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往事》中除了黄渤饰演的王满仓比较受人关注之外,王满仓的大哥夏德发(刘向京)也引起剧迷的热烈讨论,那么夏德发这个人物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呢?从青岛近代史来看,电视剧中的夏德发的发家轨迹,先通过贩卖鸦片“致富”,然后置办起房产等产业,还开了”东海银行”,这些都非常像刘子山——曾经的青岛首富,号称“刘半城”。
刘子山
刘子山,一个曾经多年蝉联青岛首富的掖县籍商人,却从未走上商会的领导岗位,最多也就干个会董。是他不屑、不想,还是不能?后人无从知晓。
来青岛闯荡的掖县人大都以经营草帽辫为业,刘子山在青岛开埠第二年来青后却进了德语学校,正儿八经地学了两年德语后,去洋行当了翻译。刘子山沉默寡言,对发财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执着与天分。
研究海关史的青年学者刘逸忱,曾将近代青岛鸦片贸易形象地比作“飘过胶州湾的毒雾”。刘子山就是制造这场弥天毒雾的始作俑者,也是青岛史上最大的暴发户。
刘子山如何贩毒起家,至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德国人想捞外快,找来刘子山,让他搞鸦片走私。刘子山觉得没底,就把丁敬臣、李莲溪、古成章等人都请来合计。有人动了心思,想挣钱,但又犹豫不决;有人说这是伤天害理的事,不能干。最后只有刘子山干起来而且干大了,独揽青岛鸦片生意。1905年,拿到鸦片专卖权的刘子山开起立升官膏局,前柜批发,后院零售。1916年,日本人做后台扶桑官膏局开业,刘子山每天能卖鸦片300箱,一箱就赚300块。
日进斗金的刘子山最先想到的是置办地产。从太平路漂亮的德国建筑到大鲍岛繁华的华人里院,从台西镇云南路到台东镇工场地再到小鲍岛周边武定路、上海路、吴淞路,到处都有刘子山的房产。甚至有好多街道,整整一条街的房产全在刘子山名下。不只是青岛,刘子山还握有一厚打上海、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的房产证。1918年,他率先投资开设了本土银行东莱银行,资本最高达3000千万元,聘请总商会会长成兰圃当经理。他开的炼瓦厂规模超过傅炳昭,为青岛最大,直到今天很多老房子的牛舍瓦上还清楚地留着“刘子山”三个字。因为刘子山财大气粗,曾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甚至想把日本人作价4000千万元的胶济铁路,让他私人收回,改为商办。张宗昌曾想任命他做省财政厅长,他坚辞不就。好事者曾统计,鼎富之时,刘子山每秒净赚利息白银一两。
东莱银行旧址
成为青岛首富的刘子山,自然有了两个绰号:一是代表财富的“刘半城”,二是代表罪恶的“刘毒枭”。他想要洗白,尽管鸦片烟的味道很难散去。
他办学校,捐善款,助公益。他捐资捐地创办了私立胶澳中学和东莱中学;平民院要不是靠刘子山捐助的5万大洋,这些青岛最早的廉租房不知何时方能启动;给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的青岛农工银行,资本不足,最后还得找刘子山化缘,才填足15万元的差额;他出资20万,在东莱银行二楼、三楼办起抵制日货的国货公司;他捐资20万元疏浚小清河,又投入50万元修筑烟潍公路路基……
因长兄曾被绑票,所以晚年刘子山最怕绑票。从1927年起他就不长住青岛,而是往来于青沪之间,行迹飘忽。抗战爆发后,丁敬臣等商界巨头留下来,跟日本人合作赚钱,青岛光复后被送上汉奸法庭。而刘子山避居上海做寓公,深居简出,直到1948年突发心脏病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