一点血色都没有,这大脑该多“缺血”。
老周的病情早已超过了既有医学记录的禁区,到处求医,四处碰壁。在最灰暗的时候,他找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刘加春。面对这位身患重病患者渴求的眼神,刘加春主任决定,为老周做这个风险极高的手术。
为了打通老周的“生命线”,降低手术风险,刘加春主任医疗团队分两期做了颈总动脉闭塞再通管腔重建术,第一次重建了左颈总动脉,老周就感觉神志清醒,头晕消失,脸色也有了红润,一下子感觉脑子清爽许多;第二次右颈总动脉闭塞再通官腔重建术后,老周更有精神头,目前已经康复出院,恢复了往日健康风采。
肿瘤放疗“烤伤”了血管
我们的身体遍布动脉血管,四通八达,犹如公路网一般。心脏向大脑输送氧气和血液主要通过4条血管,即一对颈动脉和一对椎动脉。颈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前部的血液,椎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后部以及小脑和脑干的血液。这四根血管流通的情况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老周也是算命运多舛,十年前被发现食管癌,手术切除后又进行放疗。幸运的是,老周的食管癌被治愈了,但由于放射范围避不开通过颈部供应大脑的动脉,放射线导致了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这也是老周四根向大脑供血的动脉全都闭塞的重要原因。
老周入院后,刘加春主任仔细阅读老周的影像资料,发现老周右侧椎动脉闭塞,右侧颈部的肌肉动脉经侧支吻合向椎动脉远段代偿供血;双侧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也闭塞;幸运的是这些血管的远段还借助颈部其它一些细小动脉的吻合有一定的血供,否则一定无法存活。但这些吻合远远满足不了脑组织的供血要求,所以老周才经常出现晕倒,而且喜欢卧床。侧支循环对脑的供血很不稳定,如不及时干预,老周随时可能再次发生脑梗,一旦梗死面积较大,可能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介入治疗通开两根闭塞的血管
老周四根向大脑供血的血管全部闭塞,仅靠右侧的颈深动脉及颈升动脉向颅内代偿供血,这是极其罕见的病例。刘加春主任表示,由于老周的颈总动脉闭塞,无法实施搭桥手术,微创介入治疗重建血运最合适。但老周的脑血管闭塞是慢性病程,这类慢性病人由于血管长时间堵塞,血栓比一般的急性闭塞的病人要坚硬,手术中需要准确找到闭塞血管的具体位置并安全打通血管,介入治疗也如同于“雷区里舞蹈”,手术操作技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在手术中极有可能会出现血管破裂而形成动脉血管夹层或打不通、血栓脱落等不可预测的后果。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通过详细术前检查、手术风险评估,并与老周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刘加春主任医疗团队决定迎难而上,根据老周个体情况,为老周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预案,分两期进行颈总动脉闭塞再通管腔重建术,先行一根动脉闭塞再通,增加脑组织供血,避免脑过度灌注出血,再行另一根动脉闭塞再通。
5月31日,6月11日,老周两次被推进手术室。刘加春主任及医疗团队进入手术室。穿上厚重的铅衣、戴上铅围脖,刘加春主任全神贯注地盯住眼前X光图像,小心翼翼地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将导引导管送入到患者的血管闭塞处。由于血管堵塞,微导丝艰难进入,向上的血流随之停止,这导致造影无法进行,没有可视的界面,相当于医生失去了手术时的“眼睛”,必须在曲折的血管内仅凭多年历练的手感小心穿过闭塞段,前进0.1毫米,都要十分小心细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刺破血管。终于到达血管远端,造影证实其位于正常血管腔内后, 再用小号球囊扩张闭塞处,造影观察动脉开通情况,确认无误后将合适大小的支架经导丝导入,穿过狭窄段后造影定位,然后释放支架。两次手术都非常成功,闭塞的颈总动脉终于成功得到管腔重建,脑循环得到有效保障,降低后续复发脑梗的危险!第一次术后24小时后,老周就能下床行走,头晕、行走不稳的症状也都缓解了,脸色也有了红润,脑子感觉也清爽。第二次术后,老周更有精神,出院前亲手将一面绣着“医术精湛,治病救人”字样的锦旗送到刘加春主任及医疗团队手中,并感激地说:“感谢你们精湛的医术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你们救了我的命,让我重新站起来,让我又重新恢复了健康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