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了解“如来”、“佛”、“菩萨”这些概念,最初始的可能来自于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面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那么在佛教中,这些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来”其实是佛的代号之一,在佛教中,“佛”有十种名称,分别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 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在多部佛经中都有记述。也就是说这么多名词都是指的“佛”。我们中国人习惯讲“如来佛”,其实是重复了,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是一个意思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而2000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具体的“人名”了,当然他的真实名字是“乔达摩悉达多”,只是因为悟道成佛之后,被人尊称为“释迦牟尼佛”罢了。
这就好像中国文化里说的圣贤,圣贤是一个代号,孔子,孟子,老子,他们都是圣贤,这些就是他们具体的名字。圣人,圣贤就是一个统称。如来和佛也是一样,在《金刚经》中,佛陀亲自解释了“如来”这个名词,那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没有来的地方,也没有去的地方,这就叫“如来”了。这就是悟道成佛的境界,对一切都没有分别,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的,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种状态,或者说这个道理就是“如来”。
“菩萨”是一个简称,全名应该叫做“菩提萨埵”,拆开来解释,“菩提”就是觉悟,“萨埵”就是有情,佛陀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称之为“有情”,那么“菩萨”的直接意思就是觉悟有情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菩萨心肠”来形容一个人很善良,意思就是说他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甚至于把自己的全部都拿出来,自己不要,都要救济那个比他更困难的人。“菩萨”正是这个意思。菩萨不仅自己觉悟得道,而且发愿要救渡所有的苦难众生,让众生都得到解脱,这就是“菩萨心”,一言一行就是“菩萨道”。
佛教中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指的就是菩萨心肠。一个人和自己无缘无故,我们却能够感同身受,真切的把对方所遭遇到的一切苦难当成是自己的,去慈悲怜悯他,帮助他,那么这个人就是“菩萨”了。佛教里还有一个“罗汉”的境界,就是只管自己修行得道,不顾他人,菩萨的境界就更高一层了,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所以南怀瑾大师说,“菩萨是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意思就是菩萨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人”的,而不是为“己”的。内心没有一点私心,私欲,我们常说的“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就是对一切“菩萨”的最好解释,一切菩萨都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具有大慈悲心,有求必应,这就是菩萨所为。
而“如来”就是菩萨成佛、成就之后的果位,比如我们熟知的“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就有很大的慈悲愿力,他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待众生都成佛之后,他才最后一个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在《地藏经》中,记述了地藏王菩萨接受佛陀的嘱咐,自佛涅槃之后,至弥勒佛降生之前,所有一切众生都要度尽,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这一切众生都是地藏王菩萨救度的对象,足见地藏王菩萨的大慈大悲和伟大弘愿了。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325536的莲花生大士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