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轮政策红利支持之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以及暑假的到来,旅游的“烟火气”开始重新燃起。在今年暑期旅游市场回暖之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向消费者发放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京郊住宿消费券,已分批次通过去哪儿网发放。作为一家在北京成立、发展已有17年的在线旅游公司,去哪儿网认为京郊住宿消费券的发放将进一步拉动北京旅游市场迎来更强劲的复苏。

从自身业务恢复情况到放眼全国旅游市场,暑期旅游市场的表现如何,身为旅游从业者怎样看待今年行业“下半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去哪儿网CEO(首席执行官)陈刚。他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疫情持续平稳,酒店和民宿的暑期预订有希望超过2019年同期,但机票的预订量还是较疫情前有一定差距。

“我们观察到今年暑期市场的特点是哪儿不隔离,就去哪儿。消费者对各地的隔离政策关注度非常高,这也说明了隔离政策对旅游市场的巨大影响力。”陈刚建议,全国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来执行,严查地方层层加码,严查地方滥用隔离手段。“相信只要隔离政策更加精准化,不只旅游行业吃下一颗‘定心丸’,安心投入再生产,整个经济也能进一步‘动’起来、‘活’起来,中国千万中小微企业的韧性和活力也会进一步被彰显出来。”

去哪儿网CEO陈刚慎用隔离手段(去哪儿网CEO陈刚慎用隔离手段)(1)

去哪儿网CEO陈刚。

哪儿不隔离就去哪儿

新京报贝壳财经:暑期进展至今,相比往年,去哪儿网的业务恢复程度如何?

陈刚:从去哪儿平台的数据来看,今年7月酒店预订量已经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7月,但还没有达到2021年7月的预订量。因为2021年7月疫情平稳,迎来了一波非常强的报复性消费。但是去年8月份疫情散发后,旅游预订就迅速下去了,一直到今年5月,都比较惨淡。今年6月以后,开始看到复苏的迹象,在暑期逐步反弹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机票是长途旅行和公商务出行的指标,从这方面看,我们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市场水平。大家仍然集中在周边游、近郊游,长距离的出游仍未真正启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的暑期旅游市场消费层面有哪些特点?是否可以列举一两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明市场恢复的情况?

陈刚:我们观察到今年暑期市场的特点是哪儿不隔离,就去哪儿。这就是现在最朴素简单的一个消费逻辑。从海南到新疆,再到云南,今年暑假火的地方,都是防疫政策比较宽松友好的,哪里不隔离,游客就涌到哪里。海南7月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7%,新疆增幅达到了93%,云南增长了44%。新疆和云南7月的酒店预订量都创近4年来同期新高。

消费者对各地的隔离政策关注度非常高,这也说明了隔离政策对旅游市场的巨大影响力。我们今年在App上做了“去哪儿不隔离”板块,每天人工核查更新各地的隔离政策,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点赞这个板块,自主转发。小红书上,这个话题有超50万篇笔记。后来我们又做了“72小时去哪儿都行”,把不隔离的城市和景点做成产品,反响也很好。这说明人们旅游的需求是存在的,只要解决隔离的问题,当地的旅游市场就会井喷。

旅游反弹的“后遗症”不容忽视

新京报贝壳财经:据你预估,今年暑期旅游市场会交出怎样的一个成绩单?

陈刚: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疫情持续平稳,酒店和民宿的暑期预订有望超过2019年同期,但机票的预订量还是较疫情前有一定差距。

北京、上海作为国内最重要的两个出行区域市场,仍然没有真正启动。如果这两个一级枢纽城市真正恢复了,相信旅游和出行市场会很快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因为大家出行的需求被抑制太久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对于接下来的旅游市场发展有哪些预估?

陈刚:不论是海南、新疆还是云南,今年暑假比较火的目的地,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不确定性、间歇性,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是紧跟着疫情形势走的。今天不隔离,这个目的地就火;明天隔离了,迅速就不行了。如今的消费者也被“训练”成只要有一个可以出行的窗口期,看看哪里不隔离,赶紧收拾东西买票出去。

这种局部地区“薛定谔”式的旅游消费反弹,虽然会在数据上反映为火爆增长,但也会带来很多“堵点”和后遗症。比如说,新疆的独库公路变“堵哭公路”,西藏山南洛扎县直接宣布游客太多超过接待能力, 暂停接待游客一周。因为旅游这个行业在三年的漫长疫情期间,已经流失了许多从业人员,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配套也因为长期的“淡季”而缺乏维护,很多民宿都被卖掉了,很多接待车辆、司机也不存在了。突击式的游客来了之后,这些目的地招架不住,最终给消费者的体验也不好。现在旅游需求很刚性,但长远看来,不好的体验会反过来影响需求。

旅游产业链条是很长的。生态被破坏之后要重建,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更难重建的是信心。在2020年2月、2021年7月两波疫情打击之后,在当前这种“间歇性”复苏下,旅游企业也不敢扩大规模,不敢在业务恢复时马上招人、开辟新线路和新产品。就比如即便我们现在招客服,也需要招聘、培训再上岗,需要一个时间。所以旅游行业真正复苏,企业的信心和预期回归,都需要建立在稳定、统一的防疫政策上,否则就是不健康和难以持续的。

旅游业真正复苏,离不开更为精准的防疫措施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期各项政策的逐步调整和逐步放开,为旅游业带来一定利好。在你看来,现阶段旅游企业还需要哪些支持?

陈刚:对旅游业最大的支持就是统一全国的隔离政策,慎用隔离工具。近几个月有很多对旅游业利好的政策出台,比如入境隔离时间变成“7 3”、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等。每一次政策放松,去哪儿平台上的相关搜索量就呈数十倍增长,可见防疫政策对旅游业影响有多么直接。只要你放开一点口子,人们就蜂拥而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能具体说一下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建议吗?

陈刚:首先希望全国各地能统一隔离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来执行,严查地方层层加码,严查地方滥用隔离手段。不论是怎样的隔离政策,各地只要能统一执行,大家起码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人们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北京、上海两个枢纽城市,建议带头严格执行统一的隔离政策。这样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成立,全国旅游和商贸流通业才能正常运转起来。

疫情防控政策更新到了第九版,如果再更新,我建议要非常克制、更为精准地使用隔离这个工具。比如说,现在北京市要求,若7天内曾到访有一例及以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县(市、区、旗),暂缓来京,已在北京的会被健康宝弹窗,可能还会被要求居家隔离。此前这个时间区间是14天,缩短到7天,明显更精准了。那么以后,随着我们防控手段更加精准化,是不是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到5天、3天,甚至是3天内平均多少例以上才不能来京。相信只要隔离政策更加精准化,不止旅游行业吃下一颗“定心丸”,安心投入再生产,整个经济也能进一步“动”起来、“活”起来,中国千万中小微企业的韧性和活力也会进一步被彰显出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编辑 李铮

校对 王心

图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