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浙江省嘉兴市乍浦镇职业农民张永平一个人经营着当地3500多亩农田和一个惠农粮油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为村集体年均增收25万元,带领农户种植有机大米,让村民人均月增收3000元。

张永平出生在乍浦镇马家荡村,现在是嘉兴市乍浦镇惠农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说,前些年村里有的农户缺少劳动力就把承包田转包出去,在村干部的协调与支持下,他与农户们签订了300多亩土地的流转合同,并成立惠农粮油专业社,后来承包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

“要经营好土地,就必须不断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田机械化水平。”这名种粮大户说,他先后投入600余万元资金,在全市农业合作社中率先引进第一台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履带式半喂入收割机、第一条生物质燃料生产线,搭起2000平方米育秧用连体钢架塑料大棚、粮食烘干中心、粮食加工中心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合作社成员年均收入8万多元。

像张永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据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市种粮大户、“新农人”等新型职业农民达到1.1万名。他们在缩小城乡差别,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过程中发挥了“挑大梁”的作用。据统计,2021年嘉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98万元、4.3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着为1.6:1,成为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最小的地级市。

16名青年种粮种出好收成(浙江嘉兴万名种粮大户挑)(1)

图一:桐乡市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的数字农业生产基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摄

16名青年种粮种出好收成(浙江嘉兴万名种粮大户挑)(2)

图二:桐乡市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的数字农业生产基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摄

16名青年种粮种出好收成(浙江嘉兴万名种粮大户挑)(3)

图三:桐乡市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的数字农业生产基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摄

责任编辑: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