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闲来无事时,喜欢随意找一条村子去探索,就这样漫无目的地穿梭在巷子里。东莞的村子大多保存着不少历史建筑,每次探索都会有一些令我惊喜的发现。可能很少有人会留意,原来只要在繁闹的街边,再往窄巷里走入几步,竟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左右斑驳的砖墙,头顶古朴的屋檐,所有的细节都引导着我去感受更久远的岁月。
这次我来到的是厚街镇的厚街村,这里据说是全镇发展最早的村。关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宣和年间,王氏始祖来此地定居,因为地处军铺后面,故原名为“后街”。随着时代变迁,此地人口繁衍,百姓生活丰厚富足,而得名“厚街“。据说在改革开放前,厚街村除了大明塘周边的中心区域,其他地方都是大片的农田,村民也是在青瓦平房里拥挤地居住着。而如今的厚街村,早已不是历史资料所描述的画面。密密麻麻的房屋,新的旧的、高的矮的,一栋栋紧挨着混杂着,如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而农田像被时光吞噬了一般,已完全没有丝毫痕迹,可能也就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里了。
说到厚街村最有名的建筑,应该就是鳌台书院了,它代表着数百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如今依然屹立在此地。然而它毕竟是近些年重建的,多少还是缺乏了一些岁月沉淀后独有的韵味。我绕过鳌台书院,沿着它的外墙走到背后的村子。很快,我发现了几座瓦房。它们破旧不堪,墙上标示着”此房属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隐患。它们早已被废弃了,似乎默默等待着自己的结局,任由时光肆意侵蚀。
随着我在村里发现越来越多的老房子,我开始观察它们的细节,试图去领略当年工匠们的技艺与精神。这些饱经风霜的房子显得凌乱黯淡,早已被人遗忘在深巷里。部分房子还有住人,居住者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是操着外地口音的异乡人。有的老人注视着我,眼神充满警惕,可能是看我对着老房子仔细打量,担心我是小偷的缘故吧。深巷里的时光似乎流逝得十分缓慢,多数来往的人可能都不曾留意,这一栋栋老房子处处散发着艺术气息。
当我穿梭在深巷里,许多精美的雕刻,不经意间便出现在眼前。一朵玫瑰浮雕仿佛被冻结在窗户上方,拱形的窗檐不知已为它遮风挡雨多少年,它早已不再鲜艳,却依旧绽放着。屋檐下方的木雕描绘着鸟语花香,鸟兽嬉戏在花丛之间,无论时光怎么流逝,它们也依旧灵动。屋脊像一把雕满花纹的弯刀,横放在重重叠叠的瓦片之上,有一些看似神兽的雕像矗立在屋顶,它们形态各异,似乎恪守着守护房子的职责。
这里的历史建筑太多了,多得超出我想象。以前这里该是一个多么繁华的村子,有公祠,有家塾,还有中西合璧的双层小楼。这些历史建筑都极具个性,独特的装饰、精致的细节,无不展现着各自的与众不同。对比现代新建的楼房,这些历史建筑就像是优雅的老者,即使沉默不语,仅仅站在那里,便可以感受到它厚实的底蕴。从建筑风格的变化,可以发现后期人们越来越追求房子的实用性,比如追求更大的面积或者更低的造价,而这些雕刻艺术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究竟算不算审美上的退步呢?
最令我惊讶的是,厚街村里居然存在着一座大墓。就在密密麻麻的房子中间,突然被白色矮墙围起了一片宽阔的空地。这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墓,可能最初也是存在于山野之间,随着村子的扩张,它也逐渐被融入了村子里面。更为奇特的是,墓碑的正前方摆放着四座石棺,可能是一种风水阵法,初见时我为之内心一振,感觉既神秘又诡异。我试图去网上查询关于这座大墓的信息,却一无所获,可能只有附近的村民才能告知一二了。
就这样走着走着,我又走出深巷,回到了大路边上。相隔不过几十米,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深巷内宁静荒凉,而大路上拥堵吵闹。大明塘市场已被拆除待建,到处都是施工现场。世界正在马不停蹄地改变着,也不知村子里的历史建筑还能继续存在多久呢?
,