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第九部剧场版《水平线上的阴谋》(以下简称《水平线》)是一部特殊的剧场版:

一方面,它收获较高的口碑,喜欢它的人称赞它"柯南剧场版推理第一";

另一方面,它在上映之时票房惨淡,仅仅收获21.5亿日元,只比剧场版一《引爆摩天楼》和剧场版二《第十四个目标》要高,在柯南剧场版票房史上排名倒数第三。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1)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2)

高质量却没有高票房,它究竟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它的剧情真的就完美了吗?

笔者将试图从剧本与影院观众的角度来好好探讨一番。

优秀的背景线索与隐喻

《水平线》有着优秀的剧本:横跨15年的复仇,双重复仇、双重犯人、双重推理。资本家为了赚钱,排除异己,坑害普通人的性命。虽然这里并没有像M6一样被直白的说出口,但是不禁让人觉得八代财团的发家史可能沾满了鲜血。

关于本片案件的线索,总体来说是给足了的,毛利第一次的错误推理,已经是在给观众时间让你去发掘真相(更何况一开始日下过于明显的犯人行为,熟悉柯南的自然能够总结出此案另有隐情)。

先前八代会长突然失去力气被反杀、两个带着帽子的犯人发色眼睛存在差异、园子遇到袭击与毛利偶遇"犯人"的时间点极其接近等等,这些都体现出编剧在努力地把线索送到观众面前。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3)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4)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5)

(先是一个拉近的镜头,紧接着一个海浪,人就下去了)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6)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7)

(相似的场景,顺便可以对比两名"犯人"眼镜的明显差异)

寻找小兰——感动下的迷惑

关于新兰拯救这条暗线,其实熟悉剧场版套路的人应该很容易猜得到:既然你回忆了曾经小新一找到躲起来的小小兰的故事,待会儿必定有柯南找小兰的场面。就像M4中派上用场的回忆中的定时喷泉一样。

这是本片的结尾高潮部分。然而,这最后的救小兰的戏码,有点问题。

许多人觉得此处不合时宜,有点强行刻意:小兰最后离开救生艇,孤身一人返回即将沉没的轮船去找回少年侦探团送给自己的贝壳金牌。笔者是赞同这一观点的,因为这段就是本片没有处理好的桥段之一。

前面也提到了,这个礼物是临时起意,用"白天停靠海岛时捡的贝壳"做的金牌。在酒会上,少侦主动提起自己的疑惑,为何小兰姐姐没有发现。小兰表示抱歉不小心丢了待会儿去找。这里,影片表现了心意未传达到时少侦的不悦,借性格相对顽劣的元太之口说了"真让人失望"的话语。但是单就这样的理由,让小兰不顾危险地去取回礼物,确实不足够让观众满意。

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是让小兰明白少侦制作贝壳金牌的不易与艰辛,多背负一层愧疚感,能相对补全返回危险的理由。不然,无论你如何强调礼轻情意重,都确实无法掩盖贝壳金牌的制作并不复杂的事实。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8)

不合时宜的反思·疑似强行升华

另外在《水平线》第60分钟的时候,光彦突然提出了"人为何要互相伤害的"的终极哲学问题,这也会让人在观后细想:这话题让光彦提起,是不是有点突兀?也是,即使最后接下这个深奥问题的是灰原,但当它最初被提起时,依旧疑似强行拔高。

对于大部分小孩子来说,平时的吵架甚至打架,是稀松平常的,一下子上升到互相伤害,太过了。就像剧场版15《沉默的15分钟》中,元太与光彦互相争吵,最终由柯南来阐述友情的意义,这就很合理。

这里笔者马后炮一下,《水平线》中的这一哲学发问,如果是在他们回忆起白天捡贝壳时,为了更漂亮的贝壳到处寻找,甚至和其他小孩大打出手,借此让灰原来上升到那个"互相伤害的话题",还顺便解决前面提到的"如何表现出少侦制作贝壳金牌的坎坷",岂不是让剧本更加合理?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9)

细节上的矛盾·荧幕前后的断层

很明显,以上所说的,都是剧本在大致脉络上,没什么问题,但细节部分,你很难去深究合理性(即使笔者提供了一些自认为可以改进的办法,还是可以继续被提出质疑)。但是别忘了《水平线》本身是文戏占大篇幅的,以上内容,都是那种平淡的、需要你仔细盯着的内容。很多文戏本身就是伏笔,那么在需要观众认真的前提下,自然就会有相对应的吹毛求疵。

可是,许多人进电影院,就是想在观影时放松,而不是过多着眼于伏笔。

也因此,制作组想表达的,与观众所期待的,或多或少存在着断层。

这一断层,在本部剧场版中更广泛的体现是长篇文戏带来的无法避免的枯燥感。还是引用片中少侦所说的:发生了很严重的案件。十五年前的沉船事故、不久前才因"车祸"去世的八代英人、船上的杀人案、园子遇袭。本片大部分时间营造的是一种沉重阴暗的风格,很难发挥插科打诨的喜剧效果。总体的压抑感产生了电影院观影时的沉重感,这与在屏幕前配合弹幕使用回顾是差别巨大的两种模式。

柯南剧场版评分前五(票房严重滑铁卢)(10)

(此段案件讨论,过于平淡乏味)

《水平线》日本票房的失败说明了它不对观众胃口,好在剧本拿奖证明了实力。如果放在现在,配合思维宫殿的模式来回顾案件线索,想必能够让看乏的观众一下提起兴趣,跟着侦探的节奏一起破案。可惜那时,采用的是"围炉而坐"的谈话讨论,观感差了点意思。

总结

不可否认,《水平线》总体来说是优秀的,案件质量可以媲美几个原作特别篇。但是它不适合大荧幕前的普通观众。此外,案件的优秀还是无法掩盖部分情节推进时的取巧。

这就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