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八 (一)

过年这一天散文 散文:过年一(1)

说起过年,它承载着儿时一段难忘的记忆。过年意味着岁月更替人增岁,冬去春来感受春天般的心情。

以前人们生活过的艰辛,娃娃盼过年,大人愁过年。常言说:“月好过年难过”,也叫过“年关”。古时候传说有个叫“年”的怪兽,除夕出来祸害人,说的“年关”就有了這层意思。

在记忆中,小时候过年对大人们来说,辛劳了一年让自己歇歇脚,心灵放个假,享几天清闲日子。对不因世事的娃娃来说,盼过年的心情是为了能好好玩耍几天。吃平时吃不上的东西,穿件新衣裳。

父母一年辛苦奔波,为了让自家娃娃能过个体面的年。这也是父母操劳过年的唯一心劲,也是愁心事儿,年味就是這样从父母身上传出来。

进入腊月大人们在闲余的时候要说一些有关怎么过年的打算。娃娃们一但听见大人谈论过年的事情,心里那个高兴劲难以言表,整天盼着新年快快到来,但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的好慢好慢。

在腊月里大人要着手买做衣服的布枓棉花,针头线脑等。那时候布料棉花都需要票证的,但不管怎么困难,父母都会想办法做套新衣裳,或着是拆旧翻新。这时觉得过新年的日子真是要到来了,晚上做梦都在过新年穿新衣服。

过年这一天散文 散文:过年一(2)

小时候盼着过年也是盼学校放寒假。寒假老师不布置特别的家庭作业,发一本文图并茂的大画册,按图内容填写。冬季不多帮家里人干农活。除了干些家务活,就是尽情的去玩耍了,男娃娃整天疯的不着家。家道不好的娃娃就没有這样的福气了,宅家里冻得出不了家门。

大人们都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常這样说转眼间就到了年关了。要花一年的积蓄,就是借钱也要过好这三天年。

说起年关奶奶心里也有一道“年关”。奶奶到每年腊月天,站在家门口望着远方,嘴里总是念叨着:晓不得老二今年能回来过年吗?二叔自解放那年去外地工作,有八九个年头没回家了。每到过年奶奶总是两眼含泪,不住的念叨着這句话。

到了腊月初八,年味说来就来了,這天的习俗要吃腊八饭。所谓的腊八饭,就是把谷米豆类等一起煮成比粥稠点的黏饭。传说:吃腊八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为纪念自己蒙难的日子,吃“腊八饭”就這样传下来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从這天起人们就会倾注一年的辛苦开始办置年货。家道好的喂了过年猪鸡,到腊月二十七八宰猪杀鸡。当天还要请亲戚邻居大吃一顿猪肉炖萝卜粉条。一家吃肉全村人都能闻到肉香味。

那时一年到头很难得吃上几顿肉,总是一个馋字挂在嘴上。家里喂猪的饲料都是野草山芋杂粮,肉味自然是纯正鲜美,那有不香的呢!

后来生产队饲养了猪,过年前杀猪分肉,根据家庭人口多少分配。宰杀猪那天,全队社员围在现场看个究竟,议论着今年猪肉彪肥不肥。娃娃抢猪尿泡,吹涨后当皮球玩。家长排队等分猪肉,都盼着能分到肥点的肉。那时家里油水少,肥肉做的饭菜香解馋。

虽然每家只能分得希罕的几斤肉,但家家辛苦一年到头,过年时都能吃上肉见个荤腥這也是当年吃大锅饭的优越性吧?现在人天天大鱼大肉,天天过年,但总是吃不出当年那个肉味儿。

年前家道好的还要做过年的油饼、馒头、长面、饺子馅等吃喝的东西,這也是一年到头最盼望的东西。

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娃娃时不时叼三叼四吃一口。做好的這些东西放在一个大缸里,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还要把部分猪肉淹制成腊肉,放在坛子里等到第二年过端午中秋节时才能吃上一顿解解馋。

过年这一天散文 散文:过年一(3)

父辈每逢三六九要去赶大集,娃娃跟在后面,拿上家里鸡蛋,谷物,自家酿的醋到集市上卖了,在买回过年用的东西。有敬神仙祭祖先用的香表腊烛,有写对联用的大红纸和门神,有哄娃娃的核桃枣儿糖果,有食用油盐调料蔬菜等。

那时候冬季大多是大白菜,胡白萝卜、菠莱、葱之类。娃娃们更惦记的是买鞭炮和年画。鞭炮里面装的是黑色土火药,响声柔和,没有现在的炮竹这么炸。年画大都是手艺人自家印制的板画、杨柳青年画,画面线条粗犷色泽鲜艳生动。

记得有一幅年画到现在一想起都会浮现在眼前。那是一张只有两朵粉红色荷花的杨柳青年画,一朵开放,一技含苞待放,其余片幅都是绿色荷叶和清清的池水。一片大的荷叶上面含水欲滴,坐着一个穿花肚兜,双手抱着一条大鲤鱼的胖娃娃。一片小荷叶上面蹲着一只小青蛙。

现在每逢过年时都会想起那幅年画,仿佛穿越到了那段快乐的童年时代。

时到今日,年画只是一个童年记忆,腊八饭也多年没吃过了。年画帖在记忆的窗口上,腊八饭在孤独与寂寞中回味。人就象年画,腊八饭一样,终是成就了一段记忆而已。

过年这一天散文 散文:过年一(4)

L Z 2018,2,19 写

2022,12,7 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